高职高专财务管理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财务管理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也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其特点突出表现为:政策性强、方法灵活、公式多、涉及面广、实用性强。文章就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在财务管理课程讲授过程中如何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财务管理 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高职高专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1-168-02
财务管理源于西方,产生在20世纪40年代,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现已成为涉及财政、金融、经济与管理等多学科领域,集会计、统计、数学等相关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是基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资金运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活动。财务管理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财经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难度大的课程,其特点突出表现为:政策性强、方法灵活、公式多、涉及面广、实用性强。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在讲授财务管理课程中如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财务管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具备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能适应职业岗位群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将是终身教育,一次教育终身受用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终身学习将成为必然。会计专业知识尤为如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时刻铭记在心,“注意给学生以‘猎枪’,教之以‘点金术’,培养学生运用和探求知识的本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吸取新知识,解决多变的财务问题,才能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当前高职高专教育中最欠缺的。21世纪科技、经济将迅猛发展,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它呼唤着管理科学的创新,呼唤着管理的新思维、新观点、新方法,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创新能力,才能解决多变的财务问题。
所以,高职高专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应该是:为社会培养理论知识够用,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并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技能型人才。要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考核办法。
一、适时更新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另外面对“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大市场,就业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对学生的适用性要求增强了。然而现有的教材大多是本科教材的压缩,许多实际操作的细节只字未提,不能保证教学目标实现。比如资金的筹集方式中的融资租赁方式,究竟从哪里获得?需要哪些手续?实际中使用频繁的银行借款方式到不同银行筹资手续费和利率一样吗?采用各种筹资方式实际筹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没有涉及,而这些恰恰是学生以后工作最有可能用到的。因此,类似于这种实际操作的细节在授课时,必须予以补充和调整。很多股票、债券的内容也脱离我国实际情况,比如股票投资价值是根据各期预期得到的股利和将来出售股票的价格计算的,对于投资者来说,预期得到的股利和若干年后的股价很难预计准确,用股票投资价值衡量是否投资某种股票,只能导致投资的失败等等。对于股票、债券筹资和投资的内容,需要教师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予以介绍。
21世纪经济、技术飞速发展,企业间、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扩大,财务活动越来越复杂,财务管理的范围、深度、难度等将不断扩大。加之财务管理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会计准则、税法、公司法、经济政策、金融环境等等的变动都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所以教师要不断更新和充实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力求符合实际工作的要求。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知识无穷尽。教学的关键不仅在于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高职高专教学更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避免学生一知半解、分析问题片面。为此,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结构。只有学生对此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知道学习什么和为什么学习,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其次,应注意提高讲授语言艺术、准确明晰、通俗易懂,特别应收集一些生活、寓言、历史故事说明抽象的财务道理。另外,应重视师生互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旨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取受。”教学中贯彻互动原则,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洞察力、综合分析力和创造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现代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减少教学画表等板书的工作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使学生在相同的教学课时中获得较大的信息量和知识点。但多媒体教学不如黑板书写方式能让学生清楚推导、演绎的过程,从而留下很深的印象,加之信息量大、变换快,很难使学生把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消化和吸收。为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时,除了应精心组织文本内容,做到文字简练、重点突出,尽量采用提纲、表格、图形等形式外,还要注意课件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课件中的声音、动画等视听效果可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但过度采用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不利于教学内容的掌握;要把握授课的节奏,不能太快,以免学生忙于记笔记,而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即使教师讲得很好,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更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与传统的教学法有机地结合,切忌机械、单纯地操纵电脑,眼睛紧盯显示屏,而应多关注学生的感知,用体态、表情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教学信息;对于难点、重点要借助黑板,一步一步地展示出来,讲解清楚。