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主要质量特征—可靠性与相关性
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着信息使用者决策的有用性。为保证其“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应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其中可靠性和相关性对信息使用者最有用,是最基本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概述
1、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涵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对会计信息应具有的质量标准所做的具体描述要求,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判的最一般和最基本的依据,它具体规定了会计信息为实现会计目标应具备的质量的规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为会计目标服务的,它是联系会计目标与实现目标之间的桥梁,对会计信息起约束的作用,并使会计信息符合会计目标的要求。
2、可靠性的内涵
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也就是说, 会计信息应该是准确的、不偏不倚的。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 《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 可靠性是由真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性、完整性五个方面的具体特性来支撑的。我 国 2006 年发 布 的 《企 业 会 计 准则——基本准则》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就提出“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一表述只将真实性和完整性包涵在可靠性之中, 而对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则是以单独条款与可靠性并列表述, 但没有条款对中立性进行表述。
3、相关性的内涵
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要同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即人们可以利用会计信息做出有关的经济决策。一般认为,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要取决于其预测价值、反馈价值与及时性。(l)预测价值:如果一项信息能帮助使用者预测未来事项的结果,则此项信息具有预测价值,使用者可根据预测的可能结果,作出最佳选择。由于信息的预测价值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因而是相关性的重要组成因素;(2)反馈价值:如果一项信息能使其使用者证实或更正过去的预测的实际结果反馈给决策者,通过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可以证实过去的预期是否有误,从而避免再作同样的决策时再犯错误。可见,信息的反馈价值有助于未来决策,因而也是相关性的重要组成因素;(3)及时性:任何信息要想影响决策,就必须在决策之前提供。虽然及时提供的信息不一定具有相关性,但信息若不能及时提供必定会失去效用。
二、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新要求
1、更加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第一条就对可靠性进行了诠释,要求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其中还明确规定了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这些条件突出强调了资产负债表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①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确定为主要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过程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其本质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按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信息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为此,新准则正式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确定为主要计量属性,主要表现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债务重组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等具体准则中。
②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充分,为信息使用者决策提供服务。
首先,利润的表述强调构成要素。旧准则将利润表述为“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明确利润分别来自企业的产品销售、对外投资所得和营业外收入三方面。而新准则将其表述为:“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这样表述强调了收入、费用两项会计要素的作用,同时明确提出利得和损失,把企业提高利润的关键点定位于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和降低费用这两点上。无论利润是增加还是减少,企业都必须从收入和费用这两大方面及利润的构成中寻找和披露原因,这对财务报表使用者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
其次,新准则扩大了信息披露的范围。如,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增加了应单独列报的项目,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生物资产等;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类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等项目;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少数股东权益作为权益项目列示。这些新增的资产和负债项目的列示,使信息使用者更易于理解和分析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更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有的放矢地进行投资。
三、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的思考
1、完善财会法规体系,加大对财务造假的惩治力度。财务欺诈的一个可能原因是治理当局从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中获得的预期短期收益将超过其预期成本。具体到我国,曾涉嫌财务欺诈的上市公司高层治理人员,在中饱私囊之后并无人因此入狱,也鲜有人因此而受到刑事处罚。加大惩罚力度,可增加治理当局财务作假的机会成本。?
2、尽量减少会计政策的可选择空间,防止会计信息的技术性失真。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为了转换不确定性,会计上需要一系列基本假设,也需要限定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对象。限定会计处理对象,是为了防止无限制地拓宽财务会计的边界,导致会计信息披露日益庞杂,在提高相关性的同时导致会计信息可靠性受到削弱。会计信息系统的一系列程序、方法的存在,制约着单一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却未必能够必然衍生出最终整体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为其间会计人员的估计、判定等人为因素和不确定性大量存在。因此,事前通过公共契约如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等形式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出基本要求、降低使用者决策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3、改进与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 。第一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首先就要建立健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法规法则,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其次,会计信息来自于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如果企业能按现代企业的要求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大大减少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若年终财务报告采用企业内部公示的制度,对预防会计信息的作弊也是一种有效方式;最后,要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的会计制度,对于不负责的注册会计师,要进行曝光,追究其法律责任,给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供一个较好的经济和法律环境。第二必须改进和完善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突出其相关性。首先,要解决历史信息滞后性与信息需求超前性的矛盾。其次,要建立表内信息与表外信息互补的财务报告体系。第三,规范和完善分部信息的披露。
4、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的治理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通过竞争的市场所实施的间接控制,或称外部治理结构,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兼并市场等等。其二是为实行事前监督而设计的直接控制或称内部治理结构。它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组成的一个三级结构。就我国企业而言应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包括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逐步培育经理市场。这些外部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构成了对经理人的威胁机制。(2)规范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明确划分整合责权利,形成有效的权力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3)建立和完善对经理人的绩效考评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5、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水平,增强其专业胜任能力。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会计信息都是通过会计人员的工作来形成的。因此,在企业中要培养会计人员主人翁意识,让会计人员意识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积极主动从源头控制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和会计专业素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确保会计人员具备正直、诚信、公正、廉洁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也要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新会计准则增加了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资产减值、股份支付、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工具列报等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内容完整、覆盖面广,建立起了科学的会计确认、计量、报告标准。这就从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对会计人员学习和掌握新会计准则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而在实务中,科学地运用新准则才是对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最高要求,例如新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使用,既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提高自身的会计判断。因此,会计人员要不断努力学习,加强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