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会计舞弊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对策略

1.会计舞弊的定义

会计舞弊是一种以不正当利益为目的,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财务事实的行为。 会计舞弊通常包括:伪造或变造会计资料,隐瞒或删除交易事项的结果,无中生有编造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虚假披露会计政策等。

2.会计舞弊的形式

2.1 收入方面的舞弊手法
2.1.1 业务收入活动在往来款挂账有些单位利用应收、应付等往来科目收支项目繁杂,临时挂账户头多,有的账项结算不及时,长期得不到清理,检查监督难度大等特点,将各种业务收入挂账往来款,并进行各种违纪违规支出。
2.1.2 多收、少收、乱收各项收费

一些单位为了小团体的利益,不顾国家三令五申,凭借手中的职权,自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有的钻改革的空子,将取消的行政性收费项目转成下属事业单位的服务性收费项目;有的事业性收费未按国家行政性事业性收费管理办法上缴财政部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隐瞒、截留了事业性收费,为本单位谋福利;有的事业性收费入账不及时或不入账,收费未使用统一印制的票据。
2.1.3 挤占、挪用、截留各项事业经费搞基建工程事业费分为正常经费和专项资金。在各类事业费的使用、管理中,挤占、挪用、截留各种专项资金进行基建投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2 支出方面舞弊手法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类项目舞弊的目的主要在于利用一切办法使其不合规定的支出项目合法化。 其舞弊手法包括以下几种:
2.2.1 从社会上购买假发票, 购置虚假支出项目从而达到列支非法支出的目的
目前由于各地基本上已实施政府集中采购,大的固定资产都须通过政府采购办集中采购,另一方面财政部门加大了对超标支出的查处力度。因此,一些无法通过招待费列支的项目,只有通过从社会上购买假发票,购置虚假支出项目来列支。
2.2.2 把下属部门转设成公司, 使行政事业单位的某些不合理支出由下属公司列支现在由于政府财政体制改革不断进行, 财政检查力度也不断加大,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某些非法支出很容易被查出。 于是,这些单位改变做法,在单位下面成立公司,使行政事业单位的某些不合理支出由企业列支。
2.3 其他舞弊形式

除收入、支出项目的舞弊外,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舞弊种类还包括以下几种:

2.3.1 套取现金,私分公款,贪污公物用各种名目虚开发票,以私人小企业、个体经营者银行无账户为由采用现金支付,套取现金或购买超市购物券发放职工作福利费及补助是其常见手段之一。此外,贪污公物现象严重。各行政事业单位诸如摄影机、照相机、电视机、电风扇等物品据为已有的比比皆是,以致2004 年的固定资产清查大多单位账实不符。
2.3.2 报账不及时,往年支出长期沉积会计集中核算下,驻地在乡镇的某些单位如派出所、国土所等,以报账不方便为由,长期不来核算中心报账。一旦报账,票据的出票日已过日期三年五载的都有,该单位会计信息之不实可见一斑。
2.3.3 支出、收入不及时解缴,资金账外循环在会计集中核算下,各单位已取消银行账户,采取定额备用金制。几乎所有单位每次报销支出金额都大于其备用金额度,有的单位甚至于一次报销支出几十万,单位多半说辞为发票未付款,其说法似乎立不住脚。

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舞弊的成因分析

3.1 面临的压力

行政事业单位舞弊的压力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 其中,经济压力是指政府机关或其领导者为了达到特定的经济目标或掩盖某些经济事实而产生的舞弊动机;工作压力包括失去工作的威胁、提升受阻、对领导不满等,它也会促使当事人通过舞弊的手段来应付考核或者从单位的资产中进行补偿。

3.2 存在的机会

机会要素是指舞弊者进行舞弊, 能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条件。机会要素的存在,使得舞弊动机的实现成为可能。机会是舞弊动机实现的前提条件。 会计舞弊的机会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3.2.1 缺乏内部控制制度
3.2.2 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3.2.3 国家执法监督不到位
3.2.4 审计的不足一方面审计机关人员不足,经费紧张,无法全面进行有效监管。
3.2.5 缺乏适当的惩罚机制
3.3 合理化

合理化是一种个人道德价值观的判断。人们总是通过自己的意图来判断自己,而通过行为来判断他人。对于自身而言,意图总是比行为要好得多,因此为舞弊行为寻找借口就非常容易。 舞弊者常用的所谓理由有:别人都这么做,我不做就是一笔损失;我只是暂时借用这笔资金,肯定会归还的;这是单位欠我的,我会通过其他方面予以更多的回报等。

对于会计舞弊,领导者和会计人员往往也会有种种借口。
4.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舞弊的应对策略
4.1 加强内部控制从源头杜绝舞弊行为
4.1.1 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这是进行内部会计监督的前提
4.1.2 要实行内部监督责任制,提高内部监督的有效性
4.1.3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必须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
4.2 国家、社会审计方法研究以审计、财政、税务为主体的行政事业会计舞弊监督机关,在查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舞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2.1 业务收入活动在往来款挂账

审计人员应将事业单位的往来账款作为重点审查内容。在对往来款的审查中,可事先了解该单位业务活动的范围,收入的具体项目,索要各种出租、收入合同,投资、联营协议等,在全面了解收入来源渠道的基础上,审查往来账户。可采用抽查法,对往来款中一定数量金额以上的款项逐一审核,确定有无取得的收入未纳入收入核算的问题。 再通过核对法,尤其要注意有无业务关系单位及个人账户的经济来往账目,防止出现转移或截留收入问题。 对于长期未结算和清理的往来款项突然得到解决也要关注,看其挂账原因及是否为正常处理,有无将收入挂账或将收入挪作他用。

4.2.2 多收、少收、乱收各项收费在查证事业单位收费舞弊行为时,

(1)首先了解该单位的职能,审查其收费依据是否充足。
(2)审查收费票据是否为财政部门统一印制.
(3)审查“事业收入”、“应缴财政专户款”以及“应缴预算款”账户,看其事业性收费收入是否全部纳入单位财务管理以及上缴的及时性、完整性。
(4)通过了解单位对于事业性收费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存在乱收费问题。
(5)通过对“事业支出”账户的审查,了解对于留用于本单位的收费收入在使用上有无滥发钱物,请客送礼,挥霍浪费等问题。
(6)通过对“其它收入”及往来款账户的审查,看有无未按规定渠道将收费入账,向个人不合理分配,隐瞒截留收入问题。

4.2.3 挤占、挪用、截留各项事业经费搞基建工程对于这类舞弊问题的审计,应着重对“财政补助收入”账户资金的指定用途、开支标准有全面地了解,为防止出现舞弊问题,重点要对“专款支出”、“事业支出”进行审计,通过与预算核对,看其是否按指定用途和具体开支标准、范围进行支出。 并通过“拨出经费”和“拨出专款”,审查拨出款项是否为预算安排的单位和项目。尤其是一些单位搞的福利性设施、楼堂馆所、审查资金来源是否正当,是否有挤占、挪用、截留事业经费作为资金来源的。

4.2.4 支出类会计舞弊

对于这种舞弊,我们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发票的识别上,审查是否为正规发票;是否为虚假事项;每项支出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对于期末出现的大额发票要特别予以注意,还要结合某些收入、支出科目,对不合理收入、支出的使用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2001).
[2]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97).
[3]河南省广播电视局.河南省广播电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