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审计在我国存在的问题
1、拓宽审计范围,全面开展审计监督
一方面,审计人员借助于审计软件,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程序输入必要的条件进行样本抽取,对异常项目进行调查测试,以确定审计重点,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逐笔审计,使得审计内容更加广泛,审计人员可以不再由于时间和工作量的原因而缩小审计范围。另一方面,在计算机审计条件下可以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的特点,积极开展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效益审计,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减少审计风险,使全面审计成为可能。
2、科学统计与抽样,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会计电算化提供的电子账是肉眼不可见的,对不懂计算机的审计人员来说是风险,但对可以用计算机查账的审计人员来说是有利条件。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既快速又准确的特点,使得审计资料的审查与分析工作主要由计算机完成,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效益审计一般比财务审计、法纪审计需要进行更多的经济定量分析和经济效益指标的计算,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使得审计人员能挤出时间和精力开展效益审计,更能显示出计算机审计特有的优势。
3、查错防弊,促使会计电算化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会计电算化后,内部控制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内部控制变为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在控制上有漏洞,就会造成比手工记账更严重的损失。而开展计算机审计可以找出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促进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达到间接防弊的目的。
在电算系统不规范的情况下,要实现审计软件的通用性只能安排层层提示和大量的人机对话,这必定降低软件的运行速度和效率。要有效地开展计算机审计就必须做到电算会计系统的规范化。此外,深层次的计算机审计是要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本身进行审查,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通过打开电算化信息系统这个“黑箱”,探索和测试信息系统的处理逻辑,对它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合法性等方面进行监督,从而揭露问题、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促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责任编辑:上海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