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支出资本化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一般而言,企业的研发支出被记入期间费用,从而影响当期损益。2010年,沪深两市多数科技型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同比上升,一大原因便是研发投入加大。从短期看,这些公司研发费用的增加会对整体业绩造成负面影响;不过,从中长期看,一旦研发进程进入“开发”阶段,那么前期的研发支出将被“资本化”以抵扣企业所得税,并直接增厚业绩。同时,正当而有效的研发投入也必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企业内部研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费用依然是费用化处理;进入开发程序后,对开发过程中的费用如果符合相关条件,就可以“资本化”。
会计专家指出,前期的研发支出费用化处理,往往导致有关上市公司、尤其是研发密集型公司的价值被低估。一旦部分研发支出被“资本化”处理,相关企业将增加无形资产,财务状况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除“资本化”以外,根据2007年出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企业研发费用还可按实际发生额的150%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对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费用,还允许加计扣除(在原有100%的基础上再加一个比例)。这相当于一种减税行为,因此,对企业利润和经营业绩是正面的影响。
以亨通光电[33.86 0.15% 股吧](600487)为例,2010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9%;实现营业利润2.17亿元,同比下降12.76%;实现净利润1.63亿元,同比下降11.49%。该公司的管理费用上升是拖累盈利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去年亨通光电管理费用率同比增加3.49个百分点,达到10.37%,并带动期间费用率增加了4.32个百分点,达到18.08%。而管理费用的增长主要原因是公司为推出新产品而加大了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幅达108.6%。业内人士认为,公司的研发战略虽然在短期内影响公司的盈利,但自主创新技术将提升今后的产品毛利率,并最终提高盈利能力。
2010年,创业板上市公司通过研发投入来增加核心竞争力的愿望十分迫切。已披露年报的公司中,超过八成的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近三成公司研发费用增幅超过50%。对于管理费用的描述,大多数创业板公司称“较上年增长变动较大主要原因为加大了研发项目的投入”。
从占营业收入比重来看,专注于银行影像应用软件领域的银之杰[35.73 -0.14% 股吧](300085)2010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高达20.6%,主要提供视频会议、视频监控、远程医疗、远程定损等多媒体通讯方面产品的华平股份[37.72 -0.55% 股吧](300074)这一比例也达到了11.88%。
不过,市场人士也指出,研发投入也可能成为相关公司调节利润甚至规避税收的手段,这值得警惕。在实际情况中,开发和研究很难区别,不同的分类就有可能造成对利润表影响的时点变化不同,因此也给相关公司带来很大的利润调控余地。另外,由于存在所得税抵扣,上市公司很可能“虚增”研发费用,这种情形显然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