只有在教学中优势互补,发挥各自的特长,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法。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教师应将案例教学贯彻始终。财务管理案例一般有诊断型和决策型两种,诊断型案例主要描述财务管理的成功与失败,起到借鉴作用;而决策型案例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像管理决策者一样进行思考,两种方法可结合课程内容选择使用。教学案例的来源可以是教师深入企业实际工作中收集的,也可以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设计的。例如笔者在讲投资决策时,根据从实际中收集的实例,加工为几个投资方案,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1)假如你是一位稳健的财务经理,应选择哪个方案?(2)假如你是一位具有冒险精神的财务经理,又应选择哪个方案?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学生的认真程度,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归纳比较法。
财务管理课程中计算公式及方法非常繁多,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并通过归纳类比,来掌握其规律。归纳比较法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信息的记忆,掌握教学内容。资金时间价值是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的用途非常广泛,但由于难度较大,常常使学生感到头痛,如果使用归纳比较法,便很容易使学生掌握。比如在讲资金时间价值的年金计算方法时,由于年金有普通年金、即付年金、递延年金和永续年金。每种年金都有计算公式,有的既有现值,又有终值的计算公式且比较难记,在讲授时应重点讲清普通年金现值和终值的计算,使学生掌握其计算方法,清楚运用普通年金现值和终值的公式计算的现值和终值是哪一时点的。然后将其它几种年金的特点讲清楚,把这几种年金的计算转换成普通年金和复利的计算,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负担,也使学生较容易掌握其方法。
4.现身教学法。
根据教师参加实践的切身体验,进行实际教学,可使教学内容符合实际且生动。比如,现有教材中证券投资的大部分内容理论上比较完善,但与实际脱离。为了使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内容,笔者特意参与了一段时期的证券买卖操作,用自己的真实感受去讲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深深感到学好财务管理对个人理财很有好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搞好财务管理仅仅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熟悉财务管理的环境,即宏观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环境和微观的企业组织形式、生产与市场、财务状况、未来发展等等,促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追求精深和广博。
5.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是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充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财务管理教学中运用此法可以在案例分析时使用,也可针对课程重点内容或实际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由学生来讨论,比如在讲企业信用政策中的收款政策时,针对目前企业大量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这一现状,通过学生讨论,提出对策。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热情很高,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督促教学法。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以前讲过的内容几乎全忘了,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没有复习。教师应经常督促,尤其是重点、难点更应如此。笔者的体会是采取课堂提问加不定期的小测验,以及鼓励学生提问效果更好一些。课堂提问是复习旧课的主要途径,但只提问几个人,可能会使学生抱着侥幸心理,而不复习;提问由学生共同回答,不能很好起到督促作用。所以,应不定期地进行小测验,并与学生的平时成绩挂钩。另外,采用督促教学法还要多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源于思,勤思考才能产生疑问,反过来疑问又可以进一步促进思考,通过思考来解决疑问。这样不断地质疑解疑,知识不断地丰富,认识不断地深化。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楚廷教授指出:“能够带上满口袋问题走进课堂的课,算好课;能在课堂上唤起学生也生问、发问、提问的课,算更好的课;能唤起学生提问,居然被学生问题问倒了的课,算是最好的课。”能达到把教授问倒的课,说明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大增强。所以在教学中应明确地告诉学生:凡提问者平时成绩一律加分。这样可促使学生提前预习、多思考、多提问。由于经常督促学生,因而期末考试时,学生普遍感到很轻松。
三、改进对学生的考核办法
为了实现高职高专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考核办法应进一步改进。目前大多数学校对学生考核侧重于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学生一般只要死记硬背,就能考高分,通过学生探究、实践等办法学习到的知识,考试一般不涉及。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钻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因此对学生考核时,应提高综合分析、综合计算、实际操作题的比例,根据不同章节采用闭卷、开卷、半闭卷半开卷方式,考核题型不仅包括填空、简答、判断、计算、论述,还应包括小论文写作、撰写调研报告、案例设计、案例分析等形式。促进学生勤思考、肯钻研,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激发创造欲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要紧密与实际相结合,充分体现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要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上下功夫,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楚廷. 大学里,什么是一堂好课〔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2.谷宝华,董红丽.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3)
3.罗玉福. 论互动教学〔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4)
4.唐纪南.由模式化转向个性化: 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N〕. 中国高等教育网
(作者单位: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管理系 陕西西安 7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