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数据库系统在绩效审计中的应用
一、绩效审计背景
20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政府出于提高英国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运行效率的希望,提出了绩效审计的概念。实施之后,政府开支大幅缩减,效率提高,国有企业从经营困境中解放出来,英国从一个西欧经济发展速度最慢的国家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唯一可以和日本媲美的国家,史称撒切尔革命。从此,绩效审计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成为国有企业,政府机构以及广大非盈利机构的审计标准。我国审计署也在2010年提出要在2012年前对于相关审计项目全部能够采用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通常以范围广,涉及面多,切口细,难度大而闻名。为此,各级政府审计机构积极做出调整,加大了绩效审计的改革与培训,引进采用了一系列新方法,如,同时结合自身审计中的经验,对其进行调整。其中,就有关于数据库方法的采用。
数据库系统在审计中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旨在建立一个集各级审计信息,审计经验,流程,审计常识,行业知识为一体的信息库。目前省审计机构已经要求建立相关的专家库以及在审计中使用各行业的数据库资料,旨在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对于整个绩效审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绩效审计的困难
目前,在广大开展绩效审计的审计机构中,审计人员经常会遇到以下四类困难
(一)审计中发现问题能力较弱: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单靠有限的人力和有限的时间,对于整个审计项目无法进行全面考核,不能分析出项目内各个部分的联系。即便在审计中发现了问题,也仅仅是表面的,通过观察或者询问或者不全面的数据分析出的有限的问题。
(二)无法进行量化考核:量化考核的缺失也是目前绩效审计的通病,在进行完绩效审计后,审计报告通常会支出不足之处,但这些不足之处,会带来多大的损失,通过改变经营方式,可以达到怎么样的效果,这些问题无法进行回答。
(三)审计人员专业知识背景的缺失:对绩效审计项目进行审计的审计人员往往来自于财务行业,而其审计的对象却是来自于社会各个方面,如果让一个只了解财务的人员同时对基金会和自来水厂,烟草公司的整个公司情况进行审计,效果可想而知。缺乏行业的专业背景使得许多审计人员在进行绩效审计时候都无从下手。近年来,审计机构也考虑到这个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对于审计人员根据专业知识进行分组,把有相关行业知识的专家分配进专门的审计小组,由于绩效审计的涉及面非常广,在审计时,需要对从第一产业(农产品市场),到第二产业(国有工业企业),到第三产业(政府控制)以及非盈利机构(基金会)进行审计,仍旧显得不足。一方面,找不到这么多专家,另一方面,往往一个专家也难以兼顾其他方面。一些审计人员甚至要求被审计单位对有关基本的背景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严重损害了独立性。
(四)没有固定的审计流程:在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不仅对全局缺乏通盘考虑,同时对于各个类别也缺乏审计手段,由于绩效审计不可能像财务审计这样具有完整的记录以及合适的评判标准,使得审计人员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进行审计,目前绩效审计基本采用片面的问题分析模式,即发现一个问题,再去查明源头,审计程序缺乏逻辑推理性,也不全面,如此审计,不可能全面发现问题。
三、数据库系统对于绩效审计的帮助
面对以上这些问题,地方审计部门开始摸索尝试在绩效审计中使用数据库,有些地方审计局建立了专家库,介绍相关经验和知识;有些审计局要求建立了审计流程记录库,方便在下一次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能够相互借鉴。概括来说,这些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有以下好处:
1.信息量全,方便进行比较
数据库系统中可以根据需要放入各地各行业的统计资料,同行业的数据资料,具有较大的可比性。通过比较同行业相同或者类似条件下的数据,就可以比较出绩效的好坏。这也是目前绩效审计中证明最为有效的方法-行业比较法。行业比较法的基础便是大容量的数据资料以及处于同行业中有一家可以比较的领先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在对自来水厂的绩效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通常可以通过全省自来水企业的数据资料,分析渗透率以及维修费用以及各地水厂相关绩效费用是否存在浪费。诚然,目前在审计中,这些比较仅仅停留在对原始数据的比较上。往往很难发挥数据库的作用。作为审计人员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学会处理数据,用处理后的数据,消除地区差异,再进行比较,才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2.信息跨度大,利于预测
数据库系统往往具备了历年的数据,这使得数据库系统在预测上可以发挥重大作用,这种预测,既可以是根据相似的项目发展情况,直接引用;也可以是根据先前的数据,对于即将执行的项目进行预测。结合数学统计学原理以及相应的社会经验对于数据进行科学推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往往发达地区会先进行一些项目,次发达地区会及时跟进,这时候,使用数据库系统就可以进行预测,对于这个新建项目的绩效便可以进行评价。例如,国家今年决心未来10年向水利事业投入4万亿人民币,这中间就存在许多类似的项目。通过把一个优秀绩效项目为参照物,就可以对新建的项目进行预测,对预算中的不合理费用可以尽早发现。
3.储存专业知识,节约人工费用
绩效审计涉及到各个行业的方方面面,许多都是财务审计人员未曾涉猎的领域,对于扑通审计人员来说,每年几天的专业培训完全不足以应付绩效审计中出现的问题。
数据库系统系统可以带来巨大的好处,由政府集中管理的行业专家知识可以为审计提供第一手经验,审计人员可以在审计程序中根据行业专业知识解除疑惑,从而一方面增强自身的独立性,一方面节省了专家费用。在对烟草公司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可以从数据库中参考专家经验,对整个国家控制的烟草制造运输和配送系统以及烟草专项的售价和税收进行了解,从而方便进行相关项目的审计。
4.设定审计流程
绩效审计在我国尚在初始阶段,许多审计人员在进行绩效审计没有头绪,许多审计机构都自发设立专家经验库,把针对同一类型的企事业单位的审计经验进行归结,如需审计时候,则可加以参考。但是单一单位的审计经验往往有所缺失,若能够组织建立全省乃至全国的数据库系统,对同一类型的审计对象,由有经验的专家编制标准的审计程序,提供给基层审计人员使用。比如在对基金会进行审计时,就可以由审计人员对于基金会的资金来源,资金使用方向,一般人员的行政费用开支分别编制审计程序,就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时不再一头雾水。
5.进行有效的量化考核
数据库系统的建立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随着绩效审计的发展,涌现过许多方法,如质量控制法,结果导向法,问题分析法。但这些流行的方法都有一大缺陷,即停留在性质化阶段,可以给这个项目定性,但却无法提供数据告诉我们这个项目可以做的怎么样。数据库项目的实施可以将绩效审计带入一个量化考核的全新的阶段。
通过对相同类型的企事业单位建立数据库,可以为其提供指标,评价其运营效率高低不再仅仅是观察和询问,而是直接的数据指标,如同类企业行政开支占总体开支的比例,遍可以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
四、总结
对于欣欣向荣的绩效审计而言,数据库系统的使用可以缓解许多审计上的困难,同时也将绩效审计带入一个新的领域。希望通过将数据库系统引入绩效审计领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如三公开支居高不下,国有企业效率底下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