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企业文化视角看会计职业道德

1 企业文化与会计道德的关系

1.1 会计职业道德文化的特征

1.1.1 会计职业道德文化

会计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要适应于一定的文化氛围,会计职业道德的发展又会推动文化的发展形成一种会计职业道德文化。

1.1.2 会计职业道德文化的特征 ①延续性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本身就具有文化的延续,即将会计人员个体的会计职业道德文化融入了社会文化之中,并通过社会文化的特有遗传机制,努力使包括会计职业道德在内的会计文化一代一代延续下去、传承下去。②普遍适应性 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本身就具有文化的普适性。因为文化既是民族的、国家的,同时也是人类的、世界的,具有普遍的适应性。③一致性 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本身就具有文化的一致性。例如,诚实守信、廉洁奉公等都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共同的道德品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敬业爱岗、客观公正、依法办事等要求,在不同的文化中也都是基本一致的。④发展趋同性 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本身就具有文化未来的趋同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文化交往、交流的加快加深,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也会越来越趋近。包括会计职业道德在内的未来的人类文化将在保持多元共生的基础上,日益向趋近和趋同的方向发展。⑤包容性 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本身就具有文化的包容性。作为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随着中国会计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也不断的根据自身特色有选择的吸收西方先进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理念,逐步规范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

1.2 文化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关系 现阶段,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诚信,许多学者考虑的是对会计主体进行外部的综合治理。治理的手段以行政管制、道德教化、法律管制并举,以法律管制和提高会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为主,却忽略了文化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因为一个企业的任何活动无不受文化包括企业文化、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2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的文化分析

2.1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的企业文化分析

2.1.1 企业文化指导思想的偏差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经营行为、经营理念、价值观等等,这些内容当中处于企业文化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不同企业会有不同的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的确立直接引导企业员工包括会计人员的行为。

2.1.2 部分企业负责人缺乏诚信为本的信用理念 企业信用大多是靠企业自身闯出来的,企业的负责人怎样看待信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如果负责人认为信用关乎企业存亡,非常重视它,逐渐就会形成企业的品牌,企业的独特品格,最终形成企业文化。

2.1.3 公司治理机构的不健全 现代企业是在一定框架内达成的书面或非书面的契约。公司治理机构实质就是企业契约组合理论的具体化。在“委托代理关系”的前提下,代理人以公司法人代表的身份独立自主的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运营,成为“内部人”,而股东则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外部人”。当委托人远离公司或公司所有者虚拟化,会计造假行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将可能成为必然。

2.1.4 企业“孤岛现象”的存在 虽然大多数的公司在观念上接受了会计职业道德,但在公司组织里缺乏有效的支持性系统,即没有建立和保持健康道德文化的机制,包括企业道德文化的形成和维持;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对董事和管理者而言的职业道德方面的“勤勉尽责”要求;公司结构安排方面的职业道德考虑及道德裁决机制等。这样,要求会计职业人员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无疑就让他们在公司中成了“孤岛”。

2.2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的社会文化分析

2.2.1 传统道德思想的影响中国长期以来属于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讲究尊君论,强调君为臣纲、君权神授,受传统“忠君”思想的影响,使得有些企业的会计人员除按制度办事以外,还要听从领导安排,按照上级领导授意处理业务,缺乏作为职业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和独立性。

2.2.2 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诚信文化的落后 诚信文化的历史根源其本身就是残缺与不规范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学习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工艺技术,但伴随这些先进技术而来的还有西方国家的极端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糟粕思想。人们忽视了对道德的修养,出现了见利忘义、权钱交易的堕落行为。这些负面行为同样侵蚀着会计领域,恶化着会计环境,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诚信面临危机。

2.2.3 社会对非道德行为的容忍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注重关爱弱小,宽容待人。这一点又决定了中国人是“大基于文化视角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度”的、“宽容”的,因而,社会对非道德行为的“高度宽容”也是企业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一个主要方面,在众多的非道德的行为中信用失真又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其他企业的不道德行为任其发展、不加制止,最终就会出现经济学上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形成诚实守信、数据真实就会被大量的不诚信、失真的会计信息所取代,从而导致会计行业职业道德的低下,信用危机的产生。
2.3 会计职业道德文化现状的制度分析

2.3.1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不完善 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主要体现在1996年财政部颁布的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199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新的经济情况、经济业务的不断涌现,会计规范出现许多漏洞和不完善之处。再加上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客观因素,更导致了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利用客观性的误差并将其肆意放大,粉饰会计报表,使会计信息失真。

2.3.2 会计制度的不完善 会计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一样,都是一种行为规范,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两者“殊途同归”。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制度的联系表现在两者的基本内容是相互渗透、互为要求的。但当今社会会计人员对经济事项的处理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会计处理更多的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目前,由于会计造假的成本在不断加大,所以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利用现行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的缺陷和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进行会计信息操纵。

2.3.3 市场经济制度本身的缺点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优胜劣汰,崇尚的是自由竞争,这就必然会加剧贫富差距。经济上的弱者在竟争中处于弱势,他们为了生存或改善竞争地位而不被淘汰,就很有可能采取违反诚信道德的手段来谋取利益、维持发展。

2.3.4 会计职业道德法制体系不健全 我国传统文化重友好气氛,关爱弱小,注重通过温和方式协调矛盾。在会计实践中,由于对职业道德的违规行为惩治不力、缺乏职业道德自律组织和对道德优劣表现赏罚不明,使道德、诚信等内在制度没有被有效自觉地执行。

3 探讨会计职业道德如何积极影响企业文化的途径

3.1 加强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诚信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经营和培育市场的投入不应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还要注重诚信的投入,营造一种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没有诚信的投入,物质的投入就难以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在生产经营中做到诚信不欺、一诺千金并通过合法手段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3.2 传播良好的企业诚信理念 所有的的企业都明白诚信对于立企、兴企的重要性,因而很多企业非常注重企业诚信理念的传播。例如海尔有一句很著名的广告语:真诚到永远。用真诚的态度发展着自己企业的诚信,并且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3.3 管理者要树立诚信榜样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管理者的引导,如果企业管理者是诚信的典范,接人待物讲求诚信,那么他的行为必定会引导企业员工。管理者的领导地位决定了他们在企业起到的示范作用,只有管理者讲求诚信,做诚实守信的典范,那么员工才能够效仿,企业的诚信包括会计诚信理念才能建立起来。

3.4 开展各种有关提高企业诚信的活动 企业诚信的提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进行。例如长虹公司的领导者亲自率领员工回访客户;日本的松下公司规定,公司总经理每年必须三次参加公司为顾客组织的向松下公司产品挑毛病的诚信活动,以向公司员工传递企业的诚信文化,提高员工的诚信水平。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可以推选出企业的诚信楷模,将企业诚信文化具体化、形象化,以提高全体员工的诚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