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民办高校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途径



关键词:资金使用 提高效益的途径
民办高校是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从1978年成立的我国第一所民办高等学校湖南进修学院算起,迄今已有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教育部最新统计表明:至2004年末,全国民办普通高校有228所(即被教育部批准为颁发本专科文凭的本科和高职院校),比2003年的173所增长了1. 31倍,在校生139.75万人,比2003年的81万人增长了1.72倍。民办高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取得极大发展的同时,也碰到了许多问题,其中办学经费短缺,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顺利发展的瓶颈(本人在另一篇文章中已论述)。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有些民办高校还是只顾“进钱”而不管如何花钱,这不仅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使办学效益低下,而且缺乏鼓励和激发作用。下面从民办高校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民办高校资金效益两个方面谈一谈本人的看法。
一、民办高校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支出结构不合理,人员经费比例过小
人员经费通常是指教职工直接得到的各项工资性费用,包括学校雇佣的临时工工资、学生奖学金等。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在学校编制比较合理的情况下,高校教职工人员经费占当年支出比例30%左右为最佳效益;在30%-35%之间,为较好效益;在35%-40%之间,为一般效益;在40%以上的为较差效益。从以上可以看出人员经费比例越高,效益就越差,但这并不是说人员经费比例越低,效益就越好,与人员经费比例越高一样,人员经费比例过低,效益也越差,因为比例过低,意味着教师待遇低,教师待遇低则留不住好教师,必然导致学校师资队伍素质低,教学质量无法保证,科研水平无法提高。据我们对某民办高校的调查,近几年来的经费支出情况如表1。
表1 某民办高校5年经费支出情况及各项支出比例表 单位:万元
时 间 人员经费 公用经费 基建投资 其他支出 年度总支出
绝对数 相对数 绝对数 相对数 绝对数 相对数 绝对数 相对数 绝对数 相对数
1999年 492 21﹪ 296 12﹪ 1290 53﹪ 338 14﹪ 2416 100﹪
2000年 772 32﹪ 393 16﹪ 256 11﹪ 995 41﹪ 2416 100﹪
2001年 801 20﹪ 476 12﹪ 2401 58﹪ 429 10﹪ 4107 100﹪
2002年 1233 22﹪ 698 12﹪ 1325 24﹪ 2388 42﹪ 5644 100﹪
2003年 1473 20﹪ 709 9﹪ 4973 66﹪ 338 5﹪ 7493 100﹪
从表1可以看出,每年的人员经费都在30%以下,公用经费也很少,没有一年超过20%,而大量的资金都花在基建方面和其他方面。据了解,这所民办高校的工资水平还算比较高的,可以想象,其他民办高校教职工的待遇情况是一种什么状况。
(二)基建规模过大,教学投入不足
民办高校办学经费来源主要是靠收取学生的学费,当然还有社会捐赠和向银行贷款等等,由于民办高校处于超常规的发展时期,对基建的投入花掉了绝大部分经费(见表1),加上收取的学费本来就比较有限,这样预算安排中,设备费和修缮费增幅不大,公务费、业务费保证基本的需要,学生实习经费多年没有增加,导致教学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办学质量。
(三)学校管理薄弱
别看民办高校是由各种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自筹资金创办的,其管理效率就会比公立高校高许多,其实不然。它在人事管理、人员结构和资源配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人事管理实行家族制,裙带关系严重,进人把关不严,当学校急需人的时候,不管合适还是不合适,只要有学历、有职称或有熟人关系,通通先招进来再说,招进来后才发现不是专业不对口,就是年龄偏大或者无教学经验,并非学校所需,造成教师队伍中缺乏骨干力量。更有甚者,有些还是用假文凭、假职称蒙混过关。碍于各种关系和情面,这些人招进来后,学校又不好把他们炒掉,无可奈何,只好养着。难怪有人奚落,民办高校比公办高校还来得温柔。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呈哑铃型结构,两头大,中间小,即年老的和年轻的所占比例大;中间小,即中年的所占比例小(见表2)。
表2 2002年湖南省民办高校专任教师年龄结构情况表
年龄段 35岁以下 36-40岁 41-45岁 46-50岁 51-55岁 60岁以上 总计
人数 584 221 159 75 115 255 1409
比例 41﹪ 16﹪ 11﹪ 5﹪ 8﹪ 18﹪ 100﹪
从表2可看出,35岁以下的教师和60岁以上的教师的比重占了将近60%,而36岁至55岁的教师中只有40%左右。这种人员结构对于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活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育氛围十分不利。资源配制方面是该花的不花,死扣门,不该开支的是大手笔;学校各类固定资产和各类物资的管理松懈,各部门本位主义严重,由各部门占有,使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预算外收入管理统得过多、过细、过死,影响办学活力。
(四)科研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民办高校经费紧张,加上很多民办高校把自己定位在大办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层次上,以及民办高校教师来源的特殊性(实行招聘制,流动性大),所以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对科研的投入严重不足,有的民办高校科研经费几乎为零。这使得民办高校中的学术氛围难以形成,教学研究薄弱,对教学规律的探讨深度不够,也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影响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发展。
