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型建筑企业转型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2月份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可以预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的核心任务,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业的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国有建筑企业无论从经营规模还是从业人数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成就了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集团。这些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有些现象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一是虽然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但附加值较低,企业的产值利润率很低,长期以来维持在0.5%左右,属于国民经济中的微利行业,企业的创效能力较弱,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二是规模扩张的传统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应收账款随着规模扩张高速增长,资产负债率节节攀升,现金流普遍短缺,资金周转非常紧张,财务状况不容乐观;三是企业普遍存在“三高三低”现象,即:能源消耗高,经济效益低;工程成本高,创效水平低;施工产值高,产值利润率低。
专家预计,在今后20年,我国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中国建筑市场面临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机遇,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发展战略的实施、投资体制的改革等,都为建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面对如此巨大的建筑市场,国有大型建筑企业该如何应对?笔者认为,要实现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转型发展,必须要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增强和提升创新能力是调整企业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应着眼于建立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保障,强化职工创新主体地位,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内部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进一步加快员工队伍的结构调整,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吸引高层次管理技术人才、优秀大中专毕业生,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认真贯彻科技兴企的战略方针,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培养选拔一支由资深的工程技术专家、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管理人才组成的队伍;在超高层建筑施工、深基坑及地基处理、钢结构体系施工、建筑节能减排、智能化建筑、建筑物抗震与安全、规划与设计方案优化、冶金化工等工业项目、设备安装调试等专业技术领域形成独具优势的鲜明特色,以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
二、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我们必须看到,由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变再到BT(建设—转让)、BOT(建设—经营—转让),是建筑市场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是造就工程承包商巨头的必由之路。国内投资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推进,较先进的建筑企业在工程总承包方面也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于受到投资主体结构变化和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高的影响,EPC(设计—采购—施工)、BOT、BT、项目代建在大型工程项目中已广为采用。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应调整承包经营结构,即集约经营。努力培育企业的工程总承包能力,适应建筑市场的变化,向高端市场进军,尽快摆脱建筑企业低位恶性竞争困境。这既是提高工程承包附加值的需要,也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然选择。由于受到市场竞争影响,建筑施工领域的利润日渐微薄,甚至举步维艰。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应按照“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经营思路,调整企业的经营结构和产品结构。由单一传统建筑业向多元经营、多元产业转型。在巩固房屋建筑施工这一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拓展与主业密切相关的房地产业、混凝土销售等业务,要通过内外资源结合,加快向公路、桥梁、铁路、环保、市政及各类工业项目领域扩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资产收益水平,实现多元化产业链齐头并进。
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在经营结构方面,应沿着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方向进行调整,要善于做总承包商,从单纯的工程施工向工程技术研究、设计、研发、采购、物流到施工、维护等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完整的产业链转变,从建筑施工业务一头独大转变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综合型企业上来,这样既有利于发挥企业优势,增强企业的话语权,又有利于提高盈利能力和产值利润率。在产品结构方面,应当由低层次、低附加值施工,向中高档和高附加值工程产品转变;在企业资本运行体系方面,要抓住建筑市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历史机遇,慎重的、稳妥的、科学的推进以BT、BOT、BOO(建设—拥有—运营)为主要方式的资本运作项目,由生产经营向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协调发展之路迈进,由 “打工队”向工程承包商转变。
三、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
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在企业产值规模不断扩张的形势下,要坚守内部管理型战略,坚持眼睛向内、苦练硬功。只有持续不断地加强和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在强化管理上下真功夫、笨功夫、大功夫,才能控制成本费用,提升发展质量,领先竞争对手。要下决心改变重承揽、轻在建;重产值、轻效益;重完成任务、轻成本管理;重投入,轻产出;重施工技术创新,轻管理技术创新;重外部劳务,轻自身队伍建设等管理粗放问题。
国有大型建筑企业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拓展海外市场,使企业向外向型转变。要以国际工程承包为主体,以援外项目为切入点,以大型项目工程为依托,积极寻求政府支持、多元并举、深化合作、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使海外业务真正成为企业的一个支柱产业。
