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审计课程中
审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该课程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于一体,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所以掌握审计理论,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审计教学的根本目的。但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生看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为提高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审计学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决定了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需的。
一、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一)审计案例教学模式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审计教学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导,“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导致审计课程多严肃性而少活泼性,多抽象性而少形象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而案例教学则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模拟真实的、有案情的、有场景的审计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对案例分析研究,参与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有利于复合型、创新型审计人才的培养
随着时代变迁,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必要知识已从主要是会计、管理等扩展到税法、经济、市场、金融、证券、计算机等相关知识,专业知识体系变得更为丰富、宽广。除此外,合格的审计人员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和快速熟悉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行业情况的能力。这一切都对高校审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案例教学法正是重实践能力、重创新能力、重多门学科综合运用的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
(三)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高校培养人才的素质标准特别强调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广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本领以及与他人协调和交往的能力。传统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反而磨灭了上述能力的培养。开展案例教学法,学生自行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比较有见地的见解,并参与辩论,撰写报告,是一个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督促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案例教学模式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胜任理论内容的讲授,还要有较强的辨别力和判断力,能够选择或设计出适用的审计案例,并合理地安排在审计教学进程中。能够在案例教学中正确引导,案例分析结束后进行恰当总结,为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指导意见。这些要求都会促使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二、案例教学在审计教学中的创新模式
为有效发挥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创新,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分别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
(一)课堂讲授方式
第一种是在审计理论讲解过程中,以理论讲述为主,结合理论分析审计案例。例如在讲审计重要性时,一方面从理论上讲清其定义、特征、确定方法及其在审计过程中的应用等内容;另一方面从审计案例中找出典型的事例予以说明,这样对照起来,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学习效果十分明显。另外在引用案例时。注意联系时事,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就有审计,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课程初始向学生灌输审计的概念、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情况时,会讲到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注册会计师,为什么审计署长会获得中国年度经济人物大奖,讲到“不吃皇粮的经济警察”、“市场经济的卫士”,讲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审计课程也有了强大的动力。
第二种是以审计案例讲述为主。将审计理论融入审计案例之中,通过审计案例,分析、总结归纳出审计理论。如在讲解内部控制内容时。事先准备好一系列企业经营失败的案例;然后分析其失败原因,归结为最根本的就是内部控制的失效,从中总结出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内容。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前两种均是以教师为讲授主体进行案例教学,第三种则是以学生为讲授主体。教师进行总结。例如在审计理论课之后开设的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中,教师提供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典型审计案件,让学生以课程小组为单位,选取某个案件,查找相关资料,小组内进行讨论、分工协作。并推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该案例的分析。教师对整个分析过程及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帮助学生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讨论方式
该种教学形式主要运用于审计实务部分的课程讲授。为使学生充分领会及掌握会计报表审计及审计意见出具类型等知识点,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编制不同内容的审计案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分别编制采购与付款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及会计报表审计等不同内容的综合性审计实务案例。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力求既与课程知识点相结合,又贴近实际的审计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在教学使用时,为节约时间,可以将审计案例提前发到学生手上,让课程小组先进行课下讨论。课堂上再组织案例讨论,然后教师抽选某个小组进行课堂发言,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可以就关键问题或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让小组之间展开辩论。教师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讲评,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就学生们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评。
(三)案例情景模拟形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运用,在审计教学过程中笔者创新性地引入了审计案例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即借助模拟现实场景,通过设身处地、寓教干乐的教习方式来强化学生对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主要运用于审计理论课程后的综合案例分析课程。在实际操作时,让每个课程小组编制一个5—10分钟的审计案例情景剧,在剧情中穿插一些违反审计准则的错误行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演示该案例。其他小组则以抢答方式指出情景剧中的问题,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在案例考核时,可以从内容、表演、参与情况等几个方面对表演小组予以评价。从抢答情况及指出问题正误方面对其他小组作出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所模拟的案例情景涉及到业务承接、职业道德、货币资金审计、存货审计等诸多方面。角色涉及被审计单位经理、会计、出纳等不同岗位职员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项目经理、注册
会计师、审计助理等不同层次审计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情景表演时小组全员参与,问题抢答时全班参与,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又在轻松的环境下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前述教学形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总结与评价是极其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案例上,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总结,将案例分析的目的定位在对相应的审计理论的理解上,以及具体审计技术、审计方法的掌握上。
(四)案例实训教学方式
在审计理论课程结束后,一般院校均会设置审计实践课程。在该课程教学时,笔者则采用了案例实训模拟的教学方式。操作办法是,每四个学生分成一个审计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名项目负责人。将企业实际的会计资料及模拟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资料交给学生,根据小组分工、审计业务流程完成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环境并评估审计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意见并撰写审计报告等审计的全过程。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还将审计实践课程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在理论课程讲授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穿插审计实务操作。例如在审计学课程中讲解完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后,马上就让学生在审计实习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等会计报表项目的审计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边学习边操作,将审计理论直接运用于审计实践,通过审计实践又进一步领会了审计理论。既巩固了专业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动手能力的提高也为顺利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行考核时,也以小组为单位,对整个审计小组所提交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综合打分,并根据各小组成员的具体表现给出最终评价。
三、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审计案例教学的效果,除了保证审计案例质量,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实施外,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保障。
(一)科学设置课程,保证充足的课时
审计课程不同于会计课程,通过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级次反映教学内容的不同难度。在实际审计课程教学中,由于课时、专业、学生层次、授课教师等的不同,同一门审计课被讲成审计基础与原理、审计技术与实务或审计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为保证案例教学模式的开展,应该增加审计课程课时量,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堂的案例分析与讨论,或者设置审计学原理与审计案例分析两门课程,原理课的课时尽量压缩,为审计案例分析课保证足够的课时量。
(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审计案例教学模式下对授课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目前从事高校审计教学的老师大多具有较高学历,应该说理论水平绝对没有问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例如许多老师是出了校门又入校门,甚至从未接触过审计工作,审计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可想而知。为此,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提供各种机会,加强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例如适当减少一些课堂教学的工作任务,增加一些实务工作方面的任务要求,或提供一些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合作机会,使得教师一方面提高审计实践水平;另一方面也搜集到一些实际的案例资料。另外还可以从校外聘请具有丰富执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三)改变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审计课程主要采取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平时成绩要求依靠出勤情况、作业情况、上课情况等确定,但所占比率较小。而且学生之间没有太大差别。所以期末试卷的卷面成绩几乎决定了审计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考核制度下,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以分数为上帝”。这也偏离了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所以在案例教学模式下,要改变传统的考核形式,建立以平时成绩、课堂讲授、案例研讨、分析报告、审计实践等为基础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体系。
走教育创新之路,实施创新教育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教师,理应不断地学习,采用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审计教学中。全过程地引入案例教学。并采用创新性的教学形式及评价方法只是笔者在当前创新教育理念下的一个探索。而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应成为其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