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1 虚拟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1.1 虚拟企业是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联盟
虚拟企业,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观念,1991年由美国里海大学的亚柯卡研究所在《21世纪制造业发展战略》报告中首次提出。虚拟企业是由不同的公司或大公司中的不同部门组成的联盟。各合作方地位平等,以“共赢”为合作基础,没有上下级的控制关系。从价值链角度看,虚拟企业是基于产业价值链的企业联盟,是价值链联盟体内全部或部分相关企业根据价值链管理需求所进行的企业集成。它既可以是整个价值链联盟体,又可以是基于子价值链的部分相关企业的组合。如图1所示:A1、A2三个实体企业组成虚拟企业A,C1、C2组成虚拟企业C,D1、D2组成虚拟企业D,而所有这些企业构成整个价值链联盟体。
图1 虚拟企业构成
1.2 虚拟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是对实体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整合
很显然,由于价值链虚拟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并没有取代和消灭其组成的各个实体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而它本身又不能脱离实体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而存在。因此价值链虚拟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必须建立在实体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基础之上,对各实体企业会计信息进行集合与加工,生成虚拟企业或企业集团的会计信息。实际上,在国内现有的虚拟企业会计信息工具(如用友U8和新中大的URP)中,企业集团或虚拟企业的会计信息就是在系统所能采集的各个实体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基础上进行数据整合,形成企业集团或虚拟企业的账簿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链上跨企业的数据挖掘、钻取和分析。
1.3 信息技术是虚拟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必要手段
由于虚拟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涉及对多个实体企业会计信息进行整合,数据处理量巨大,在手工操作环境下这种整合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会计信息化是虚拟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必然选择。这种信息化不仅仅针对虚拟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本身,同时各实体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也建立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上。价值链虚拟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就是利用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价值连虚拟企业内跨企业的各种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和分析,为用户提供所需的各种会计核算信息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2 虚拟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法
2.1 虚拟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流程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流程可以抽象化为会计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输出”。如账务处理系统,其“输入”即是录入记账凭证的过程,“存储”即是保存每一步处理后的数据,“加工”则是指审核、记账等处理,“输出”即是分析、查询和打印各种账表的过程。价值链虚拟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同样也有这一过程。但由于价值链虚拟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实体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之上,因此有着独特之处:
(1)“输入”:虚拟企业所有原始数据来自各实体企业,因此无需输入任何记账凭证和原始单据。但是要从各实体企业导入记账凭证或业务单据。
(2)“存储”和“加工”:导入的数据可以根据分析目的生成整个价值链虚拟企业或部分子价值链的会计数据,即生成特定目的虚拟企业的会计数据。
(3)“输出”:分析、查询和打印虚拟企业的各种账表。虚拟企业块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出是分层次的。首先,是报表的汇总或合并输出。这嗨朴谙中谢峒浦贫鹊谋ū砗喜ⅲ??黄屏撕喜⒌奶跫?拗啤R蛭?中谢峒浦贫鹊暮喜⒅饕?腔?谧时究刂迫ǖ暮喜ⅲ??槟馄笠当ū砗喜⑹腔?诩壑盗吹暮喜ⅰF浯危?钦瞬镜牧?喜檠?敕治觥T俅危?瞧局ず偷ゾ莸牧?喜檠?涑觥:罅秸呒凑瞬竞推局さ暮喜ⅲ?捎谄涫?萘康木薮螅?诖?郴峒颇J教乇鹗窃谑止し绞较率俏薹ㄊ迪值摹R嗉粗挥性谛畔⒒?跫?拢??险瞬居氲ゾ莶檠?治鍪涑霾懦晌?赡堋?/SPAN>
2.2 虚拟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平台
近年,国内各大会计软件厂商纷纷推出虚拟企业会计信息整合和交换的软件平台。如用友公司的“U8管理软件”、金蝶公司的“集团公司K3系统解决方案”、新中大公司的“联盟体资源管理系统(URP)”。这些软件平台不仅仅提供报表层面上的“报表汇总”和“合并报表”这样的信息整合,而且在原始数据、记账凭证和账簿数据各个层次上,提供了任意范围的数据查询、联合账簿。可以对企业集团的各个组成单位,按照各种特定需要进行组合,形成特定意义的数据报表,如“各生产厂成本分析表”、“经销渠道销售状况分析表”等,以此反映价值链中特定会计信息。为兼顾实体企业和虚拟企业信息系统的结合运用,这些软件平台通常均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及多层结构。分布式数据库有利于实体企业和虚拟企业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协同地工作;多层结构将底层数据库、后台应用服务器和客户端分在不同层次,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灵活性以及各层的运行效率。在这些软件平台中,用友公司的“U8管理软件”和新中大公司的“联盟体资源管理系统(URP, Union Resource Planning)”具有一定代表性。以下主要以用友公司的“U8管理软件V8.6”为例进行分析和阐述。
