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有效应用公允价值的建议
2006年2月重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又将公允价值纳入到规范体系。但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还不具备公允价值大范围推广使用的条件,新准则仅在金融工具、债务重组等有限的几个项目中适当应用了公允价值,这为公允价值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和公允价值的内涵
(一)债务重组定义的方式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将债务重组定义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债权人按照与其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 。其中“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指债务人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经营陷入困境,导致其无法或者没有能力按原定条件偿还债务;“债权人作出让步”,是指债权人现在或者将来以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或价值偿还债务。可见,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而债权人作出让步是债务重组的必要条件。
新会计准则中债务重组主要有以下方式:以资产清偿债务,是指债务人转让其资产给债权人以清偿债务的债务重组方式,其中资产包括现金资产及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等非现金资产;债务转为资本,是指债务人将债务转为资本,同时债权人将债权转为股权的债务重组方式;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是指修改不包括上述两种情形在内的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方式,如减少债务本金、降低利率、免去应付未付的利息等;是采用以上三种方式共同清偿债务的债务重组方式。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都会体现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前提和债权人最终作出让步的业务实质。
债务重组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恰当地反映债务人的重组利得与债权人的重组损失。按照新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发生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并且要求上市公司在债务重组交易中考虑重组债务的公允价值,更为公允、客观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资产和交易。
(二)公允价值的内涵
关于公允价值内涵的表述,我国财政部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的表述,将其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另外,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F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双方自愿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清偿)的金额。通过上述定义比较,可见FASB与我国财政部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基本相同,即公允价值是交易的双方在自愿而不是被迫的前提下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体现了交易的公平性。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实际上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公允价值在时间界定上没有限定,可以指过去的交易,也可以是现在和未来的交易。因此历史成本可被称为过去时点的公允价值,重置成本是现在时点的公允价值,而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根据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估计的公允价值。另外,从交易性质看,其可以是实际交易,也可以是假定交易和预期交易。可见公允价值并不单纯是某一种具体的计量属性,更是一种会计计量的观念。
新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引用公允价值的原因
(一)能够准确、合理地确认债务重组损益
企业在正常情况下的非现金资产转让,是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即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而债务重组中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与正常情况下发生的非现金资产转让,本质上没有区别。所以,根据准则制度的一致性,债务重组中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可提高债务重组会计确认的合理性。
在新债务重组准则中,债权人的重组损失与债务人的重组收益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在不考虑债权人对重组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下,二者在数量上是等同的。债务人的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债权人的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支的增减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总额。于是,由于企业所得税的存在,使公允价值概念在企业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能够产生一种税收转移效应。由于债务重组损益与资产转让损益性质不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将二者划分清楚。 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应用到债务重组会计中,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在公允价值的应用中,要根据目前我国国情,谨慎应用公允价值;又要大力进行各项经济改革,积极营造公允价值适用的环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力度,充分体现公允价值在应用中的优势,使公允价值能够在我国会计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葛家澍,杜兴强.会计理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3.夏冬林.会计学[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王建刚,朱金一.债务重组准则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2)
5.陈永杭.公允价值与新会计准则[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12)
6.刘小涛.论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J].商业会计,2007(3)
7.向红梅,彭珏.新债务重组准则引发的思考[J].商业会计,2007(1)
8.秦永虎.从国际会计准则看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J].会计之友,20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