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会计中的产权关系问题研究
[摘 要] 人力资源作为生产经营活动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成为提高生产力,获取利润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源泉和直接动力。本文从产权关系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的所有权、产权交易、产权结构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人力资源会计制度建设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为企业组织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合理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关键字] 人力资源会计 所有权 人力资源产权制度
会计的发展史表明,会计建立在一定的产权关系基础之上,并通过对特定主体的产权及其变动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来实现对产权主体利益的保护。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人力资本成为提高生产力,获取利润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源泉,以财务资本所有者为中心的产权关系逐渐向财务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相融合的态势转化。产权关系的这种变化不仅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成为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直接动力。我们必须承认,任何会计制度,都应该是以对客观经济生活的的有效归纳为主要基础的,并且是以满足经济运行的需要为根本目的的。如果缺乏对人力资源产权关系的细致考察与充分认识.那么无论是人力资源会计、还是智力资本会计的设计与应用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人力资源的所有权分析
人力资源是指人类具有的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能力;具体地说,是指人所具备的完成特定任务,比如生产商品与服务所需的体力、智力、情商等能力的总称。它以一定的天赋为基础,通过后天多种途径的投资而形成.比如个人的家庭教育、求学、职业培训等,因此可能涉及多个投资主体,如个人、家庭、学校、企业等,但是除本人外其他投资主体都不能对人力资源声称所有权,因为与非人力资源不同,人力资源与其所有者天然融为一体,不可分离。也就是说,人力资源与其所有者不可分离的产权特征是一种天然属性,不会因社会制度的变迁而改变。
因此,人力资源的所有权界定是清晰的,只能归属于其人身承载者。这种产权界定是人力资源得以运用的基础。人力资源的所有权与非人力资源产权的不同还在于其价值信息容易隐藏、必须有其所有者的协作劳动才可发挥有益作用等方面。人力资源产权的这些特征表明,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是一种“活”的资本,是一种相对于非人力资源更难于监管的资本,这种资本的价值体现不能依靠“压榨”,只能依靠“激励”。
二、人力资源的产权交易分析
除了罪恶的奴隶交易外,人力资源的产权交易都不是所有权的交易,而是其支配权、收益权等派生权利的交易.而所有权的清晰界定则是交易的基本起点与前提条件。我们主要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两种基本的人力资源产权交易情况:
(一)商品化的人力资源产权交易。比如保姆为雇主做的钟点工、搬运工为顾客搬运行李、餐馆服务员对顾客的服务等,这些都是把人力资源的产权作为商品的交易,一方让渡了人力资源的支配权,另一方履行偿付费用的义务。这种交易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有相对完整的契约内容,有明确的契约指向即服务内容;二是契约的标的较小、争议较少,以致往往不需要达成书面的形式;三是短期性:让渡人力资源支配权的时期较短,即买即卖或只形成短期的债权债务关系。
(二)要素化的人力资源产权交易。这主要体现在企业组建或存续过程中人力资源所有者与财务(物质)资本所有者达成的契约中。这种契约涉及的活动较复杂,涉及的期限较长,且限于缔约方的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倾向,因而是不完备的。但其基本内容是人力资源所有者让渡对其人力资源的支配权等权利,接受财务资本所有者直接或间接的支配、控制与监督,以获得不同形式的收益权。在这类交易中,人力资源产权不是作为一种完整的成形的“商品”离散地出售,其收益也不是直接从购买该“商品”(服务)的顾客手中获得。它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成批地投入到企业的团队生产中,并期望从由此产生的“组织租金”(合作收益)中分享到相应的收益。
三、企业人力资源的产权结构分析
现代企业产权理论认为,企业是由各种生产要素(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所有者经过博弈后达成的一系列契约的组合,是各种要素(资源)的联合体。产权作为产权主体利用其拥有的财产(资源)的一组权利,不仅包括原始的所有权,还包括由其衍生而成的支配(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转让权)等权利,而且由于人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的产权结构要比单纯的所有权界定复杂得多。
(一)支配权。人力资源的所有权是不可能让渡的,如同其他的资产租赁.其所有者是让渡了其支配权而取得收益(租金)的。那么谁取得了这种支配权?企业这种层级结构中,一般都由经营管理层在企业中居于资源配置的地位。
(二)使用权。人力资源的使用是与其他生产要素(资源)相作用、相结合的过程.因此,其使用权仍掌握在其所有者手中。因为团队生产中监督成本的存在,因而“偷懒”、“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是很可能存在的。所以,人力资源使用的效率取决于其所有者所受到的激励与约束的强度、频率及其有效性等。
(三)收益权。这是最有实质意义、最受关注的产权权能。对企业收益的分享可分解为对固定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的分享与剩余分享(索取)。人力资源的收益权利的具体安排是由它的性质、对团队生产成果的贡献份额、所承担的责任与风险大小、工作成果测度的难易程度、与其他资源所有者的博弈(谈判)、经济与政治制度环境等综合决定的。
(四)处置权。一般说来,人力资源所有者拥有对该资源的最终处置权。但在劳动合同中,往往有“服从企业工作安排”之类的条款,因而在契约界定的范围内,企业资源的支配者——经营管理层是拥有一定的处置权的.比如NBA选秀、球员的短期租借等。