(五)财务内部监督作用不到位
民办高校是由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组织以外的各种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自筹资金而创办的,因而民办高校带有强烈的集团性和家族性,财务大权就被牢牢地控制在一个或某几个人手中,财务人员毫无条件地服从于少数人的领导和控制,整个财务机构就单纯地成了民办高校的出纳机构。对这种财务管理机制我们无可厚非,但是财务人员应发挥应有的内部监督机制作用,因为随着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许多民办高校的规模是越来越大,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就不可能管得那么多、那么宽、那么细,对有些管理就会缺位或者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财务机构就不能成为一个摆设,而应当成为民办高校举办者的理财专家。随着民办高校经济来源多元化、经济主体多样化及利益分配复杂化,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内容更加复杂,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但要有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的核算方法,还应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而目前民办高校财务人员素质普遍达不到这一要求,导致内部监管弱化。
(六)有限的资金不能用在刀刃上,存在严重的隐性浪费现象。
民办高校的资金本来就有限,但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特别是隐性浪费更严重。很多人包括财务人员只重视成本费用支出,不重视成本费用支出的使用效益。各部门人员把预算指标的完成程度看成了预算执行情况好坏的标准,致使学校各部门各自为政,尽量把预算数花完,也不管预算合理不合理,钱该不该花,不花的话,下次预算数就会削减等等现象出现。各部门资产重复购置、资产提前购置、资产不需购置的购置,造成了有限的资金不能用在刀刃上,使得资金浪费现象严重、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以致出现有的部门要了钱却花不出去的情况,降低了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二、提高民办高校资金使用效益的途径
针对以上民办高校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民办高校资金使用效益。
(一) 重视资金使用前的预算编制
预算管理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办高校进行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依据,预算科学与否关系到民办高校的财务状况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而预算编制又是预算管理的首要内容,所以应加强资金使用前的预算编制工作。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设立预算委员会
预算的编制工作是一项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时间性强、操作复杂的工作。为了保证预算编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要在民办高校内部专设一个预算委员会负责预算编制并监督实施。预算委员会应由民办高校的董事长、院长和分管财务、教学、学生、招生、总务等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2、正确确定预算编制期
民办高校的财务预算的期间,通常以1个学年为单位,这样可使预算期间与学年度相一致,便于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评价和考核。学年度预算要有分学期的数字,而其中的第一个学期还应有分月的数字,当第二学期即将来临的时候,又要将第二学期的预算数按月分解,提出第二学期分月预算数。
3、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的方法有很多,有固定预算方法、弹性预算方法、定期预算方法、滚动预算方法、增量预算方法和零基预算方法等,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法对资金的有效使用起关键性的作用。
每种预算编制方法,各有优缺点,本人认为“零基预算”方法对民办高校来讲不失为一种既先进而又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因为民办高校经费的来源主要靠收取学生的学费,财政拨款几乎就没有,在编制预算时,就不会受到财政拨款的限制,就不象公办高校为了多得财政拨款,形成只增不减的“增量预算”,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校内各部门之间存在一种“讨价还价”的“博弈式”关系,造成分配不公的现象。民办高校不存在这些现象,这为实行“零基预算”提供了前提。
4、组织好预算编制过程
预算的编制要在预算委员会的领导下经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多次反复和修正,即预算委员会拟定学校预算总方针,并下发到各有关部门,先由学校各系、部、中心等各职能部门编制本部门的预算,然后上报预算委员会;再由预算委员会对各部门上报的预算进行综合平衡,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再把综合平衡后的预算下发到各部门进行再次讨论,然后再汇总再分析,经过多次反复;审议预算并上报董事会最后通过学校的综合预算和部门预算;最后以书面的形式传达到各职能部门,作为正式的预算予以落实并付诸实施。
(二) 加强资金使用中的监督
预算编制好了,关键还在于执行,所以应加强资金使用中的监督。
1、坚持“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
“财务一支笔”是指负责学校日常经费收支,对具体财务业务把关签字的财务负责人。民办高校不同于公办高校,公办高校的“财务一支笔”可由各部门的正职或副职担任,但民办高校的“财务一支笔”应由举办者信得过的财务负责人担任,为举办者严格把关。严格按预算规定的工作任务、内容、数量、标准控制支出。
