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根据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到2005年底,全国大多数国有企业要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促进企业把注意力转到如何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效益,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上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企业拥有独立的经营权,成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因此,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系统,强化社会约束机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乃至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它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控制、监督与评价,帮助企业降低消耗,堵塞漏洞,加强经营管理,实现经营目标。由于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有特点、又相互补充。所以,深刻认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联系与区别,发挥各自的特点和职能作用,达到优势互补,推动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增强企业管理素质。
一、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审计的定义不同
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运作,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社会审计的定义:社会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独立、客观、公正、有偿地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保护公共利益。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鉴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并对其所出具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㈡审计的主体不同
内部审计是指由部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监督和评价行为。它的主体是单位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
社会审计是指经政府财政部门审核批准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的审计,其主体是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
㈢审计独立性有差别
内部审计在组织、工作、经济方面都要受到本单位的制约,其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社会审计在这些方面都与被审单位无关,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㈣审计性质不同
内部审计是由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监督,只对本单位负责。
社会审计则是由会计师事务所以第三者身份提供的监督、鉴证活动,对政府有关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负责。
㈤审计时效不同
内部审计是根据本单位的计划或安排可随时开展工作,并对某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进行监督和控制。
社会审计则是根据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的委托在一定时期内施行,大多是事后进行监督和鉴证。
㈥审计对象不同
内部审计的对象是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经济活动。
社会审计对象则包括全部盈利及非盈利单位。
㈦审计所依据的准则不同
内部审计依据的准则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准则。
社会审计依据的准则是由国家财政部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
㈧审计工作范围有所不同
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涵盖了本单位经营管理流程的所有方面,包括风险管理、控制、分散和治理过程。
社会审计则集中在单位的资金循环、财务流程及会计信息有关内部控制方面。
㈨审计报告的作用不同
内部审计报告只能作为本单位进行经营管理参考,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不能向外界公开,对外不起鉴证作用。
社会审计报告则要向外界公开,对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负责,对外有社会鉴证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联系
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内容、范围、标准、依据、程序、方法等有很多相通或相近之处。内部审计可以利用社会审计所指出的薄弱环节和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跟踪调查核实,确定重点领域,提高内部审计效率。社会审计可以向内部审计了解情况,在工作中得到内部审计的配合与支持,通过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确定内部控制实质测试的审计程序和重点范围,降低财务报表产生重大误报的风险。同时,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互相提供各自所需的审计成果,及时沟通情况,做到信息共享,进而扩大审计影响和成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各具特色,既不能相互替代、也不相互排斥,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可以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取得双赢。
三、发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职能作用,推动国有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家在企业中不再扮演投资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角色,而完全成为单纯的投资者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企业则拥有独立的经营权,这从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发挥其监督、鉴证和评价的主要职能。对企业的审计监督已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种监督,而是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其典型案例有震惊世界的美国“世通公司”舞弊案就是由内审部门察觉进而进行调查后公之与众的);将社会审计作为对企业管理进行监督的手段和“喉舌”,其目的是维护企业整体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实现企业经济活动最优化、经济效益最佳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由此可见,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职能作用,在监督企业依法经营的同时,重点是审计和评价企业经营的效益性,反映和鉴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推动国有企业管理水平更上新的台阶。
作者:孙维民 文章来源:甘肃荣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