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医药企业会计核算固定资产折旧

一、医药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是医药行业开展医、教、研等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要素,也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长时间的消耗而转移到生产产品中去的那一部分价值的补偿。从目前经济的发展来看,医药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存在一些问题。
  (1)医药企业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分属于不同的部门,从而容易造成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不完全、不准确,很大程度上形成了计算过程中多提折旧,最后就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成果。
  (2)计提折旧的范围没有按照规定计提,使得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人为的任意扩大或缩小,目的在于增减折旧费用,以达到操纵、控制利润的最终目的。
  (3)折旧期限没有按规定确定清楚,从而导致折旧额的分摊在整个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限内不合理。
  (4)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和年限被人为的随意变更,可是却没有按规定办理相关报批和审核手续。
  (5)医药企业固定资产净残值的预估不准确,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限内的不准确。
  (6)一些医药企业没有按照规定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
  
  二、解决医药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弊端的对策分析
  
  (一)折旧方法的选择
  基于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原理比较简单,本文只对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做一些比较。
  1.年数总和法是以某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除以使用年限的数字之和作为本年的折旧率,乘以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计算本年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以直线法折旧率的2倍乘以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残值来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法。
  2.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
  (1) 年数总和法下,不需要进行计算方法的转换;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在折旧年限内需要进行计算方法的转换,从倒数第二年起用直线法计算。
  (2) 年数总和法的折旧基数是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即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在不需要转换计算方法的各年,其折旧基数是固定资产净值,即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已计提折旧额,没有扣除预计的净残值。
  (3) 年数总和法下,折旧率是逐年递减的,而折旧基数固定不变。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在不需要转换计算方法的各年,其折旧率是固定不变的,而与折旧率相乘的折旧基数是逐年递减的。
  医药企业的会计人员应综合考虑以上几点不同,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详细了解各类固定资产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科学地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核算,从而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二)采用其他方法作为补充
  医药企业固定资产在有效的使用期内,如果遇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固定资产未来的重置成本将会升高,可是按照规定,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通常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因此,折旧额将不足够用来重置固定资产。此外,如若使用期内没有遇到通货膨胀,物价相对平稳,没有明显的上升,但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折旧额也可能不足够在未来购建技术性能更加先进的同类设备。因此,承认并解决通货膨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重要。目前,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作为补充:(1)固定资产重估;(2)固定资产涨价补偿准备的提取。
  固定资产涨价补偿准备是指将原折旧额,乘以本年度的物价指数与取得年度物价指数的比值,再减去原折旧额,以两者的差额作为涨价补偿准备。对于已经进行过资产重估的医药企业,在一定年限后,通货膨胀如果仍然存在,且再次进行资产重估的成本过高、工作量也太大,这时医药企业也可以考虑采用提取固定资产涨价补偿准备。固定资产涨价补偿准备的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涨价补偿准备=原折旧额×(本年度物价指数/取得年度的物价指数)-原折旧额
  考虑到已进行过资产重估的医药企业的特点,它提取固定资产涨价补偿准备的核算步骤为:先用重估增值后的折旧额,除以平均增值倍数,从而计算出重估前每年应提折旧额,再乘以本年度的物价指数与取得年度物价指数的比值,最后减去其超过重估增值后所提折旧额,以这部分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涨价补偿准备。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涨价补偿准备=(重估增值后折旧额/平均重估增值倍数)×(本年度物价指数/取得年度物价指数)-(重估增值后折旧额/平均重估增值倍数)
  在不可预见的通货膨胀时期,医药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的重估和固定资产涨价补偿准备的计提,可以完善医药企业的财务资本结构,增强医药企业的债务信用能力。通货膨胀时期,企业所提折旧会相比以前偏低,这样会缴纳过多的税收,甚至部分税金和税后利润也来自于企业的资本金,这样就破坏了企业的财务资本结构,而固定资产涨价补偿准备的提取将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另外,进行资产重估后,资产账面价值会加大,企业账面偿债能力增强,信用筹资会比较容易,资产作抵押的信用额度也会增大,筹资成本相对降低。
  
  参考文献:
  [1] 赵晓铃. 我国高校固定资产折旧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J] 财会研究, 2008,(03) .
  [2] 马骥. 对企业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的优越性及存在问题的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 (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