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企业资金管理案例分析:机械出口企业利用采购融资盘活资金

李综远的公司位于有“中国五金之都”称号的浙江永康。在永康从事五金生产的企业约有上万家,外贸依存度高达67%。今年以来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人民币汇率的加速升值,使得企业不堪重负。

截至目前,李综远手里的订单总额早已超过去年,然而利润却比去年下降了大约15%。如果加入产品提价以及金融手段对冲部分成本,利润率大致可达到去年的90%。

通过对预警信息的持续关注,李综远发现,对于他这类外贸企业来说,汇率和劳动力的价格波动一直位列预警信息之首,而这二者也是企业难以自主控制的因素。

据李综远透露,今年扣除所有的支出,每出口一台1400W电动剪草机的净利润能达到270元人民币左右他就相当满意了,而去年同期,同样的产品至少能赚将近388元人民币。

“原材料市场还有涨有跌,员工加薪后几乎是不能降的。因此,明年我打算换一批设备,提高作业的自动化程度,这样就可以少雇佣几个人。一个一般工人月薪1700元,一年就是20400元,而多增加一台新转配机可以少用6个工人。一台转配机的成本是20万元,如果以3年计,可以节约的人员成本是36万元。”李综远的小算盘算得很清楚。

到8月底客户的订单开始多起来之后,产品配件的价格已经提价了2%。

为了说服客户,他把近半年来产品相关零配件的供应商报价做成对比表格发给客户,以此证明如果不提价就要更换配件,其结果是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这个方法有些冒险,但是对老客户来说重新去寻找一个合格的供应商的成本也不小,所以最后客户还是接受了提价要求。”李综远说。

对于新客户,李综远则采取了另外的做法。“今年广交会上,我们和两个美国客户达成的协议,在未来三个月内,我们把一张订单分成了三笔交易。每笔交易单独签协议,每月交易时按照即期的汇率兑换付款。”他表示,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规避一部分汇率风险,同时让资金周转得更快。

事实上,加快资金周转也是来自上游配件供应商对他的部分压力。由于铝、铁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到10月之后,配件供应商几乎两天一个报价,而且是先到(款)先得(货)。在这样的压力下,有的配件生产商要求李综远提前付款,有的还要求付现款。而在过去,他们一般的采购结算方式为三个月期银行承兑汇票。为此,李综远不得不开始考虑采用银行推荐的一种采购融资解决方案来盘活现有的资金。

以30万美元合同为例,企业可融资的总额是21万美元,以11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6.6553元计算,约合139.76万元人民币,扣除30%贷款保证金,企业实际获得的三月期银行承兑汇票97.83万元人民币。李综远先以全套出口单证向银行申请出口单据受益权质押,在银行审核通过后,李综远所在的公司可以拿到97.83万元人民币的3月期银行承兑汇票(缴纳41.92万元人民币保证金)。然后凭银行承兑汇票办理采购。等到第一批10万美元收汇之后,李综远需要马上申请单据置换,将第二笔10万美元出口单据提交给银行,银行再把第一批出口收汇的10万美元划入公司外汇结算账户。这样一来,公司盘活的资金即可立即用于现金采购,而不必等到客户统一结汇。

远期结售汇也是李综远目前有意考虑的方案之一。他表示,如果人民币升值速度不减,在重新评估成本收益后,可能会采用远期结售汇的方式规避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