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摘要]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有着独特的教学规律,传统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财务管理教学方法迫在眉睫。文章结合笔者多年的财务管理教学实践,提出了财务管理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总结了财务管理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的教学课程可以选用不同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
[关键词]财务管理案例教学
[作者简介]邵军(1966- ),女,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财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北京100025)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2-0137-02
一、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缺陷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有着独特的教学规律,而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授法,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学生缺少主动提出新问题的探索能力。尽管大多数教师很清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还是走“填鸭式、满堂灌”的老路子,教师依照教材传授知识,学生拿着众多的复习资料应付考试。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不愿听,课堂气氛凝重,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导致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快适应财务管理环境及财务管理业务的需要。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顺应财务管理课堂教学规律,直接制约着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改革,影响未来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改革传统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财务管理课堂教学必须引入全新模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具有创新能力。
改革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由过去的“聚合思维”转向“发散思维”,即由单纯的理论叙述转向将理论融入具体的财务管理案例方式讲授,形成大视野、大容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引导和鼓励学生跟踪与研究学科热点及前沿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目前,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集中体现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上,这种特点使得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比其他学科更加注重基于社会实践的案例教学。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各国有关专家意见的调查,案例研究对分析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财务管理教学改革已成为财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必须深入探索财务管理教学规律,广泛实施案例教学方法,以便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安排上适应全面培养财务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二、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的分阶段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指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提炼和采用财务管理实践中的一些典型例子,对原理、理论和道理进行解释,将财务管理理论知识描述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入财务管理情境现场,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专门技术方法。案例教学主要不是研讨理论本身,而是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它要求学生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体验的飞跃。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必须适当地选用案例教学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的教学课程选用不同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一般有以下三种:
(一)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以理论讲述为主,再结合相关理论讲案例
在讲授“财务管理基础”课程时,由于学生刚接触专业知识,可以以理论讲授为主,比如,教材中对财务管理中筹资决策、投资决策方案的介绍,学生学习时会感到抽象,又不好掌握,教师在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分析后,如果能够选择某一公司真实的财务数据和背景资料,让学生去分析判断,做出可行性分析报告,然后再给出公司的真实方案的选择,学生学习时就会感到直观实际,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二)以案例讲述为主,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通过对案例讲授、分析和讨论,总结归纳理论
比如,在讲授“财务分析”课程时,由于学生对财务管理基础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可以案例讲述为主,将财务分析的技术与方法融于案例讲解之中。如讲解利润表分析时,教师可以选择一家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上市公司的利润表为例,让学生自己分析,独立思考,也可以开展小组交流、班内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归纳总结学生的观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来阐述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把抽象的财务分析理论与方法寓于生动具体的案例之中,通过分析并提示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对财务分析方法的理解、巩固和运用。这不仅可以突破理论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而且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学习之后,专门进行高级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专题课程的讲解,通过大量案例的讨论,侧重解决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
如“财务管理专题”课程,通过引入大量国内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实用性的案例,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理论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问题。再如,教学中引入“巨人集团的兴衰”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总结分析造成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原因:一是经营分散。从事的产品过多,涉足房地产、“脑黄金”“肥不怕”等过多产品,分散了精力,如果集中精力发展IT业,应该不会遭遇失败厄运。二是过分迷信新技术。巨人集团是靠新技术发展起来,但没能让客户满意。三是不会合理运用融资。企业管理是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自力更生根本不适用于做企业经营,合理地运用社会资金是管理企业必备的一项能力。通过对本案例的讨论分析,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讨论氛围中对战略管理、财务风险、财务危机等重点、难点问题有较深的理解。教师应注重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步骤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基本步骤:教师给定财务管理案例素材→提出案例分析要求→先要求学生个人分析→开展小组讨论→学生代表课堂发言→教师启发式点评→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四、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因素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是由教师通过对财务管理案例的分析,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可见,教与学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
(一)正确选择财务管理案例
教师正确选择财务管理案例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基础。案例选得好,教师在分析案例时,才有逻辑推理的空间,才能分析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情景,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教学效果。选择财务管理案例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客观真实性。财务管理案例必须来源于实践,必须是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整理而成的。当然,在整理案例的过程中,为了使案例有更多的逻辑扩展空间,更加吸引学生,可以不照搬案例原型,而适当虚拟一些情节。也就是说这些情节可以是财务管理工作中没有发生过的,但必须经得起逻辑推理,使学生听起来跟真的一样,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只有这样,案例教学才能激发学生进行研讨的积极性,将学生真正地带入财务管理工作的现场,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思考性。财务管理案例必须有的放矢地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表现形式可能是外露的,即明确提出问题让你思考,也可能是隐含的,即把问题隐藏在一般描述中让学生挖掘处理。总之,这些问题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否则,学生就会感到思路难以拓开,学起来费力、枯燥,提不起兴趣,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3.时效性。作为教学用的财务管理案例,应注重客观存在的现实性,既不落后也不超前,才有利于学生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才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4.针对性。教学选用的财务管理案例必须与选修课的教学内容相吻合。比如,会计学课程,学校排课时,应在学生学完会计学后才安排财务管理课,会计学中有关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内容,已经为学生所掌握,这样教师可以针对会计信息进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5.典型性。作为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应具有代表性,不能把所有的问题用来作为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必须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典型案例进行研讨,以有利于对问题认识的深化,收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开展案例教学,学生必须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兴趣的提高,是要靠教师引导的。教师要采取正确的引导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讨论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讨论遇到难点时,教师可做些诱导性的发言,但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意见,展开争论,教学相长。最后教师应该就整个讨论情况作出总结和评价,指出讨论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等,以此来提高讨论质量。开展案例教学时,应该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要认真阅读案例。学生在讨论前要认真阅读案例,在阅读中搜索案例的疑点、问题,然后准备好讨论发言提纲。如果案例讨论事先是出了题目的,那就要根据题目准备答案。在准备中还要考虑别人的观点,要经得起别人的反驳,要敢于挑起争论。
2.要积极发言,参与辩论。学生应珍惜案例讨论的机会,把讨论会视为锻炼信息提取、数据分析能力的场所,讨论中要踊跃发言,敢于发表和辩护自己的见解;要敢于与人争论问题,但是也要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要善于在别人的发言中找出合理因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完善自己的观点。 3.要积极查阅资料。财务管理案例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且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在对财务管理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学生必须懂得利用查阅资料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以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一遇到疑难问题就问老师,问同学或遇难而止。
4.要认真进行总结。讨论后,学生应进行认真总结,总结自己在讨论中阅读案例、准备讨论、发言、争论等方面的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在案例理解上有什么提高。经过总结,使案例讨论的收获得到巩固,力争做到讨论一次,收获一次。如此积累,才能练就自己多谋善断的能力,才能在今后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和教师配合默契,使以后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做得越来越好。
(三)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或几种形式进行案例教学,都要保证学生系统掌握财务管理理论及基本技能,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每次案例教学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使学生在对案例思考与讨论后进行总结和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起到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作用。写出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决不能忽略。一是学生的书面报告可以作为教师给学生进行考核的依据之一;二是通过这个环节也可以检验和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实现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杨雪敏.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6).
[2]张长城.案例研究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7(5).
[3]李秉成,唐国平.财务管理案例课程本科教学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