国有大型建筑企业要逐步完善投资功能,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务。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双快阶段,无论短期如何调整,城镇居民住房和城市公用设施的刚性需求状况不会改变,需求大于供给的供求关系不会改变。所以,我们决不能坐等失去这一市场机遇,要充分利用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关联度强、建筑企业进入房地产开发市场具有先天优势的条件,大力发展企业房地产业务,使房地产开发在营业总额和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业之一。
四、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内涵型转变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内部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上的竞争。企业任何一次飞跃,必源于管理上的革命,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本身就是抗击金融危机的一剂良药。目前,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应针对自身实际情况,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争取政府大力支持,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应以改革产权制度为重点,通过产权转让、增量改制、主辅分离等多种形式,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只有通过改制,减轻负担、增强实力、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才有可能改变处境,实现企业的跨越发展。
二是要进一步促进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专项施工能力升级。逐步建立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精干、高效、顺畅的组织领导体制,建立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决策机制;着力抓好扶持专业公司发展的各项政策的落实,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着力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进程,提升专业公司的独立作战能力。
三是要加强财务预算工作,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目前预算管理已成为集团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财务预算具有规划、沟通和协调、资源分配、营运控制和绩效评价功能,是实现管理工作重心前移的一种有效手段。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多层次、多部门的分工与协作。从纵向看,预算管理从集团最高领导层一直深入到项目部、施工班组,甚至每个职工;从横向看,预算管理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部门,即“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所以管理层对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视显得尤为重要。国有大型建筑企业要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构建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科学编制财务预算,促进管理层实现经营目标;加强财务预算的执行与控制、分析和调整,严格进行预算考核。从而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改善财务状况,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的风险预警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四是要做好资金筹划,加快资金融通,创造条件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建筑企业要特别注重企业的现金流管理,重点加强对外埠资金账户的管理,减少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要通过实施集团及所属各单位的内部信用环境建设,优化资金管理的应用软件业务流程,稳步、有序推进。通过资金集中管控,为生产要素集中采供和开展银行融资提供支持,进而为企业经营转型创造条件。
建筑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还要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及清收工作,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将精细化管理运用到清欠工作中去,建立起“清欠和防欠并重”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建筑企业受行业特点的影响,建设项目一般是先施工后结算付款,普遍要求垫资施工,或者因建设单位的资金不到位造成延期付款,因此建筑企业的应收账款会随着施工产值的增长而增长,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赊购原材料、拖欠供应商货款和专业分包单位工程款,负债也随之大量增长,资产负债率节节攀升,财务风险加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正视现实,客观剖析各项应收款项的现状,寻找对策,明确责任主体和催收目标,并进行严格考核,控制应收账款的增长幅度和增长速度,以缓解企业资金紧缺的巨大压力,降低财务风险。
五是要稳步推进,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企业财务信息化能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更多有效的管理数据,推动企业整体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带动企业各项工作的创新和升级,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财务管理信息化是降低成本的重要举措,是解决数据真实准确的可靠工具,是加强财务管理、堵塞采购销售环节管理漏洞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的技术保障。因此,国有大型建筑企业要建立起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借助计算机管理软件使管理工作透明度增加,从技术上解决信息不及时、不对称和监督乏力、滞后问题,从而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促进建筑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
六是要着力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国有大型建筑企业要充分内发挥员工的主人翁作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障机制。要强化“以人为本”思想,相信职工、依靠职工,积极引导广大职工牢固树立主人翁思想,以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的员工为核心,打造攻难克险、冲锋陷阵,关键时刻能打硬仗的精锐专业团队。要牢固树立“人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企业资本,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核心员工是企业的一份优质‘资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物质资本更大更重要”的观念,科学地整合资源,解决生产力要素与施工规模不相匹配的矛盾。
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只有坚持以控制风险和提高效益为中心,优选业主及项目类型,合理调整业务结构,优化经营方式,不断强化和提升管理,实施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才能有效地防范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真正推动建筑企业的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