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产计价分析会计信息地位的弱化原因及以改
从资产计价分析会计信息地位的弱化原因及以改进会计信息管理策略 摘要:本文主要以会计目标、资产计价、信息需求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为逻辑出发点,通过汁百年的资产计量属性论
从资产计价分析会计信息地位的弱化原因及以改进会计信息管理策略
摘要:本文主要以会计目标、资产计价、信息需求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为逻辑出发点,通过汁百年的资产计量属性论争和各种计价方法与经济运行关系的研究,质疑当前占主导地位的资产计价法的现实作用,引导出会计信息地位被弱化的原因,枢纽词:资产计价历史本钱法重置本钱法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法“一个经济信息系统”来概括会计的观点首先在美国泛起。“会计是一项服务流动,它的职能在于提供有关经济主体的数目信息(主要是财务性质的信息),以便用于决议计划:在各种可供选择的步履方案中,做出公道的选择。”(APBStatementNo.4,1970)。这当中包括两个阶段:其一,会计通过特定手段把对决议计划有用的企业信息正确披露于外;其二,信息需求者需对接受到的信息不偏不依的理解以对自己的决议计划提供匡助。资产计价在这一过程之中施展了无可替换的作用。用数字公允地传递、表达、揭露企业内在的真实、完整、全部经济信息是会计计量的目标,然而对之探讨百年,并没有诞生出可以完美完成这种使命的方法。种种会计计量理论得以有了一个扩展自己观点的空间。从上世纪初开始,过去一百年,三种主要的计量方法:从资产计价分析会计信息地位的弱化原因及以改进会计信息管理策略一直在为各自的主导地位而奋战。
一、资产计价的百年争论演进原始计量流动主要运用什物的现行市价为起点,资产计价的方法很不规范,没有形成系统化。即使是1900年英国公司法要求提供审定的首次负债表的出台,也因其势力单薄而没能将自己的资产计价规则形成同一的尺度化。这种混乱状况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初。
(一)重置本钱法的轨迹在20世纪20年代初物价波动幅度较显著的经济环境下,资产计价主要是围绕更新设备做预备,受稳健原则的影响,现行本钱计价基础颇为盛行,表现为广泛推崇使用本钱与市价孰低法。佩顿也在1918年《会计原理》中提出知足治理当局需要的是有关公司价值的信息,而不是有关本钱数据。20世纪30年代一些会计学家开始关注不乱币值会计,如享利?斯威尼、肯尼恩?麦克尼尔开始探讨重置本钱。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多数西方国家的物价上涨率都接近或达到两位数,会计职业也意识到“公司在讲演无用的数字”,于是发起了一系列的改进。1969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发布的第3号公告,建议公司要讲演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在1975年首先提出了在资产计量中采用现值的新建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1993年颁布的第16号IAS“固定资产会计”要求:“继初次确认后,一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应为重估价。”目前世界上使用重置本钱法对固定资产计价的国家有英国、法国、荷兰、瑞士、瑞典、韩国、澳大利亚等。可见,资产以重估价值作为计价基础在世界范围内已有相称大的应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