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1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的成因
(1)缺乏风险控制意识。一些企业经营者片面追求高收入、高利润,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争夺销售客户和推销更多的产品,在事先未对客户资信作调查,未对风险进行评估的情况下,盲目赊销,使其不能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加大了账款回收的风险。
(2)我国企业产权制度落后,法律保护意识淡薄。由于全民信用意识缺乏,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备,使得失信带来的收益往往大于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严格还本付息的信用准则,树立成熟的信用竞争意识是很困难的。
(3)企业内部控制不严。在一些实行职工工资总额与效益挂钩的企业中,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强销商品,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未要求相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淀,给企业经营背上沉重的包袱。
(4)缺少对应收账款的专门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当会造成企业一系列信用问题。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包括了客户分析、信用信息管理、账款控制、收账等工作。目前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业务部门主管赊销和收账,另一种是由财务部门主管赊销和收账。这两种方式都存在很多弊端。业务部门是以销售业绩为导向,主要任务是争取订单,卖出产品,不能很好地承担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职责。财务部门往往由于不了解客户背景和交易状况,无法对信用风险作出准确的判断。
2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的控制
(1)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应设置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确保信用管理职能的实现。信用管理部门一般由财务总监领导,是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桥梁,信用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包括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管理客户信用、进行信用风险分析、科学制定客户的信用额度、执行应收账款监督等。
(2)进行信用调查分析,建立客户信用档案。首先,企业应收集客户的基本信息,调查其信用状况。其次,收集好客户的信用资料后,经过分析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评估,评定信用等级。最后,建立相应的客户信用档案,在对客户进行信用状况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客户信用等级,为每一个客户建立起健全的信用档案,记录其完整的历史信用资料。一般情况下,企业可运用历史刻录法、新客户信用额度确定法、最大值确定法和最小值确定法等经验方法,从客户管理水平、客户经营状况、客户偿债能力、客户信用记录以及客户行业状况等方面对每一个客户进行定性评价,确定客户每笔业务的最高信用额度,为业务部门提供可参照的标准。
(3)完善赊销管理。
①明确职责分工。企业要从根本上改变信用落后的状况,将信用管理的各项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重新进行合理的分工,应建立一个在总经理或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独立信用管理部门、业务部门、财务部门构成的组织结构形式。明确规定信用管理人员、营销人员、财会人员等相关的信用风险责任人在信用风险管理相中的职责,并采取必要的行政和经济手段来促使这些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信用风险制约机制。②完善赊销审批制度。赊销审批制度是指企业在业务管理中实行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和程序,包括合同与结算中的信用风险防范制度、赊销业务预算管理与报告制度、客户信用申请制度、信用额度稽核制度等十几项制度。企业在年度初始前应作好年度赊销预算与计划,所有的赊销业务,均需由客户提出信用申请,经过有审批资格的经办人员审批稽核后才能进行。各级经办人员只能在各自的权限内办理审批。
(4)加强授信控制。授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信用限额的制定,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定量化的信用评估、控制方法,形成企业内外的信用制约机制。公司每项赊销业务的审批必须以信用额度作为依据,任何人不得擅自突破。同时,信用额度也成为公司调节与客户信用关系的一个重要工具,在供货和回款问题上争取主动权,真正实现公司对客户的直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