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国内研究综述

牛莎(河南财经学院 450002)
中图分类号:F239.47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披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国内外很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检验公司治理结构及公司治理机制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会计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公司治理机制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密切相关。一方面,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程度,影响着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是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能够有效运行的基础。国内外许多学者运用logistic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了公司股权结构以及董事会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
一、股权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一)股权构成的影响。第一、国有股比例的影响。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只是公司产权主体,并不享有剩余索取权,没有足够的经济利益动机去有效地监督和评价经营者,从而会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黄志良、周长信(2006)发现国家股比例与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陈澄(2007)则发现国有股比例和信息披露质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刘立国等(200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家股的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梁杰等(2004)却发现国家股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正相关;李常青(2004)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国家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水平关系不显著。当然,可能是股权分类不清等原因造成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因为不同的持有代表往往有不同的目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不一样。第二、法人股和流通股的影响。刘立国等( 2003)的实证研究表明法人股比例与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正相关。对于流通股的影响也有不一致的结论:翟学刚(2004)发现公司发行的A股流通股比例与信息披露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陈澄(2007)发现社会流通股与信息披露表现为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梁杰等(2004)研究发现流通股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负相关;李常青(2004) 则认为我国流通股股东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不大,实证发现流通股比例和盈余管理大小关系不显著;黄志良、周长信(2006)也发现流通股比例与信息披露质量无关。第三、管理层持股的影响。关于管理层持股问题,我国研究也有两种结论:一方面李常青、梁杰等(2004)实证结果表明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和盈余管理成负相关关系;另一方面翟学刚(2004)则发现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和公司透明度之间没有显著关系。
(二)股权集中度的影响。刘立国等( 2003)研究认为股权的适度集中是必要的,能够降低大股东对会计信息的控制,又能减少内部人对会计信息披露的主宰,因此股权的适度集中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利益趋同效应,对于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和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提供了帮助。但当股权过度集中时,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反面影响。黄志良、周长信(2006)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王俊秋、张奇峰(2007)则发现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存在着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翟学刚(2004)也发现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上市公司,公司的信息质量也较高;王雄元、沈维成(2008) 发现股权集中度与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蔡宁等(2003)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明,股权集中度和财务舞弊行为之间成显著正相关关系;陈澄(2007)则发现第一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第二至第九大股东持股比例平方和表示的股权集中度显著的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成正比;王斌、梁欣欣(2008)实证发现公司控股股东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
二、董事会特征的影响
(一)独立董事比例的影响。崔学刚(2004)实证表明具有较高独立董事比例的公司具有较高的公司透明度;王斌、梁欣欣(2008)则证明独立董事比例与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王俊秋、张奇峰(2008)则发现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且独立董事所占比例较高时,信息披露透明度较高,这表示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审计委员会发挥的。钟伟强等(2006)表明独立董事的存在并未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自愿披露水平产生显著影响。陈澄(2007)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信息披露违规成不显著正比关系;而崔伟、陆正飞(2008)发现会计信息透明度与外部董事比例不相关;黄志良、周长信(2005)发现独立董事比例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二)董事会规模和审计委员会的影响。审计委员会是财务报告流程的最终监督者,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披露。钟伟强(2006)的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置能显著提高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王俊秋、张奇峰(2008)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其信息披露透明度较高。关于董事会规模的研究崔伟、陆正飞(2008)发现会计信息透明度与董事会规模显著正相关;陈澄(2007)发现董事会规模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显著成反比。
三、治理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都处于一样的国家大环境中,但是对于不同地区的上市公司来说,其所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程度、法制水平相差很大,很不平衡,因此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以及公司所处的治理环境对信息披露质量也有影响。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我国学者却很少涉及。王俊秋、张奇峰(2007)发现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大、政府干预程度越小,信息披露质量越高。
国内的实证研究结果有利于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从而能够提高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但是,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目前在研究方法、变量和样本的选取以及研究广度方面还存在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王雄元.关于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6年第6期
[2]李艳.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信息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