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经济不听从政府的摆布,经济是普通民众的经济。

经济不听从“政府”的摆布,经济也不会听命于“资本”,更不可能屈从于“强权”;经济是“普通民众”的经济。近期的经济虽有波动,但是总的态势是:人民币升值、物价背离经济走势而变动、就业不容乐观。人民币升值压力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手段难以应用,国际热钱的进入进一步束缚了央行的手脚。巨额的外汇储备是人民的血汗,如果短期升值将成为热钱操纵者的囊中之物。目前是经济高速增长,物价加速下滑,使经济学家感到困惑。长此下去结果必将导致经济衰退,这是政府和人民不愿看到的。民众的就业问题与此息息相关,衰退的经济导致大量的失业,民众将苦不堪言。为改变当前状况,政府在寻求调整之策。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避免通货紧缩、扩大就业成为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热点。
一、政府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经济不听从政府的摆布,政府要顺势而为。
为缓解人民币升值,货币当局无奈之下提出“藏汇于民”,事实上这是一个天大的笑话,结果必定会如股份制改革一样尴尬。“藏汇”毕竟不是古代的“掘土藏金”,其中的道理不说自明,外汇自身的不确的因素太多,专业的投资机构操作起来都很难,何况普通民众。外汇储备资产证券化,拿一部分储备设立海外投资基金,国内居民通过购买基金证券间接持有外币资产更难实施,其难度等同于调动15万亿储蓄存款进入股市。真地想做到“藏汇于民”,必须先做到“藏富于民”解决民众的后顾之忧,只要人民富了、健全了社会保障制度,股市、外汇问题就不再是问题。政府不能想当然的摆布经济,制定的政策要有前瞻性,不要仅拘泥于解决表面的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像当前缺少的不是对企业优惠政策,缺少的是优惠普通民众的政策;政府要及时的转变职能,创新执政理念,做市场做不好的事,配置市场不能配置的资源。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才是最为迫切的事情,建立起长效的收入增长机制,真实提高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因倍增的消费信心而带来的消费增长必定出现。使政府愁眉不展的内需不足将会改变,物价问题也将迎刃而解。艰难的就业形势也会被市场的自主选择而化解。政府去做根本的事情,为经济的发展营造健康的空间,培育和唤醒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顺经济发展趋势而为之。经济发展中的利益分配,因目前的劳动力供求状况必须政府出面调整,这正是我国经济运行中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政府要建立工资随经济上升而上涨的长效机制,立法健全公平分配体制,使百姓有一个收入能持续增涨的预期。消费将被拉动起来,内需扩大,政府做了这些事情,等于是为经济发展做大空间,配置好未来的市场,企业自然因此受益而发展壮大,财富也将被放大。
二、经济运行过程从生产到消费,消费是目的,经济不会听命于资本。
正常的资本积累都必须依靠经济的发展,资本的运行必须为经济的运行服务。前几年的投资拉动缓解了消费不足的矛盾,却生成了过剩的产能,而迅速增长的对外出口又缓解了产能过剩的矛盾。那段时期经济虽然迅猛发展,同时经济失衡的矛盾也逐渐积累并显现,特别是国际收支失衡。重要贸易伙伴也开始提及贸易失衡问题,并将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人民币汇率。靠资本在各个生产部门的重新布局不会缓解产能过剩的矛盾,只能是将过剩从一个部门转到另一个部门,把握不好还会诱发新一轮的投资,进而加剧产能过剩。西方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进程中也有过剩问题,那时可以用经济方式甚至是武力将过剩的产能释放出去。当前几个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制裁已经加在了“中国制造”的头上,靠增加出口减轻产能过剩的压力已经不可能。化解产能过剩只有启动消费,靠资本的自动调整来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在这目前形势下是不太现实的。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避免宏观经济回落,只会引发将来的更大的产能过剩。资本或者说资本拥有者只能审时度势的共同来培育民众的消费能力,适当的调整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接受或主动推进分配机制与分配比例的调整,处理好劳资矛盾,及时地启动国内消费,为资本的自我发展营造健康而宽松的空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国现阶段的产能过剩只是相对的,国内民众消费不足是现阶段宏观经济回落的真正原因。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不能照搬西方的经验,我们的发展有自己的特色。解决过剩问题要另辟蹊径,扩大投资不成,扩大出口难行,只有靠扩大消费。消费是生产的动机和目的,资本只应该顺应生产和消费,顺应经济。
