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成效和发展趋势

 会计集中核算是以核算中心为形式、统一核算为手段、集中资金为基础、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管理为目标的一种新型财政管理模式,它的建立对提高财政理财能力和会计工作效率,规范会计行为,加强会计监督和廉政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成效
  
  1、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过去由于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单位人人手中有票据,个个身上有现金,长年不报账、不结账,票据散乱,账随人走或是人走账无,形成了大量的流水账、断头账。会计基础工作杂乱无章,更不可能按《会计法》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日清月结,规范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只设报账员负责办理日常现金收支事务,会计业务纳入核算中心统一核算,核算中心在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人员和运用先进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账簿的建立、科目的设置、平整的装订等,都能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执行,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统一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使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融为一体,促使会计监督“关口前移”,会计人员和会计主体彻底分离,能有效地遏制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失真,数字不实,做账外账的不良现象。会计人员可以独立行使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严格按照会计规范化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使《会计法》得到了更好的贯彻执行。
  2、加强了会计监督功能,从源头上制止腐败行为
  在自设账户、自行核算的情况下,不少单位始终存有“真账假做,假账真做,查出是你的本事,查不出是我的运气”的侥幸心理,隐匿收入,账外设账,导致了乱支滥用、贪污浪费、行贿受贿等不法行为的发生。成立会计核算中心之后,做到“收入一个漏斗,支出一个口子”,严格按照《关于加强原始凭证规范化管理的通知》要求,从源头上杜绝了单位违规开户、私设小金库、坐支、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产生。从制度上和运作程序上规范了各单位财务行为,初步形成了具有前瞻性和预防性的监督机制。而且财会人员的人事关系不再隶属于会计主体单位,可以更大胆地实行会计监督职能,同时所有资金支出都在阳光下进行,大额的办公用品实行行政事业单位采购制度,资金支出过程实施全方位的监督。通过对各单位每项收支的审核,所有单位的财务账目、资金来源和使用去向,都可以一目了然,对不合理的收入分配起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为下一步规范收入分配制度打下基础,由此,乱支乱报现象得到了遏制,防止了以权谋私、以钱谋私等行为发生,增强了干部的自律意识,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现象的滋生,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3、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节约行政成本
  以前各单位的开支项目名目繁多,开支标准五花八门,有钱随便花,谁也管不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支出单位的财政资金集中在核算中心的统一核算账户,有利于财政部门对其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防止财政资金沉淀在一些部门;同时从根本上改变了财政资金管理分散,各支出部门和单位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有效的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可相对减少,从长远来讲可大大节约行政成本,减少行政开支。
  4、有利于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和预算管理改革
  传统分散核算的理财方式重收入管理而轻支出管理,重审批分配而轻监督控制。这种模式的主要缺陷:缺乏严格的预算监督机制,缺少对财政资金使用过程的事前监督和全面的控制;财政资金运行信息反馈滞后,影响预算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助于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一方面,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由核算中心对各预算单位原来分散的、多头管理的资金实行“集中核算、分户管理”的管理办法,可以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可靠、详实的基础资料。另一方面,在核算中心集中、统一、高效的核算体制下,虽然各预算单位的财务自主权、资金使用权和领导签字全部改变,但其所有开支在单位审核的基础上再经核算中心审核后才能入账,这样能够保证部门预算真正发挥作用。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未来发展
  
  会计集中核算是当前会计改革中探索出的一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但它是会计核算形式的变化,随着资金运动和支出管理的不断变化,会计集中核算也要随之发展变化。随着我国公共财政的建立,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的转换是建立我国公共财政的宏观要求,对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也有着重要作用。

 1、有利于加强财政收入收缴管理,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传统的国库收付制度下,一些执收单位纷纷设立收入过渡账户,人为调节税款入库进度,致使财政收入不能及时、足额入库;部分金融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借故延压税款等财政收入的入库。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后,统一了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体系,取消了各类收入过渡性账户,加强了对账户的监督管理,从制度上解决了挤占、挪用、占压财政收入问题,强化了财政收入管理。
  2、有利于方便预算单位用款,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
  在传统体制下,由于拨款层次多,预算单位用款时间需要几天甚至十几天,基层预算单位通过层层转拨,用款时间更长。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资金不再通过层层转拨,在财政部门改进服务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的情况下,只要批复下达了用款计划,预算单位1天内就可以办理用款,时间短,效率高。
  3、有利于加强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提高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
  提高财政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是今后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通过完善制度和强化执行,使财政资金收付及时、核算准确、管理规范、调度科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的基础,也是财政管理精细化的必然要求。通过改革,形成了“管钱的不拨钱,拨钱的不花钱,花钱的不见钱”的资金管理模式,现金流原则上不再通过预算单位,银行账户也不再多头分散,有效遏制了滞留、挤占、挪用资金等现象。同时,财政给了哪些部门多少钱,给的是什么钱,单位用在何处、花了多少、剩余多少,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而形成了对财政资金支付全过程、多方面的监督,有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参考文献】
  [1] 郭彤艳:建立国库集中支付的新模式决策参考[J].太原科技,2006(2).
  [2] 苏李萍:浅谈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过渡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管理[J].会计之友,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