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武汉钢铁公司集团:跳出传统成本管理,行为会计核算实践

“针对变革和不确定性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一种常态,武钢一直在求解跳出传统成本管理‘见物不见人,见人不见变化’思维瓶颈的路径,寻求传统成本管理方式的蝶变。”12月4日,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企业经营咨询指导组组长谭丽丽在南方片区会计学会第二十五次学术研讨会上对《中国会计报》记者表示,行为会计核算的实践为武钢在成本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提供了有益尝试。

将“人”作为成本中心

谭丽丽告诉记者,行为会计核算将“人”作为成本中心,关注员工行为动因,引导每个人如何经济地选择自己的行动。采用机会损益分析,通过机会成本的对比,从会计数值上考察员工给企业带来的效率及机会损失。同时,激励员工提高学习力,将知识要素参与分配,挖掘知识型员工价值增值的功能创新,把企业每个人的优选行动,引向更加与集团目标一致、更加经济的方向。

武钢在降本增效中的柔性管理,主要体现在经营活动中对员工人格的尊重以及收入分配中力求对员工创造绩效的充分准确肯定。

因而在竞争成本管理的前沿阵地呈现出“点”上的效应,如个人生产记录突破、先进的操作法运用成功、节约竞赛标杆的树立等。当一个团队的知识充分融合,在解决管理问题时,就会形成竞争成本管理的知识框架,产生管理“线”上“1+1>2”的效应,每个员工最好的降本增效思路和做法就会成为团队的共享资源,被固化成制度。当竞争成本管理形成一种全员文化时,便产生了“面”上的价值链的协同效应。

武钢以行业一流的实物质量水平为标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产品内控标准体系,同时向过程工艺和原材料延伸。2009年公司内控达标合格率由年初的61%不断提升至84.44%。通过创建强势和致力于持续改善的竞争成本文化,从根本上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积极推进人才强企战略

谭丽丽表示,武钢积极推进人才强企战略,人力资源建设向着以竞争力为目标、以成本竞争力为基础、以能力建设为中心转变,致力于迅速形成国际化的人才队伍,重视高端人才培养,构筑富有吸引力的事业平台。加快武钢核心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国际化经营管理团队和创新型研发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造就一支通晓国际经营管理、资本运营和国际贸易精英人才队伍。

通过构建竞争成本的企业文化,促使武钢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聚焦“三次创业、四个一流、降本增效”三大主题,创造了领先钢铁行业的发展速度,在供应链上凸现了竞争成本管理的强大生机活力,有效实现了降本增效,提高了技术经济指标水平,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在跨地区联合重组中,重组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产品结构明显优化,资产负债率大为减低,盈利能力也明显增强。鄂钢在2009年实现利润3亿元,创重组以来最好业绩,利润比重组当年增长15倍。昆钢资产负债率较重组前降低18.9%。

谭丽丽表示,武钢在竞争成本管理方面发挥了最具价值的“多维立体系统”效应,实现了集团各个环节的全面创新和追求价值最优化的协同一致,摸索出一套具有武钢特色的“全员参与、全面管理、全过程调节、全方位反馈”的动态成本控制模式。广泛深入的“四个一流”创建活动,形成了追求卓越的竞争成本管理文化,提升了企业的软实力。武钢也在2010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