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管见
作者:[郭永芳 王教东]
目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的推广,我国乡镇财政的困难在加剧。乡镇财政困难使得乡镇的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开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分析
1.乡镇财源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稳定、持续的财源基础,农村税费改革后使乡镇财政收入骤然减少。目前,我国乡镇一级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与农业有关的收入。而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较低,制约了乡镇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另外,农村税费改革后,原来向农民征收的乡统筹和各种制度外收费被取消,使得乡镇通过收费弥补财力不足的渠道被堵住。这更加剧了乡镇财政困难。
2.不完善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一是地方税税种少、税基不稳定、税源分散;二是分税制改革后,地方的财权相对缩小,乡镇一级财政的支出范围并没有缩小,造成乡镇一级的财权与事权不统一;三是财政体制向上倾斜,由于乡镇一级财政处于最基层,致使乡镇一级财权最小、财政最为困难。
3.机构臃肿,乡镇财政供养人口过多。虽然目前农村教育事业费由县级财政安排,但是乡镇仍然要承担与自身财力不相符的行政管理费和其他各项支出。
4.乡镇财政债务负担沉重。造成乡镇财政债务负担沉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盲目上项目所致;二是“寅吃卯粮”所致。
5.农户拖欠税费严重,财政管理水平低,也加剧了乡镇财政困难。
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解困的思路
1.大力发展农村多种经济,为乡镇财政培养新财源。农村税费改革改变了乡镇原有的财源结构和收入增长机制,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多种经济,培养新的财源,增加工商税收在乡镇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困难。在财源建设上应实事求是,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引导农民根据市场组织生产。各地方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发展自己的优势农业,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种植业。二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引导一部分乡镇企业围绕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开拓农产品深加工和销售市场,以加工、销售、服务等企业为龙头,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减少农民生产经营的风险。同时,重点扶持一批基础条件好、资源优势大、产品适销对路的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三是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使个体私营经济在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成为乡镇财政新的财源。四是积极支持农村小城镇建设。以农村小城镇的繁荣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
2.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解决县乡(镇)财政困难的根本出路是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首先,要坚持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乡镇的财政收入。在解决县级财政困难的同时,县财政在与乡财政分割财力时要给乡镇留有余地,以事权划分财权,以财权决定事权,从财政体制上明确乡镇的财权和事权。在确定乡镇财政体制时,应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区别对待。坚持“富县先富乡镇”,兼顾县乡的利益,正确处理县乡财力分配关系,将适合由乡镇管理的收支全部下放给乡镇,做到权责结合。
其次,加大各级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力度。①适度提高转移支付的规模,实行多种转移支付的模式。适度加大中央政府对经济不发达省份的转移支付力度。改变转移支付的模式,将目前单一的纵向转移改为纵向与横向转移相结合的方式,即由富裕省份向落后省份转移,从而使省一级政府有足够的财力向下转移。②加大各级地方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力度。主要是省级向县级、县级向乡镇的转移,使各级政府都能提供大体与本级政府职能要求相一致的公共服务水平。
3.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减少乡镇供养人员。乡镇财政困难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吃皇粮”的人太多,基层财政摆脱困境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措施是转变政府的职能,精简机构,压缩编制,减少财政供养人员。要抓住目前政府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加快乡镇政府机构和乡镇事业单位的改革,进一步清退乡镇超编人员、临时人员和聘用人员,压缩编制内人员。
4.采取多种措施,消化乡镇债务。对本乡的债务进行全面清理,在此基础上区别不同的情况,明确债务人,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消化。对于应由乡镇财政负担的债务,乡镇财政要根据财力情况设立偿债基金,分期逐步偿还,同时避免新的债务出现。对于不属于乡镇财政负担的债务,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借债、谁还款”的原则,分别进行清偿。
5.加强税收征管,增加乡镇可支配财力。乡镇在抓好主体税种征管的同时,着重抓收入的难点和薄弱点。难点是加大清理欠税的力度,将该征的税征上来,同时防止新欠的发生。加大零散税收的征管力度,做好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农村运输车辆税收的征收工作。
6.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①提高乡镇财政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要选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正派的干部从事乡镇财政工作,使国家的财税政策能在乡镇及时得到贯彻落实。②加强乡镇支出管理。必须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将财政资金用于实现政府职能、满足公共需要上,防止因财政管的事过多,而导致财政陷入困境。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堵塞各种漏洞,提高对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处罚力度。③积极推行政府采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