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信用风险和应收账款被拖欠的问题,是当前制约和影响我国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应当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从促进企业尽快建立一套健全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入手,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尽快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特点,走出拖欠和亏损的困境。企业只有在有效的信用管理模式及相关制度框架下,才能使销售转化为利润,否则销售可能仅仅是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一、根据客户的信用情况,确定赊销对象
1、收集客户的信用资料。
收集客户的信用资料一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查阅和分析客户历年的财务报表,尤其是近期的;二是向信用评估机构咨询(目前,我国几乎是空白);三是客户开户银行的证明以及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已公布的一些企业信用等级;四是向给客户提供信用的其他企业调查;五是企业自身积累的资料(对老客户而言),企业收集这些资料时应考虑获取这些信息本身的成本效益。
2、分析客户的信用状况
西方企业信用管理中采用的“5C”系统比较全面地衡量和考察客户信用状况和偿付能力的五个方面,英文均以字母C开头,故称五C。它们分别为品质(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和情况(Conditiofl)。第一、品质。品质是根据客户过去记录来确定,具有较好品质的客户才能获得信用。第二、能力。能力是指客户的支付能力或者说是对债务的偿还能力,考察客户的能力主要根据获取的一记录及当前的财务状况。第三、资本。衡量资本包括对客户的资本金,有形资产净值,通过一系列的比率表达的财务状况等等,主要根据客户当前的财务状况。第四、低押。抵押是指客户对于所承担的付款责任的保证,由客户提供或指定的资产予以体现。第五、情况。情况是指影响客户偿付能力的外部环境,例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某个地区或某些领域的特殊发展和变动。
3、根据信用状况分析结果,决定是否给客户信用及其信用额度
信用额度要定期审核,以免客户情况变化而使企业蒙受损失。
二、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1、单个客户管理
(1)做好基础记录,了解客户付款的及时程度。在企业中,积累客户的信用记录,创建自己的信用信息库以备信用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2)检查客户是否突破信用额度。
(3)掌握客户已过信用期限的债务,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提醒客户尽快付款。
2、总额管理
(1)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款期,看流动资金是否处于正常水平。
(2)考察拒付状况,即考察坏帐损失率。
(3)编制帐龄分析表,检查应收账款的实际占用天数,即有多少欠款,尚在信用期内,有多少欠款超过了信用期,如果大部分应收账款超过了期限,企业应检查其信用政策。
3、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方法
(1)坚持定期(建议每周)在公司财务管理中实施按客户的帐龄分析法,将超过设定赊销期仍未按约定付款的款项按客户进行汇总;
(2)把超过赊销规定时间的客户、该笔业务编码、逾期金额等信息通过财务系统与客户管理系统的接口回传至客户管理系统:
(3)相关业务员、业务主管在打开终端、进行该客户的业务处理时即可被提醒逾期帐款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催收措施并控制新的赊销业务;
(4)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在定期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的事后,通过帐龄分析后保存的客户按期付款的记录能够作为确定赊销对象和新的赊销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完善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
1、确定合理的收帐程序
首先,应收账款到期时,通过信函、电话或电报的方式礼貌地提醒对方付款期已到,应予付款。其次,如仍未收到,应仔细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再次,通过函电或专程上门实施催收。最后,转为债权债务纠纷,通过调解、仲裁、司法等手段收回欠款或取得损失补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采取法律行动前,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遇到以下几种情况,不必起诉:1.法院诉讼费用超过债务求偿额;2.客户抵押品变现可以冲销债务;3.客户的债务额不大,它拥有广泛社会关系,起诉可能会使企业运行受到连累甚或导致损害:4.即使胜诉,收回帐款的可能也极为有限。
2、确定合理讨债方法
客户拖欠帐款的原因可概括为两类:无力偿付和故意拖欠。
(1)对无力偿付的客户,若经过努力可东山再起,则应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以便收回较多帐款。具体做法是进行应收账款债权重整:
A、允许欠款户以非货币性资产(如固定资产)抵偿。
B、改变债务形式为“长期应收款”,允许客户制定分期偿债计划。
C、修改债务条件,延长付款期,激励客户还款。
D、在共同经济利益驱动下,将债权转变为对客户的“长期投资”。
若遇客户已达破产界限,则应及时向法院起诉,以期在破产清算时得到部分清偿。
(2)对故意拖欠的客户,则须采取强硬措施。
(3)组建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配备财务人员的催款队伍。催款人员的素质、能力、品德将直接影响收款的成功与否,兼备销售和财务经验的人员是理想的催款人员,而专职催款人员定点催收,有利于与客户建立感情联络相互熟识与理解,有利于收款工作的顺利进展。
(4)树立对帐为先、催款在后的清帐原则。“先对帐、再催款”既有利于理清帐目,又能收到催款效果,也有利于今后其他同事接管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 魏斌,强化应收账款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集团经济研究.2007(085):395-395
2. 魏冕,应收账款的管理与筹划.中州煤炭.2007(4):107-108
3. 俞雪松,试论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技术开发.2007,26(8):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