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BTEC模式克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瓶颈
作者:[国凤兰 刘庆志]
一、BTEC简介
BTEC(商业与技术委员会)最初成立于1986年,由英国两大评估机构即商业技术委员会(BEC)与技术教育委员会(TEC)合并而成。BTEC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与他人合作共事、交往和联系、安排任务和解决问题、数字的运用、科技的应用、设计和创新等通用能力;教学评估的方法是以课业(综合性的大作业)为主,以等级代替分数;通过严格的内部审核与外部审核监控体系保障办学质量。
BTEC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强调学术理论知识和职业专业技能两方面的平衡,既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又重视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②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个人潜能的开发。③不拘泥于教材形式。BTEC课程没有严格的固定的教材,而是按照预先制定的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以模块方式推进教学。④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BTEC要求教学大纲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程以单元模块为单位,单元分必修和选修,既有统一要求,又能适应不同的需求,大纲中还要列明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的课程模块的内容,并明确考核的要求和目标,以供师生共同使用。⑤“三三制”教学即指课堂知识讲授、课堂活动、社会实践各占1/3的时间,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⑥实行以课业为主的等级考核。BTEC的整个教学不是以最后的考试为唯一考核依据,平时的课业(如案例研究、作业、以实际工作为基础的项目等)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主要标准。
二、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计划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会计人员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其瓶颈问题是高职会计预备人才(学生)欠缺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办学规模的扩大,阻碍了高职会计办学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针对性的高职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计划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指导性文件,人才培养计划的优劣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各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大多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缺乏独特的、专用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计划,这是目前我国高职会计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的关键所在。
2.会计教材“法规化”。目前,各高校的会计教材存在一个普遍现象——教材的“法规化”,教材只是对国家制定的会计法规作一般性的解释,表现为理论性强、规范、抽象,缺少应用案例,因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3.会计教学手段落后。根据调查还发现,高校的会计教学目前大多数仍采用以“粉笔+黑板”为主的教学方法,即采用教师写、学生记或者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进行会计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特别是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不相适应。
4.会计教学内容理论化。受会计教材的影响,会计课堂教学在内容的组织上同样是以会计法规、会计理论的讲授为主,以实务操作为辅,结合案例讲解较少;或者集中进行会计理论的讲解,等理论讲完后再集中进行会计的实践教学,人为地割裂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
三、运用BTEC模式克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瓶颈
(一)将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计划与BTEC要求有机结合,是克服目前高职办学瓶颈的有效途径
目前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计划往往借用普通本科会计的教学大纲,讲究会计课程体系的逻辑性、系统性、知识性和理论性,而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不够,这也是目前高职办学的瓶颈所在。而BTEC课程为非学科化模式,充分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职业教育的色彩浓重,每门课程常常包含从技术基础到专业技能的若干门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体现了综合化和能力化的特点。因此,笔者建议把高职会计的人才培养计划与BETC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修订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计划的内容应突出以下几点:①高职会计的培养目标、能力水平;②高职会计课程的主要内容;③会计课程概述;④评估每项会计业务能力的标准;⑤高职会计学习指南等五部分。即做到修订后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计划既注重高职会计课程体系的逻辑性、系统性,又考虑到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在会计教学活动中运用BTEC思想,是克服高职会计办学瓶颈的关键
1.借用BTEC模式,实现高职会计的模块化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计划的实用性。在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计划中,要打破传统的严格按逻辑顺序、知识的理论性、系统组织教学的“呆板式”人才培养模式,提倡BTEC的“非逻辑性、灵活性、模块式”的教学思想,把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计划的内容按其关联性划分为模块,以便合理、灵活地组织教学。
2.利用课业,帮助学生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切实培养高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高职会计教学实务中,我们要借用BTEC的教学模式思想。在每个教学模块讲授完后,教师要布置一定的课业,如模拟企业购销业务等,给学生留出1周左右的时间,用于查找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实习等工作,目的是让学生收集完成课业所需要的资料,使学生在课业的完成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向应用能力的转化,按实际岗位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改革考核模式,克服目前考试的弊端,合理评价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学生的会计业务能力不是考出来的,而是在掌握有关专业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出来的。目前,传统的试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背诵能力,而对分析问题、处理具体会计问题的考核较少。这也是出现高分数、低技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里,笔者以会计实务教学考评为例,会计实务考评应借鉴BTEC模式思想,采用“试卷—课业—外部财务人员考评”三结合模式。其具体做法是:①对会计实务中的基础知识内容,如一些制度、法规、细则、会计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方法内容、技术等基本的业务用试卷考核;②对每个教学模块,老师应通过课业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③会计实务课程结束时,聘请校内外的会计专家及现场工作人员组成评审团,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测评。
以上三部分按一定比例综合计算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改革后的考核模式在考核高职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情况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学生实际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从而对高职学生做出综合评价。
(三)领导的支持、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运用BTEC模式克服高职人才培养瓶颈的保障
1.院系各级领导的支持。BTEC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在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时间分配、教学活动过程、学生成绩评定等方面有许多新的特点和要求,其推行必定有一定的难度,亟须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特别是在外聘会计专家对学生进行期终考评方面,尤其需要得到院系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教师角色的转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中,会计教师由于长期接受传统的、单向性的教育,形成了自身的一套教学模式,一时难以改变,从而阻碍了会计教师的创新精神。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会计教师是教学的主宰,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教学的决定者。因此,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无论是备课还是课堂教学活动,常常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决定学,使学生总是处在被动、消极的状态。BTEC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要以能力的培养为基本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做到会计教师由教学中的说教者、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教学中的示范者、会计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领航员。这就需求会计教师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现自身知识向能力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