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纳工作的措施与方法
出纳是会计循环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加强出纳岗位的管理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只有将出纳的管理工作纳入经济业务流程中,才能真正发挥出纳的监管作用,也才能对出纳的工作给予监督。《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对会计人员配备、会计岗位设置的原则作了规定。因此,“出纳”可以依据词解派生出三层含义:一、出纳是指人——出纳员;二:出纳是指岗位;三、出纳是指工作——现金和票据的付出与收进。
由于工作属性使然,出纳工作归集起来又有三个特征:一、出纳是现金、票据收付的关口;二、出纳是第一手会计信息的归集者;三、出纳是外界观察一个单位会计管理水平和财务水平的窗口。因此,出纳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岗位。
1 出纳的地位和作用
“出纳”按照字典的解释为:“现金和票据的付出和收进”。在会计体系中,出纳岗位是最渺小的一个角色。有人认为出纳只是简单的收收钱,报报销,周而复始,重复着机械的工作,没有总账会计那么复杂,没有财务科长那么有权,然而就是在平平常常的收收付付中,出纳具有不同于其他会计岗位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1.1 出纳是第一手会计资料,会计信息的收集者,是连接职工和领导的纽带 单位报销的每一张原始凭证都要经过出纳认真,仔细的审核,判断它是否真实,是否合法,是否有差错,而这一工作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要作出正确判断,这就要求出纳要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思维能力。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会计原始凭证的打假力度,使原始凭证失真的现象有所控制,而这些与出纳的职业素质,业务水平分不开的。出纳还是准确将信息反馈给单位领导,影响领导决策正确性的关键,出纳及时将原始单据整理成记账凭证,传递给总账会计,成为向外部,向上级报告单位财务状况的坚实基础。
1.2 出纳是《会计法》,财经法规和单位会计制度的执行者 执行财经法纪是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出纳掌握各种会计制度,现金管理制度,银行结算制度等等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先决条件,实践证明,思想觉悟高,严格遵守财经法规的出纳人员,一定会为单位的财务工作的健康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也是自己洁身自好远离犯罪的基石。案例1中的小李,就是在金钱和物质的利诱下,忽视了世界观的改造,忘记了清正廉洁是出纳人员的立足之本,忘记了遵纪守法是出纳人员的生命线。
1.3 出纳是体现服务至上的窗口 出纳不仅要和本单位的职工打交道,还要和外单位的人接触,出纳的扎实工作,竭诚服务代表着单位的整体素质,影响着干群关系,影响着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关系,影响着单位的经济运行的效率。出纳是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代表。
1.4 出纳是会计工作纪律的先行者 执行财经纪律是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准则、维护和执行财经纪律则是经济工作微观要求的基础。资金的进入和付出,出纳工作都是源头。财务大检查,审计、监察、税收大检查,是查果询因,其实因果关系是很明确的。收款、付款是出纳的基本职能,出纳工作的一举一动都在无时无刻的执行者财务纪律和会计纪律。在国际的会计法制、财务政策深入人心的今天,出纳人员必然会碰到一些难以执行的情况,为此,应当把依法办事,严格财经纪律当作出纳人员的根本职责。我们把出纳称为财会工作纪律的先行者,是因为出纳工作始终贯穿于会计工作的起始和终结。事实也证明,一个思想觉悟高、业务精的出纳人员,必定会为本单位的财务工作的健康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1.5 出纳是会计工作规范的实施者 会计工作规范化的要求是健全内部各项会计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是保障、记账、算账工作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逐步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进一步发挥会计在经费管理中的作用。出纳人员担负着资金收付,票据管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工作。记账凭证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其中外来原始凭证几乎都是通过出纳一手操作来完成。每一张发票、每一个数据、每一项内容出纳人员都必须熟知,即使会计审核过的凭证,出纳人员也要复核,然后实行收付,程序才算结束。由此可见,要使会计工作规范化,出纳人员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首先,规范应当从原始凭证做起,发票是否真实合法、发票的出具人是否是发票的合法使用者,有无转借,变造、涂改等,持票人是否与业务内容有关等。二是票据的整理,出纳人员应当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整理每一张单据,三是日清月结登记现金、银行日记账簿,管理好现金和票据。实施会计工作规范化,出纳人员应当从本职工作做起,把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部内容,对内在质量把好政策、法规、纪律观,对外在质量上把好书写、规格、整洁规范关。
2 强化出纳工作措施
做好出纳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秩序 会计工作是经济工作中的重要基础。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严格会计核算,强化会计监督,对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是十分重要的。按照国务院的指示,整顿会计工作质询应当重点整顿账目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乱摊成本,小金库等问题。防止上述问题发生,必须做好出纳工作,把住关口,才能有效的整顿会计工作秩序。
货币资金的岗位分工制度要求建立出纳人员,审批的领导,专用印章保管人员,会计人员,稽核人员,会计档案保管人员及货币资金清查人员的责任制度,在一系列岗位责任制度中,涉及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1 不相容职务分离 《会计法》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严格遵守回避制度。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出纳人员。具体包括:①资金的收付及保管应由被授权批准的出纳人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与货币接触。②出纳人员不能同时负责总分类账的登记和保管。③出纳人员不能同时负责非货币资金账户的记账工作。④出纳人员应与货币资金审批人员相分离,实施严格的审批制度。⑤货币资金的收付和控制货币资金收支的专用印章不得由一人兼管。⑥出纳人员应与货币资金的稽核人员,会计档案保管人员相分离。⑦出纳人员应与负责现金的清查盘点人员和负责与银行对账的人员相分离。
2.2 加强出纳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使出纳工作为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服务 在实施会计工作规范化的工作中,出纳人员的职业素质,道德品质至关重要。出纳人员掌握着单位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将公款挪为己用轻而易举,再加上社会方方面面的诱惑,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有人说:常在江边走,没有不湿足。出纳人员要在一生的出纳工作中不湿足,要付出很高的代价,要坚持原则,不怕牺牲局部和个人利益,不怕为了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而得罪领导和同事,平时在掌握岗位技能的同时,要刻苦学习国家的财经法纪,规范日常基础工作,与时俱进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出纳人员必须牢记朱镕基的16字方针:“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逐步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爱岗敬业,热心周到,熟练细致,做一个思想觉悟高,业务精的出纳人员,为财务工作的健康运行创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