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股票期权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
摘要:文章在参考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关于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对我国的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采用费用观和公允价值法更有利于会计信息的披露和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股票期权;会计处理;公允价值法
股票期权是上市公司给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在一定期限内以一种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公司普通股的权利。股票期权的最大作用是按企业发展成果对经营者进行激励,使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使经营者的经营行为长期化。本文拟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一、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一般方法
(一)美国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方法
美国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内在价值法和公允价值法两种方法。
第一,内在价值法。1972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No25规定,经理人股票期权采用内在价值法进行计量并确认报酬成本。内在价值法指授予日市场价高于行权价部分,差额越大,股票期权的内在价值越高;反之,差额越小,其内在价值就越低。内在价值法的特点是:内在价值取决于授予日市场价格与执行价格之差;按内在价值确定的报酬成本在员工服务期内分摊计入费用。
第二,公允价值法。1995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FASBNo123推出了一套“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公允价值法先计算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然后通过其与股票市价的差额来确认补偿成本,并将补偿成本在股票期权的服务期内进行摊销。
(二)国际会计准则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方法
1998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IAS37)。该准则认为股票期权只是企业与期权持有人之间达成的一种合约,行权以前并没有发生现金与股票的实际支付,因此股票期权无需纳入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应确认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也无需在财务报告中披露,只需在企业的备查簿中记录即可,待期权持有人实际行权后再作会计处理。
2004年IASB颁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2号《以股票为基础的支付》,规定于2002年11月7日后尚未发放或已发放但于2005年1月1日员工尚未行使的所有股票期权,应使用公允价值法计量,并确认为员工薪酬的一部分。由于IASB主要参考了FAS123的会计处理方法,故其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和细节都与FAS123准则相似。
二、我国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方法
2006年财政部颁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对股份支付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也以独立的会计准则加以规范,确定了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股份支付交易费用化的确认计量原则。
该准则规定: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换取职工服务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在授予日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相应增加资本公积。完成等待期内的服务或达到规定业绩条件才可行权的换取职工服务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当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权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在资产负债表日,后续信息表明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进行调整,并在可行权日调整至实际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其他方服务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一是其他方服务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其他方服务在取得日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相应增加所有者权益。二是其他方服务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但权益工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权益工具在服务取得日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相应增加所有者权益。在行权日,企业根据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确定应转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的金额,将其转入实收资本或股本。
我国应该顺应国际趋势,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选择公允价值法作为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方法是合理的。
第一,公允价值法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更可靠的会计信息。内在价值法等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在一次性确认股票期权的价值之后,便不再考虑它们的即时市场价格,这些方法所反映的资产、负债变动情况只是不同时点上企业股票价格历史数据的叠加,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股东及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依据财务报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进行评价,并很难对自己所需承担的投资风险做出合理估计。采用公允价值法,一方面可以随时把由于企业股票期权价格变动引起资产、负债的增减变动记录在资产负债表和相关会计报告中,及时、集中地进行反映,使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与即时价值一致;另一方面,公允价值法可以合理估算企业平价授予的股票期权价值。及时地将股票期权在授予之初就纳入表内进行核算,避免过多设置表外科目。
第二,公允价值法能够增强不同时期会计信息可比性。目前,金融市场发展趋于多元化,与股票期权类似的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对于不同时间取得的相同的股票期权,可能由于取得成本不同而无法比较。而公允价值法是以科学的数学估价模型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够表现大多数衍生金融工具的共性,具有最广泛的适用性。并且,公允价值法估算得出的股票期权价值反映了由市场决定的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考虑了股票期权的时间价值因素,使得不同时点授予或者由不同企业掌握的股票期权有了一致的公允价值,不同企业、不同时期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得到强化。公允价值法必将因其本身的巨大优势而在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中大量运用。
第三,公允价值法有助于保全企业资本和合理估计补偿报酬成本。从股票期权定义来看,它是一项到期是否按照合同中约定的行权价购买本企业股票的权利。事实上,股票期权也是一项有价值的金融资产。其价值会对企业的资产结构、资本数量产生重要影响。股票期权的价值能否被合理、准确地计量对于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企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内在价值法下,企业仅以授予日当天的股票市价和行权价之间的差额确定股票期权的价值,忽略了时间因素对股票期权价值的影响。如果企业回购的股票市场价格高于行权价,那么企业实际所承担的成本增大,企业资本也会遭受损失。公允价值法除考虑授予日当天的股票市价外,还考虑了时间、未来价格波动率等可能影响股票未来价格的因素,合理、准确地估计了股票期权的未来价值,在最大程度上对企业应承担的成本进行准确估算,降低企业资本受损的可能性,实现了企业对自身资本的保全。
从国际形势、国内实际国情方面看,21世纪初频频发生的美国公司财务丑闻、欺诈,给投资者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可以说,这与FASB徘徊在APB25和SFAS123之间有着直接联系。我国应以此为鉴,保持准则制定机构的中立性,不能以准则的低质量来迎合某些利益集团的偏好。同时,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在准则制定过程中应考虑这一因素并积极进行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采用公允价值法,不仅使国内上市公司与赴海外上市公司的会计标准统一起来,更重要的是使我国未来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具有统一的标准。随着金融工具的创新,我国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法必将在我国未来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大量运用。因此,在股票期权账务处理中运用该办法将为未来我国发展统一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打下基础。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处理方法采用了费用观和公允价值法,同时对股票期权的信息披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新会计准则下的股票期权会计处理规定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利用授予日操纵利润,多计费用可达到避税的目的。二是引发股票期权的倒签行为,虽挽留人才却损害了股东利益。三是费用的确认会对高科技公司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其发展。四是对于公允价值如何确认还有待商榷。这些问题反映出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确认、计量及信息披露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有纰漏的地方也正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张凯.谈新会计准则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方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0).
2、王微.新准则下股票期权会计处理问题刍议[J].新会计论坛,2008(5).
3、刘燕.股票期权的法律与会计约束——伊利事件的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2008(11).
4、李笑一.美国股票期权会计准则的演变过程[J].跨世纪,2008(8).
5、苟开红.期权会计发展:国际比较与启示[J].上海会计,2005(4).
(作者单位:绍兴市中等专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