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高校资金安全管理体系探讨


[摘 要] 随着高校扩招和办学规模的迅速发展,高校的办学经费也随之增大。高校在基本建设和教仪设备等方面投入的资金额已达上亿元甚至十几亿元,面对巨额的资金,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如何堵塞资金流失的漏洞,建立资金安全与防范风险机制,确保资金安全、有序地流动,不仅是高校财务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高校各项事业健康向前发展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 高校;资金安全;财务制度;财务风险;监督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也迅速发展,高校在基本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的投资急剧上升,投入的资金额已达上亿元甚至十几亿元。伴随着资金的大量积聚,资金运作风险日益凸现,有些高校已出现了违规出借资金、个人贪污、挪用公款和擅自担保造成损失等现象,高校资金安全已存在重大隐患。为此,建立资金安全与防范风险机制,已势在必行。
一、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和财务指标预警系统
(一) 制度完备是资金安全的重要保证 
首先,要以《会计法》、《预算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财经法规为基础,严格地执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银行结算制度》。其次,明确相关部门的责职和个人权限。从校(院)长到财务处长、各系、室和部门负责人的资金审批权、程序和责任,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权限范围外处理资金业务。各系、室和有关部门对学校下达的预算经费要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使用,不得突破预算,更要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对于越权审批和超标准、超范围的开支,财会人员要及时予以纠正或有权拒绝办理,并向财务主管、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同时也要为财会人员履行职责和认真执法撑腰,帮助他们解决履行职责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为财会人员实行有效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再次,对于购买大宗物资、图书资料和教仪设备等都要实行招标制度;对于基建项目、大额的银行贷款和重大投资决策等;都要由学校党委会或校(院)长办公会实行集体审议联签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以防个人收受回扣和侵占、挪用、转移资金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同时,高校应根据自身经济业务的要求,不断修改和完善内部制度,包括:
1、建立岗位轮换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做到一人一岗,财会人员应要定期轮换岗位,在不同的岗位上相互制约和监督,以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功能。
2、发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功能和监控作用。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有制约的操作程序和权限进入财务系统处理业务,财务负责人也可以随时通过该系统提取各项财务数据,对会计业务进行经常性检查和了解学校的各项收支情况及资金结余等,实现及时监控和管理,从而提高资金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
3、加强与开户行的联系和沟通。让银行了解本单位的情况,以便遇到不疑的结算业务能及时发现,充分利用好银行的监督功能,防止有人利用伪造、变造的票据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确保资金的安全。
4、加强货币资金控制和银行账户的管理 。做到:(1)货币资金的收入、支出要有合理、合法的凭证;(2)严格执行现金的开支范围,绝不允许坐支现金,库存现金不得超过规定限额;(3)各种空白结算票据必须进行登记和保管,并加强印章和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不得擅自签发空白转账支票,严禁公款私存。5、积极推进财务公开进程。针对目前有些高校花钱大手大脚、资金使用浪费现象较多且投资失误相对较大等,高校更要实行透明的财务公开制度,不能仅公布总账,不公布明细账或把一些不便公开且数额较大的费用以“其他支出”来遮盖。要增大各项经济工作的公开性、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尤其要重点公开学校的重大经济活动决策和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财务事项以及热点、难点的财务问题,如重大开支、各项经费收支情况,固定资产购建计划等。使广大教职工充分行使自己的知情权、民主管理权和监督权,从而减少资金浪费和损失,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使财务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 建立专门的财务指标预警系统
要做好财务指标风险预警系统的组织工作,包括建立风险评价与预测模型和设计预警业务流程等。一旦财务指标达到或超过警戒线能及时、有效地反映和预报,以便学校管理层在分析财务指标可信度、真实性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方式化解或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确保高校资金安全、高效地运作。
二、实行有效的财务监督体制
不论高校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还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都要明确学校财务处对全校财务和经济活动的统一领导,对全校财力和资金进行有效调控和监管。除后勤服务集团、校办企业等二级会计核算单位外,所有的收支都要纳入学校财务处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和统筹安排,这有利于学校统一调配各类资金,使得学校管理层根据资金收入情况制定较为合理的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除二级会计核算单位外,任何系、室和部门未经批准,不得在银行单独开设银行账户,防止这些部门乱收费及私设“小金库”为小集体和个人谋福利的行为发生。
针对目前有些二级会计核算单位效益低下、经营不善、亏损严重、财务开支混乱或有协议不执行以至管理费不缴纳、有利润不上交等问题。高校应实行会计委派制度,由学校财务处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财会人员到二级会计核算单位任职,要明确其职责权限与被委派单位的关系,并对二级会计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核算和监督,使其所有的会计业务在公开、合理、合法的财务规则下进行。从而加大对二级会计核算单位的财务监管力度,防止其过分强调自主性而脱离学校的约束,确保学校对资金的有效控制。
三、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制
建立高校经济责任制是依法理财、强化监管,防止财务风险和保障资金安全的重要举措。高校近年出现的经济案件几乎与制度不善、管理不严、职责不明有关。因此,建立健全的经济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尤其重要。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也明确规定了校(院)长作为高校的法定代表人,对全校的经济工作负总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基础上,要建立起各分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和基层财会人员等经济责任制及多层次的管理体系。通过一级管好一级,一级带动一级,逐级实行经济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经济责任,增强单位领导及有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意识,使各级人员能按岗位责任制的规定在经济工作中各尽其职、各司其责,使学校的财经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既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规范高校的经济秩序。同时,还要建立各级经济责任人的财经工作实绩考核与学校的人事考核制度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其考核结果作为各级经济责任人奖惩、业绩评定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从而使高校的经济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在实行经济责任追究后,哪个层次出现问题,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其上一级在发现问题时能否作出有效处理的相关责任,以增强各级人员的职务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发挥内部监察审计部门的作用
高校的监察审计部门是高校内部监督资金合理规范、有效使用和保障资金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关口。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对会计资料和会计档案进行经常性审查,可以及时地发现和纠正财务活动中的错误及弊端;建立财务部门与监察审计部门的财务联网,审计人员可以随时看到财会人员处理的每一笔会计业务,能够在线实时审计监督;强化审批权限的控制审计,使各级人员权限和责任明确;加强对各类经济活动的审查和重大开支的专项审计,可以避免和减少因相关人员工作失职或自身职务犯罪给学校造成的经济损失;对各系、室、和部门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可以避免资金滥用和流失,确保办学经费的有效使用;对广大师生员工反应大、有问题的经济活动审计,应增加透明度,包括公布审计结果和处理意见,使审计真正起到应有的警示和震动作用。
此外,还要对财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财经法规政策、业务及职业道德的培训,不仅让他们掌握新政策和学习新知识,使其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乃至法律责任。而且还要结合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办法,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综合考核,并实行奖优罚劣制度,充分调动财会人员爱岗敬业、廉洁奉公、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地处理会计业务,认真履行其会计监督职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从而全面提升财会人员防范、识别和控制高校财务风险能力,增强资金安全运作的意识。

[参考文献]
[1]王振松.浅析高等学校资金运作及风险防范[J].经济师,2004, (1)
[2]杨毅.浅谈如何加强高校资金管理[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 (9)
[3]薛峰,王同孝,付强.高校货币资金的安全防范[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4, (3)


作者:杨雄源 文章来源:广东省梅州市嘉应学院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