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单位内部会计监控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一、我国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存在的题目
(一)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峻。会计信息的首要要求就是真实性。然而,近年来,单位因为会计下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峻。详细表现在:会一计凭证失真,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伪造、变造会计凭证;账目治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划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峻不符;会计报表虚假,表现在任意调整财务报表数字,甚至账外设账,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真实的单位财务状况。
(二)缺乏同一的内部会计控制尺度。固然新《会计法》明确指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视轨制”,但口前我国尚未设置同一的内部会计控制尺度来对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进行规范,一方面致使单位在设置内部会计控制轨制时随意性太强,另外一方面,使有关单位检查监视和评价流于形式。执行、监管两方‘面的薄弱共同造成了一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混乱局面。
(三)轨制制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很多单位已经意识到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在内部会计控制轨制的建立上着实下了不少工夫,但从治理层到财会部分都没有当真地落实,致使轨制设置形同虚设,使会计工作机构、会计职员岗位设置不公道,记账职员与审批职员、经办职员、保管职员没有实行职务分离,或只实行职务分离,没有实行相互制约等违背《会计法》的现象大量存在,从而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财务治理失控。二
二、加强我国单位内音肠会计主空制的对策针对目前我国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题目,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一)制定公道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轨制
1.目标。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单位内部会计一控制轨制的设计,必需能保证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通过采取授权、分下、按期清点等内部会汁控制手段,防止舞弊行为,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二是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准确可靠的会计数据是单位治理者了解过去、控制日前、猜测未来、科学决议计划的必要前提,而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轨制通过科学的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前提下产生,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三是保证单位高效率地施展自己的职能。制定科学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轨制,通过对单位内部各个职能部分和职员进行分下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各部分及职员履行职责、明确目标,保证单位有序、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2.内容。与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相适应,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主要有资产控制、会计资料控制、职能控制。会计资料控制一般包括凭证控制、账簿控制、报表控制;资产控制一般包括人库、出库控制、保管控制、财产清查、档案控制;职能控制一般包括内部牵制和内部审计
3.应遵循的原则。制定公道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轨制,必需遵循以下原则:正当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本钱效益原则。正当性原则是指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轨制的设计必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条例、准则,在国家的轨制范围内,制定本单位切实可行的内部会计控制轨制。全面性原则是指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轨制要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岗位,包括决议计划、执行、监视、反馈等各个环节针对性原则是指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轨制必需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不能照抄照搬。适应性原则是指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轨制要随外界发展、内部的变化而不断修订,即在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轨制时要有一定的弹性,不可过于僵硬;本钱效益原则是指在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轨制时,要权衡本钱和效益,以最佳控制效果确定本钱是否公道。
(二)构建新型会计治理体系体例。为了更充分地施展画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涵义和内容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产生于轨制控制阶段,最早由美国的《证券交易法》提出。财政部于2001年6月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以为: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一单位为了进步会讨一信自、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轨制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从以卜定义可以看出,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控制是有区另lJ的,前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方面,内部控制贯串于单位的整个出产经营全过程;然而内部会计控制要施展其应有的作用,即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实现防止错弊、进步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等,仍是需要各种会计手段和治理手段的配合,需要各个部分的积极介入结合《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应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障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如《会计法》,以此全方位、多角度、科学系统地为信息相关者提供规范的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以进步资金的使用效益内部会计控制应该与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相泉汝嫩续撇娜淤目碍岛宋绪潇撅粥燕莎裂谷紊巷蕊兹终泉东茱月忍梦冻聆房象岩单位内部会讨一控制的作用,应改变现行会计治理体系体例,推行则‘务总监制。财务总监制是指由所有者委派的财务总监领导会计机构及会计工作,财务总监对所有者负责,l(lJ会计职员对财务总监负责.公司业务方面的运行则由经营者全权负责的一种新型的会计治理体系体例。在财务总监制下,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不仅仅有账、证、表的相互核对与审视等较为基本的会计控制,还应包括业务流程的再造与控制、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控制、财产清查核对控制等较深层次的内部制约。财务总监制的一个明显的长处就是能够更有效地施展出内部会汁控制的有效性,有利于及时抵制财务上的滥收乱支现象
(三)正视人才选用,加强培训再好的轨制、体系体例也不会自动发生作用,仍旧需要高素质的人来执行。因此单位必需高度正视人才的选拔。一方面要正视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轨制治理职员的选拔。内部会计控制治理职员直接影响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轨制的风格、方向,且在很大程度土决定着内部会计控制轨制的成效。另一方面,普通财务职员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真正执行者,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施展作用的基石,因此也必需做好对单位财务职员的选用工作。同时,因为单位员工所受的教育有限,知识水平、业务水平也有限,必需加强培训.以使他们的能力跟得L一单位的发展。在培训的过程中,既要加强对知识、业务能力的教育,同时毫不能忽视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
(四)构建全方位的监视体系加强监视,消除违纪者的侥幸心理,是让内部会计控制轨制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同时,监视不应该是片面、单线的,而应该是全方位的以往单位多数正视自上而下的监视,即按照单位内部治理系统,上级对下级实施监视,部分负责人对员工实施监视「这种监视方式符合传统思维方式,具有监视效率高、监视力度强的长处,但在上级治理职员“监守自盗”的情况下则无法发生作用,甚至会起到反作用。这就需要充分结合另外两种监视方式—横向监视与自下而上的监视。横向监视,即单位内部各相关部分之间、财务部分内部工作职员之间的相互监视。自下而仁的监视,是职工对部分负责人、单位负责人的监视和部分负责人对单位负责人的监视,即群众监视这三种监视方式综合运用就可以有效地起到监视作用,保证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轨制真正施展作用
(五)制定同一的单位内邵会计控制尺度缺乏同一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尺度,既不便于单位设置内部会计控制轨制,管理会计论文又不利干治理职员的监视和检查,造成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混舌匕因此,制定同一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尺度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是政府有关部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1.贺龙梅.2()()6.浅议企业内部会计治理轨制.西部探矿工程,9
2.余坤.2()t)5.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经营治理,6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