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研发费用会计处理优化的思考

在国际上,关于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有费用化、资本化和有条件的资本化三种方法。我国采用的是有条件的资本化方法。本文就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相关问题及我国会计处理的优化问题进行探讨。



一、国际通行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概述

结合各国的会计实践来看,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代表的有条件的资本化处理方式;以美国为代表的费用化处理方式和以荷兰为代表的资本化处理方式。

(一)全部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是将企业当期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全部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二)全部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是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在发生期内归集起来,一直等到开发成功取得收益时开始予以摊销。

(三)有条件的资本化会计处理。是在满足一些规定的条件时,对研究与开发费用予以资本化,否则予以费用化。



二、对三种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与评价

(一)费用化。研究与开发活动最终成功与否很难预测,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在发生当期全部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符合谨慎性原则。

(二)资本化。将研究开发费用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相关资产价值,同时将形成的相关资产价值在未来会计期间内进行摊销,使其与未来收益相配比,符合配比原则。

(三)有条件的资本化。这种方法的合理之处主要在于其符合配比性原则。但同时它也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如果仅以符合条件的开发支出计入资产,则其无形资产价值既不真实也不全面,不符合真实性原则。



三、我国研发费用会计处理优化的思考

(一)关于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二)关于资本化的研发费用的摊销年限。

(三)费用化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不太妥当。

(四)关于研发费用的披露。

(五)关于研究与开发投入的其他用途的机器设备的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