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财会工作加强财务管理
十堰市人民医院经过二十八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医院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建成有病房设施一流的外科大楼和老年病中心大楼;拥有1.5T超导核磁共振、高能直线加速器、16排螺旋CT、手术导航系统、三维彩超等一大批高精尖医疗设备,国有资产总值逾7亿元; 开放病床1650张,留院病人保持在2000人以上,设临床医技科室61个;员工2000余名,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700余名;以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口腔科、急诊科、生殖医学科等为代表的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以及大批知名专家享誉车城及鄂、豫、川、陕、渝周边毗邻县市。经济总量实现了四年翻番目标,医院的综合实力位于全省地市州前例。手术治疗癫痫、甲流母子平安救治两次被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采访报道,科研实力强劲,教学工作名列各分院前茅。在这些系列成就光环的背后,无不凝结着财会工作者的辛劳与汗水,财会工作始终围绕医院改革与发展主题,持续改进,努力实现财会工作由事务型向管理型转变、传统型向服务型转变、单兵管理向团队协作转变,较好地发挥了财会职能作用。
一、把握战略机遇 谋划医院发展
医院财会工作牢牢抓住并切实利用好国家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等重大机遇,从财务管理角度,收集分析历史经济运行数据,培植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科学预测业务发展趋势,切实制定医院年度预决算报告,提交职代会予以表决通过。认真分解制定各临床医技科室卫材消耗定额、药占比、业务工作量指标等,层层签订综合目标责任状,实行全成本核算,使财务收支实现与科室绩效有机结合。坚持每月财务分析,特别在医院半年、年终工作总结和部署大会上,对财务运行情况进行精辟演示分析,共同总结成绩,查找不足,预测趋势,谋划举措。举全院之力、集大家智慧,使医院事业更加奋发有为的推进发展。
二、强化管理意识 科学常态运行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各类繁杂的应收医疗欠费、各种大宗支出、各类收入所占结构比例等等,形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每月财务会计报表不能及时提供详尽的管理信息资料,为此,我们根据日常财务管理需要,适时提出按业务流程整合信息资源,团队协作、创新管理,科室定期召开专题管理研讨会,形成常态化财经管理工作制度。
一是为及时了解医院资金状况,设计编制每日现金流量表,将医院每天资金的收入、支出、结余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使院领导和财务管理者对资金运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支出,严肃预算审批与执行制度,定期进行检查评估;积极为医院运行组织货币资金,在向向财政、卫生等主管部门争取经费630余万元的基础上,2010年还精心回笼货币资金4.12亿元,保证每月存量资金在2500万以上,确保了医院发展建设的需求,并利用存量资金做好理财增效工作;二是编制月预算收支表,综合考虑年度预算控制指标,季节性变动影响因素予以编制,动态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增收节支措施,确保年度预算的如期完成;三是编制应收医疗账款分析表,规范欠费流程,强化环节管理,把医疗清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管理日程,不断减少应收医疗款占用时间,降低呆账损失风险;四是编制收入结构监控表,每月对各临床科室的门诊、住院、医疗、药品收入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动态检测药占比、人均费用指标,合理引导收费,优化收入结构,使医院经济良性运转并达到医院管理标准要求。
三、延伸管理职能 协同部门管理
医院的财经管理涉及到全院方方面面,特别是大宗材料、设备采购、总务后勤管理等,其管理的路径环节复杂,金额占用份额较大,做好这部分支出管理,对有效降低运行成本,立竿见影。我们通过延伸精细化管理触角,关口前移,主动协同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开展事前、事中、事后有效控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参与重大项目、设备采购计划集体讨论,由相关职能部门和使用科室进行可行性分析,其中经济效益分析、物价收费许可作为重点,大力提倡设备中心化利用,避免重复低水平购置,按月对10万元以上设备收益率进行动态考核,签订设备购置使用责任状;二是坚持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其他设备、材料一律实行院内招标,做到公开透明、阳光操作;三是会同设备科、总务科,对基础设备设施进行节能改造等。四是降低负债水平,把握利用宽松货币政策的最后时机,优化负债结构。通过置换2000万降息10%的贷款、洽谈取消4500万贷款的上浮利率、回购项目股份2600余万元和偿还租赁设备款近千万,使资产负债率下降至38.44%,当年节约利息支出达400万元,为医院下一阶段发展积蓄了资金能量。
通过管理职能的延伸,进一步深化了财务管理内容、拓展了财务管理领域,一种以财务预算为指导的“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调整-优化”的“大财务”管理格局正在悄然形成,使财务管理与医院经营管理有机融合,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带动总体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促进医院效益稳步增长。
四、调整收入结构,转变增长方式。
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大型公立医院,名义上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实则为企业化运作管理,面对有限的财政投入,以及医保、农合“低水平、广覆盖”补偿机制,一方面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另一方面要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在市场化运作机制下,主要靠医疗质量、优质服务、合理收费才能赢得生存发展空间,所以,调整经营战略,转变经营增长方式尤为重要。树立以价值创造为重点的市场开发理念,以增加收益为核心,转变收入增长方式,全员参与,把提升医院效益作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从人力、财力上支持临床科室与基层医院开展医疗协作和学术交流,巩固城乡市场份额,适时开展特需医疗服务,加大高端客户的开发力度,达到优化收入结构之目的。
由于加强了财务管理,促进了医院的健康发展,2010年全院实现总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31%,门诊人次75万人次,同比增长16%,出院人次5.2万人次,同比增长15%,收支结余连续三年保持正结余。医、科、教工作同步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佳绩。医院的综合实力,区域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