四、企业人力资源产权制度安排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之一是明晰产权,然而产权必须依靠有效的产权制度安排来实现清晰的界定与有力的保护,才可能在产权运用中减少人们的不确定性与不安全感,增强人们预期的理性与决策的准确性。企业人力资源产权的有效配置与运用同样依赖于相应的制度安排。
(一)人力资源产权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安排
企业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针对各产权主体之间的产权关系的制度安排,其根本目的在于为保证企业作出有利于增进整体利益的决策.并为实现公平合理的产权利益分配和维持企业的联合团队生产形式提供一个稳定的制度性框架。企业治理结构既是各产权主体博弈的均衡结果,是其产权关系的集中体现,也是维护其产权利益的中枢系统。
(二)人力资源产权的激励与约束制度
根据产权经济学理论.一种产权的运用效果.取决于产权主体在特定制度、技术条件下所受到的激励约束及由之产生的预期。由于人力资源与其所有者在人身上的不可分离性,企业人力资源的运用效果更是依赖于对其所有者的激励与约束制度。现代公司的规模经济性越来越明显、生产经营管理越来越专业化与复杂化、参与的市场竞争越来越综合化与全面化。[1]而人力资源的专业性与知识含量越来越高,其所有者的活动越来越难以监督,而且在企业这种层级结构中,人力资源所有者不仅是团队生产的投入者,其本身也处于监督与被监督的结构中。所以让人力资源所有者特别是高层经营管理者分享企业的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是各产权主体博弈的合理的均衡结果,从而在企业整体经营绩效与人力资源所有者的产权利益之间建立起科学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包括经理股票期权制度、职工持股计划、利润分享计划等。从而让他们从被动的受监督者成为主动的剩余创造者。
(三)人力资源产权的会计制度
从产权经济学看,会计的根本目的在于反映会计主体中产权主体之间的产权关系,维护其合理的产权利益。[2]因而会计制度在本质上是产权制度不可缺少的信息与监督系统。人力资源受到重视后,它的会计就是要为各产权主体提供决策所需的关于人力资源产权交易、配置与运用状况的信息,并维持团队生产继续进行。以上对人力资源产权交易、产权结构、产权基本制度的分析,可以为我们清晰地理解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问题提供坚实的基础。下面对目前比较模糊的两种认识予以澄清。
1.人力资源会计制度与其他产权制度的关系。会计制度是产权制度的信息与监督系统,要以其他产权制度,如公司法、治理结构、激励与约束制度等为基础,并反映与监督之。因此,人力资源会计制度的设计要以其他现有的和拟创新采用的人力资源产权制度安排为基本框架,服从并服务之,而不应本末倒置.期望通过人力资源会计制度的设计改变人力资源的产权交易、配置与运用状况。 2.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与应用的根本原则。人力资源会计的设计与应用应遵循的原则包括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原则、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等,但最重要的还是成本效益原则。
人力资源会计制度是一项创新的制度,根据制度经济学,只有当新制度能提供诱人的增量收益与增量成本之间的落差即“制度性利润”时,才能引致人们采用它。因而,它的设计应经济合理、简明实用,有较强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因此,它应该也可以包容于原有的会计系统。其根本原因在于,原有的会计系统本身就是关于组织拥有或控制的各种资源的货币计量的信息系统(尽管原来对人力资源的计量反映很不充分)。[3]而人力资源会计的主要目的也正是要提供关于人力资源的货币计量的信息。 这就要求企业组织在制定设计人力资源会计制度时,尽可能比较经济合理地收集、处理、提供一些关于企业组织人力资源存量、投资、利用效益、权益分配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以便发现人力资源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理顺企业的内部产权关系,优化企业组织内部治理机制。
参考文献:
[1]A .A .Alchian&H.Demstz:Production.Informn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2 .1972。
[2]伍中信.产权与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3]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4]杨有红.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若干理论问题[J],会计研究,2002,9。
[5]王霞.关于人力资源若干问题之我见[J],会计之友,2002,10。
[6]董芳.人力资源会计浅析,财会研究,2005,3
Study on the Issu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perty and Right in the Accounting of Human Resources Abstract:As the most vigorous factor in th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operations, human resources becomes the main source and direct drive to improve productivity, gain profits and push soc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angle of property right, this article makes a careful analysis on the ownership of the human resource,transaction and structure of property rights, makes a further discussion on w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such aspects as the construction of accounting system in the human resource, it aims at offering useful information to the reasonable decision of an enterprise or an organization.
Key Words:human resource accounting; ownership; system of human resource property right
作者:杨红心 文章来源: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