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一、新形势下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之一,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的商品化稳步发展阶段、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以及ERP(企业资源计划)的发展阶段。在这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及管理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软件的开发已经走向专业化的轨道。但另一方面,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盲目迷信技术设备,忽视人的因素
一些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认为会计电算化取代传统会计,即可取代会计人员的算账、报账等工作,会计人员的工作就是简单的输入信息。认为会计电算化的关键是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功能,而非会计人员的素质,计算机是主要因素,财会人员是次要因素。各单位不断加大对提高计算机的档次的投入,相反的,却缺乏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其实,人才是会计电算化的根本,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数据的加工与输出具有很高的要求,对于操作硬件与软件的人具有更高的素质要求。
(二)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备份不足
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表现为一种无纸化工作。所产生的数据均在计算机的硬盘上。但在实际操作中常有以下不当情况发生:一是部分操作人员未养成每天备份的习惯,机器一旦出现故障,部分账务数据就会丢失。二是不少操作者对备份的数据盘不能做到定期检查,一旦出现问题就无法进行补救。三是习惯单份备份。一旦出现意外,系统就很难恢复。
(三)基本功能尚可,管理功能弱化
我国会计工作长期以来主要是事后核算,很少进行事前的分析和事中的控制。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发展可以极大地发挥电子计算机卓越的计算功能,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加强财会管理方面,可在现实中,我国绝大部分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却存在重视报账功能,忽略管理功能的现象。
(四)会计电算化软件规范化方面存在不足
首先,在财务软件开发阶段,由于没有实行统一的标准,目前国内财务软件公司已接近400多家,数据格式也千差万别,导致同一企业的财务信息都无法共享,报表汇总、数据传输也不方便,对用户造成较大的损害。
其次,在财务软件的销售方面,部分从事财务软件销售和代理的公司往往只重视自身的利益,追求量的突破,致使部分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由于购买财务软件不合格,经常出现问题,出了问题又无人问,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五)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安全隐患大
目前,我国不少单位对会计电算化的安全隐患问题重视不够,财务上有些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当前大部分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上大伤脑筋,却没有多少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系统一旦瘫痪或受病毒侵袭,系统恢复起来比较难,要恢复原来的数据就更成为问题。
二、新形势下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解决上述问题事关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前途,更关系到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第一,要更新认识,转变观念。单位领导要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要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且树立以财会人员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思想”。具体而言,即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强调人的作用,特别是财会人员的作用,牢固树立人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决定因素的观点。
第二,为了更有效做好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备份工作。我们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数据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数据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如会计数据的收集。财务部门应每天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备份,存储在磁性介质的光盘上,并对备份的数据定期检查,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便在最小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第三,更全面地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突出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功能。提高会计部门人员素质,完善人员配置结构。由于会计电算化不仅仅要实行传统会计的职能,更有分析能力的功能,所以必须相应增加专业人才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向财务管理方面过渡。
第四,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一些具体法规或者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可以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些财务软件,加强对财务软件销售公司和开发商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
第五,加强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和保密性。一是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制定机房防水、防火、防盗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加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三是对网络会计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采用一些措施,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身份认证、授权等。
参考文献:
1、王鑫刚.会计电算化之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艾文国.会计电算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王储.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M].财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