2.3 虚拟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1)定义虚拟企业。虚拟企业是在系统可采集数据的价值链联盟范围内,选择若干个企业实体组成的集合。它是以后查询集团财务数据的范围,虚拟企业内结构账的透视范围。一个价值链联盟可以定义多个虚拟企业,这些虚拟企业对应着不同的子价值链。整个价值链联盟是由全部的企业实体组成的,它是虚拟企业的一个特例。在U8系统的“企业应用平台”,可打开虚拟组织定义界面。在此界面可定义新的虚拟企业,以及修改和删除原有的虚拟企业。在U8系统中,一个实体企业只能被组合在一个虚拟企业中,而不能同时隶属多个虚拟企业。但可以重新划分虚拟企业,已得到范围不同的虚拟企业会计信息分析结果。
(2)数据抽取及合并。数据抽取及合并是指向虚拟企业内单个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库采集基本的会计数据,合并生成并刷新虚拟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库。数据抽取实际就是在虚拟企业内部进行数据合并。各实体账套数据库是抽取(合并)的数据源,而虚拟企业账套则是目标数据库。抽取(合并)方式既可以采用“明细”方式,即抽取企业账套中的每一笔凭证;也可以“按日”和“按月”抽取方式,对抽取期间内的凭证按照凭证类别每日或每月汇总生成一笔新的凭证,抽取这张新凭证到虚拟企业账套中。甚至还可以抽取原始单据,也就是说,这一抽取(合并)既可以基于记账凭证,也可以基于原始凭证。如果抽取原始凭证,当然这将导致虚拟企业账套的数据量巨大,查询的速度可能变得很慢。经过数据抽取,就从实质上形成了虚拟企业的数据库。从数据库系统角度看,虚拟企业拥有了自身的物理数据库。但其他一些应用系统对虚拟企业本身并不建立物理数据库,其所有的跨企业查询分析均基于相互独立的数据实体,这样简化了虚拟企业的数据组织,但在数据查询输出方面却降低了效率。这两种处理方法的差异,可能对应了不同用户的需求特点。前者对于数据量巨大特别是基于原始单据的数据抽取(合并)较合适,而后者则适合于在分布式数据架构下灵活组成任意范围的虚拟企业查询范围,迅速获得特定虚拟企业会计信息。
(3)虚拟企业账簿输出。在U8系统中,经过数据抽取,生成并刷新虚拟企业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即可输出虚拟企业的各种账簿。与企业实体相同,虚拟企业也有总账、明细账等账簿形式。图2即为产品销售渠道虚拟企业的“应收账款总账”的查询结果。不仅如此,虚拟企业账套还提供跨企业的结构账,反映每一会计科目余额或者发生额在各个实体企业之间的数据构成,并提供结构百分比。
图2 虚拟企业总账
3 构建虚拟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几个关键问题
3.1 异构系统的整合
由于价值链虚拟企业内部的各实体企业的行业类型不同、系统建设时间先后不一、建设水平高低不一、分别采用异构的硬件、系统软件和异构的数据库系统,从而导致虚拟企业内的各实体企业之间的系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样将给虚拟企业会计信息的整合带来巨大挑战。就目前的各大会计软件公司的产品而言,用友U8系统仅支持MS SQL server,尚不支持其他数据库系统。而新中大软件则借助优秀的数据库连接技术支持目前几乎所有主流数据库系统,能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大范围内整合虚拟企业内不同单位的会计数据。但是U8系统附带了基于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数据交换的“企业应用开发”工具,这样就在应用层面上具备了和任何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交换数据的能力,并具有进一步应用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基础。这些不同特征将影响用户对异构系统整合方法的选择。
3.2 不同类型企业实体的整合
即使在同构的数据库系统之间,甚至在同种应用系统架构下,虚拟企业内不同实体企业的数据结构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源自采用不同会计制度、不同的应用编码方案等。如会计科目编码“113101”在A公司表示“应收大客户账款”、而在B公司则可能表示“应收代理商账款”,如不加区别地按科目编码进行数据整合,则得出的虚拟企业的相关会计数据就毫无意义。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虚拟企业和各实体企业之间建立一个数据接口。利用这个接口使各实体企业的会计数据转换成虚拟企业语义一致的会计数据。这个接口程序在用友U8系统中叫作“数据映射”——即用一个类似于词语连接的处理程序,把待转换的各实体企业数据映射到虚拟企业数据库中。在其他某些系统中,这一过程称为“定义数据查询元素”——即以各实体企业会计科目为基础,定义虚拟企业的会计科目。虚拟企业的会计科目仅用来组织查询,已经不同于实体企业的会计科目,因此干脆将其称为“会计元素”。虚拟企业的会计数据,就建立在会计元素基础上。
3.3 远程数据的抽取
在分布式系统中,虚拟企业内的实体企业可能处于不同的服务器,虚拟企业的会计数据需要进行跨服务器的甚至是远程的整合,整合的目的是将远程实体企业会计数据抽取并复制到虚拟企业所在的服务器,并使它们之间保持同步。这种整合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成批的(如按日、按周或按月成批进行)。这通常需要借助数据库的增量复制机制,将实体企业账套数据库所在的服务器设为“发布”者,虚拟企业账套数据库所在的服务器设为“订阅”者。实时或定期启动“发布”、“订阅”机制,通过远程网络,从而保持虚拟企业数据库随实体企业数据的变化而与之同步,确保虚拟企业会计数据的及时更新。
3.4 虚拟企业的内部交易
虚拟企业内部各实体企业之间存在大量内部交易,如销售渠道内部的商品与服务交易、资金往来等。从整个虚拟企业看,这些交易与对外交易有实质的区别。与合并报表中的内部交易事项类似,这些事项应该抵销,而仅仅将其实质交易的部分反映到虚拟企业账簿体系中去。
如何抵销虚拟企业的内部交易事项,是一个新的问题。显然,基于凭证和单据的数据合并不同于基于报表数据的合并。这种合并下的内部交易事项的抵销与报表合并中的内部交易事项的抵销也肯定不同。这一问题现在还没有相应的理论成果,现有的应用系统也未提供相应的方法。软件所提供的虚拟企业会计数据仅仅是抽取后简单合并的数据。解决这一问题有待于价值链虚拟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后续研究和实践。
作者:李春友 文章来源:湖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