三、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经济不能屈从于美欧的强大压力。
人民币汇率已经成为国际问题的热点,中国不能只看着别人的脸色行事。中国的商品由于劳动力成本过低,过度出口确实影响到了主要的贸易伙伴国。要解决问题方法很多,当局接受了人民币升值的做法。不管怎么做人民币升值是最不可取的,渐进式和休克法都将放大中国制造的价格,从而降低竞争力减少出口,必然诱发通货紧缩,这可以理解为被动的增加劳动者的工资,却并不会带来消费的上升,人们愿意持币而惜购。渐进式升值看上去唯一优点就是可以阻击热钱套利,单在汇市上看确实如此。如果热钱通过某些途径进入股市,先顺应政府心态助涨股市,享受股票上涨的资本利得,等待人民币的升值。不管长短的某个时间段,人民币升值百分比与上股票资产上涨百分比之和大于美中利率差异,美元热钱就有利可图,应用股市汇市双赢策略,只要游资热钱在国有股减持之前撤出,就会大赚特赚。这是当前最大的金融风险!不要屈从于强权压力放弃人民币升值。方法是涨工资增加全社会劳动力成本,出口产品价格上涨,缓解来自于贸易顺差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涨工资首先是企业利润下降,失去了劳动力优势的境内加工贸易企业利润率下降,减少投资是必然,一定意义上是缓解了一部分外资流入,甚至会引起对境外的投资,缓解资本项目盈余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国内产品是否过剩要看涨工资是否形成现实的购买力,或者看放大的消费能力是否带动了新的就业。那么避免过剩还要一个条件,就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直接拨外汇储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资金不足再靠发行社保基金国债筹集,用国有资产盈利作为利息,事实上等于通过国债运行机制贴现国有资产筹足资金。工资上涨可以渐进,因为收入预期足以提升消费信心;社保制度要速成,不能靠渐进的形式,原因是渐进式创建社会保障会促生不公平的感觉,对后来被社保制度覆盖上的人确实是不公平的,会加剧社会矛盾。政府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健全公平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只有迅速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才可以抗击骤然增长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这样做有利于形成全社会的均衡的需求,从而创建均衡的生产格局,有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的产业结构的形成。做好上述事情之后,再出现人民币升值需要,那就升值好了,这才是国力增强的体现,我们靠强大的内需促使宏观经济提升。不必按照其他国家的意图,照搬人家的经济策略,效仿发达国家的模式,来改革和发展中国经济。我们要走中国式的发展道路,依靠共同富裕的思想去破解经济建设中的难题,不屈从于强权!
四、宏观经济中主要的消费来源于广大民众,经济是普通民众的经济。
生产是为了消费,经济运行过程离不开消费,广大民众的消费将影响经济。当前的中国普通民众消费能力太低,消费层次也很低,这就很难带动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也就好理解了,就是因为不存在那种带动企业生产高质量和高技术购买能力,企业利用发达国家的落后技术就可以满足消费需求。从利润和出口方面谈,因为劳动力成本低,企业不必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仅靠廉价的劳动力,就能赚到丰厚的利润或支持企业大量的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的动机不强烈。经济运行中也要适当顾及消费主体——普通民众的利益,经济运行要更多的关注广大民众。建立起普通民众的收入随经济增长而增长的长效机制,最好是使每个人都要在经济发展中受益,这也是宏观经济顺畅发展的需要。民众是经济建设重要力量,更应该是经济建设的中心。迅速增长的经济不通过一定的机制适度让利于民,内需必定不足。当前,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注重本国的贸易利益,注重贸易均衡和国际收支平衡,靠低汇率或低成本维持的贸易顺差一定会引起争端,资本和劳动者都要受损。各国的经济建设首先要自求平衡,在此基础上互通有无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各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种发展理念将被更多的国家所接受。最终结果就可以用一句话描述,“经济是普通民众的经济!”
最后必须说明,改革时机已经到来,迅速把握机遇走出经济发展的创新之路,打开一个新局面迫在眉睫。越早的是经济建设中心转向普通民众,越将提前促成本国经济的腾飞,既可以抑制人民币不合理升值,又能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同时增加就业。这样做的结果将提升国家的实力,民富则国强。利国又利民,资本也因此而受益。

作者:林立 文章来源: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