2、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除了坚持“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外,还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因为民办高校仅靠财务负责人对资金的使用把关毕竟个人能力有限,还必须依靠财务部门的其他人员、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和全校教职工协助财务负责人共同行使监督职责。
3、加强各部门“一把手”的经济责任。
各部门“一把手”是指学校的各系、部、处、所、中心等教学、行政、后勤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各部门“一把手”是指示本部门人员遵守、落实学校预算的主要人员,学校各项制度执行的好坏全看“一把手”的管理是否尽职尽责。对经学校批准的预算反馈部门后,各部门“一把手”要积极组织实施,充分调动本部门教职工当家理财、节约支出,保证支出的资金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强化资金使用后的评价
民办高校资金使用效益如何,应有一套先进、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而目前民办高校评价资金使用效益的指标体系存在不足,如没有反映办学社会效益的指标,没有反映民办高校整体上资金使用情况的指标,没有反映民办高校内部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方面的指标,没有详细具体指标的标准值等。因此,构建民办高校资金使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就成为民办高校强化资金使用后进行评价的当务之急。
1、保留原来的基本指标和常用指标
民办高校评价资金使用效益的基本指标和常用指标应该保留,它能帮助人们了解一个学校的基本情况,如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校舍建筑面积;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新生录取人数、新生录取平均成绩、第一志愿录取率;教职工人数、不同年龄段的教职工人数、教授、副教授人数、硕士生、博士生人数;文献累计总量(册)及光盘网络数据库(种)、实验室数、学科数;年末平均资产总额、净资产总额;事业支出中教育事业费支出比率、人员经费支出比率、教学业务费支出比率、公共管理费支出比率;固定费用支出比率、变动费用支出比率;总资产中固定资产比率。
2、增加反映办学效益、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方面的指标
(1)办学效益包括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方面。第一、经济效益方面的指标:可用年人均经费收入总额(学校经费收入总额/年平均教职工人数)、学费收入比率、贷款收入比率、接受捐赠收入比率、经营、投资、社会服务收入比率、科研收入比率;资产收入率(学校年经费收入总额/年平均资产总额)、资产基金率[(本年末事业基金总额-上年末事业基金总额)/年平均资产总额]。第二、社会效益方面的指标:可用百万元资产培养毕业生数(当年毕业生数/年平均资产总额)、毕业生就业率、具体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教师人均科研成果获奖数、科研成果转化率、人均发表学术论文与专著数。
(2)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指标:包括两方面的指标:一是师生比、专职教师比率、人均师资培训费、教学科研用固定资产、生均培养成本(每培养一名学生的资金消耗额)等指标;二是具体专业生均培养成本(每培养一名具体专业的学生的资金消耗额)指标。
增加反映办学效益、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方面的指标对民办高校来讲尤为重要。如毕业生就业率、具体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这三个比率的高低反映了学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符合市场需要的程度,哪些专业在市场上最抢手,哪些毕业生能一次性成功就业,哪些毕业生还需要重新回炉后才能就业,这些为学校后续培养目标的确定、专业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依据,为学校的合理定位发挥了导向性的作用。又如生均培养成本、具体专业生均培养成本,根据这两个指标能确定把一所学校办成多大的规模以及学校的资金应该向哪些专业倾斜。
3、引进企业的有关指标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不同,它虽然从事的是公益事业,但它的投资者是除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组织以外的各种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投资者投资教育,是想有回报的,从这一点上来讲,与企业有相同之处。我国当前的民办高校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不是企业会计制度,这对民办高校的指标设计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民办高校应参照企业的有关指标来设计具有自身特点的一些指标,如收支比(年各项收入总额/年各项支出总额)、资产负债率(年末对外负债总额/年末全部资产总额)、不良资产比率(不良资产总额/全部资产总额)、收入负债率(年末对外负债总额/各项收入总额)、资金保障率[期末货币资金总额/(负债+专用基金+未完工程)]、固定资产成新率(反映学校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等。
总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民办高校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把现有的资金管好用好,充分挖掘现有资金的潜力,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作者单位:广东培正学院会计学系
联系电话:020—33948218
E-mail lqg2565@163.com
通讯地址: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培正大道中1号广东培正学院会计学系
邮编: 510830



作者:刘勤果 文章来源:广东培正学院会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