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新准则在上市公司的运用
企业会计新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产生重要影响。笔者就资产减值新准则在上市公司的运用,谈谈看法。
在资产减值新准则发布之前,我国有关资产减值的规定,都体现在《企业会计制度》和个别的会计准则中,虽然也要求在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时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但由于没有提出资产组的概念,同时预测单项资产的预期现金流量也是非常困难的,于是有些没有市价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很难确定,这就使得我国以前的资产减值会计规定没有操作性。企业会计人员不知道究竟提多少资产减值损失,所以说我国部分公司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具有随意性,没有科学性。这次资产减值新准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在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36号的基础上,又兼顾我国的具体国情。
与旧规定相比,资产减值新准则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提出了资产组的概念。新准则规定,资产组是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资产组的概念相当于国际会计准则的现金产出单元,它的认定应当以资产组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依据。在单项资产减值准备难以确定时,应当按照相关资产组合确定资产减值。
提出了合并商誉只减值不摊销的做法。新准则规定,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并结合相关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
在对待公允价值的态度上是比较谨慎的。新准则规定,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公允价值很大程度要靠人为的主观判断,中国目前还没有广泛使用公允价值的环境基础,所以这次新准则对公允价值采取限制使用的态度。
在资产减值迹象上,新准则规定,企业只有在会计期末判断资产有减值迹象时,才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如不存在减值迹象,就不需要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在资产减值的计量上。新准则规定的比较具体,比如企业如何预计资产或资产组的未来现金流量,如何选择折现率等等,都作了比较详实的规定。
笔者认为上市公司要做好以下几点以适应新准则:
1.加强上市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还没有编制长期预算,特别是现金流预算的惯例,所以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对编制现金流预算也缺乏经验。上市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资产减值计量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健全而细化的预算体系可以大大减少资产减值计量的成本。新准则中,无论是资产组的划分,还是资产组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就需要上市公司全面预算的强有力的支撑。
2.如何选择折现率?折现率是影响资产组未来现金流量的重要因素,所以折现率的选择在资产减值计量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新准则规定,折现率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该折现率是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不同的资产具有不同的风险和回报,折现率的选择应当体现市场对该资产风险和报酬的综合评估。上市公司可以将无风险利率或者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的替代,这种替代关键是看资产组未来现金流量中是否包含可能存在的风险。
3.加强对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培训。资产减值新准则是这批新准则中最复杂的准则之一,它包含的内容比较多,而且比较抽象。这就需要广大会计人员加强学习和培训,真正理解资产减值新准则的精髓,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