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融资支付问题
随着2000年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确立以及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步伐加快了,并购规模快速增长,并购金额也屡创新高。图1列示了2002-2009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规模,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全球资源、全球制造、全球市场、全球资本离我们越来越近。
2008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在全球的迅速蔓延,发达国家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不少企业资金链出现断裂,中国企业积极海外抄底,并购活动异常活跃,无论从并购金额还是从并购案件的数量上来看,都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势头。北大清科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持续火热,第一季度共发生海外并购案件16起,其中披露金额的15起并购涉资总额达13.71亿美元。
一、海外并购融资支付决策的财务意义
与一般融资相比,并购融资具有目的特殊、规模巨大、时间紧迫等特点。跨国并购融资更是深受双方企业所在国以及国际政治、经济、金融等环境的影响。此外,并购融资通常将融资方式和支付方式“合二为一”。因此,在跨国并购中,企业做好周密的融资计划,做出合理的融资支付决策,选择最佳的融资渠道和支付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财务意义。
1.提高并购效率。如果并购方企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融通到所需的资金,就能够把握机会,快速的完成并购交易。一方面可以使有抵触情绪的被并购企业措手不及,没有时间实施反收购措施,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竞争对手因尚未完成融资而无法与之抗衡。
2.降低融资成本。跨国并购中融资的成本既包括利息、股息、签约谈判费用等基础融资成本,也包括机会成本、破产成本等其他融资成本。此外,还要考虑利息的税前抵扣效应。在跨国并购中,企业如果能够充分考虑影响融资成本的各种因素以及各种融资方式成本的大小,就能够制定出合理的融资方案,实现融资成本的最小化。
3.控制财务风险。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包括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以及国际税收风险等。如果企业能够根据国际资本市场的环境与偏好,合理安排债务期限、交易币种、资本结构、支付方式等,就可以有效控制及规避以上风险。
4.优化资本结构。跨国并购的融资支付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现金流量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大量举债往往造成资本结构失衡,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但如果企业能够选择恰当的支付方式,则不仅不会有上述忧虑,还能对并购方企业与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整合,起到优化资本结构及治理结构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支付现状分析
(一)融资渠道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国内银行贷款以及国际银团贷款。而西方常见的定向发股、换股合并、股票支付等方式在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都很少用到。这种单一的融资手段往往加重了企业的债务负担,使企业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
巨额的资金需求也促使部分企业开始尝试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筹资来完成并购。海外上市、海外发债、发行美国存托凭证、换股等多元化的融资手段逐渐出现在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过程中,还有些国内企业通过联合国外公司完成并购,但这都还远远不能代表当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的主要方式。
(二)支付方式分析
我国企业在选择海外并购的支付方式时,表现出了强烈的“单一化”的趋势。在TCL并购斯奈德电器公司、上汽并购双龙、中石油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以及中海油并购尼日利亚海上石油开采许可证等案例中,中方并购企业都无一例外的采用了纯现金支付方式。在京东方并购TFT-LCD等案例中,中方并购企业也仅仅只是采用向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方式来降低现金流出。
当然,也有少数企业在海外并购的支付方式上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联想并购IBM时就采用了“现金 股票 债务”的支付方式。2004年5月,TCL集团香港上市子公司——TCL通讯宣布将向阿尔卡特定向增发5%的新股作为对价,来换取其在TCL—阿尔卡特合资公司(简称T A)中持有的45%股份,从而T A成为TCL通讯全资子公司。
(三)融资支付障碍分析
1.资本市场不够成熟。我国债券市场不发达,市场容量有限,审批手续严格,对发行主体的盈利能力、负债规模及资金用途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导致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只能是上市公司和重点国有企业。
我国股票发行和上市实行核准制,程序复杂,发行条件近于苛刻,不但核准困难,实际操作也有较大难度。此外,我国A股市场非国际化也使得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时不可能通过换股方式进行。
2.银行信贷规模有限。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与海外投资借款尚未形成良性互动。2008年末,我国资产结构中对外直接投资仅占6%,而储备资产高达67%。多年以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只能依靠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两家政策性银行融资,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参与海外并购和海外融资。虽然从2009年开始,具有海外运营经验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中资商业银行正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来,但对贷款对象和贷款规模都还有相当严格的限制。
随着2000年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确立以及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步伐加快了,并购规模快速增长,并购金额也屡创新高。图1列示了2002-2009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规模,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全球资源、全球制造、全球市场、全球资本离我们越来越近。
2008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在全球的迅速蔓延,发达国家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不少企业资金链出现断裂,中国企业积极海外抄底,并购活动异常活跃,无论从并购金额还是从并购案件的数量上来看,都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势头。北大清科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持续火热,第一季度共发生海外并购案件16起,其中披露金额的15起并购涉资总额达13.71亿美元。
一、海外并购融资支付决策的财务意义
与一般融资相比,并购融资具有目的特殊、规模巨大、时间紧迫等特点。跨国并购融资更是深受双方企业所在国以及国际政治、经济、金融等环境的影响。此外,并购融资通常将融资方式和支付方式“合二为一”。因此,在跨国并购中,企业做好周密的融资计划,做出合理的融资支付决策,选择最佳的融资渠道和支付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财务意义。
1.提高并购效率。如果并购方企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融通到所需的资金,就能够把握机会,快速的完成并购交易。一方面可以使有抵触情绪的被并购企业措手不及,没有时间实施反收购措施,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竞争对手因尚未完成融资而无法与之抗衡。
2.降低融资成本。跨国并购中融资的成本既包括利息、股息、签约谈判费用等基础融资成本,也包括机会成本、破产成本等其他融资成本。此外,还要考虑利息的税前抵扣效应。在跨国并购中,企业如果能够充分考虑影响融资成本的各种因素以及各种融资方式成本的大小,就能够制定出合理的融资方案,实现融资成本的最小化。
3.控制财务风险。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包括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以及国际税收风险等。如果企业能够根据国际资本市场的环境与偏好,合理安排债务期限、交易币种、资本结构、支付方式等,就可以有效控制及规避以上风险。
4.优化资本结构。跨国并购的融资支付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现金流量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大量举债往往造成资本结构失衡,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但如果企业能够选择恰当的支付方式,则不仅不会有上述忧虑,还能对并购方企业与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整合,起到优化资本结构及治理结构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支付现状分析
(一)融资渠道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国内银行贷款以及国际银团贷款。而西方常见的定向发股、换股合并、股票支付等方式在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都很少用到。这种单一的融资手段往往加重了企业的债务负担,使企业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
巨额的资金需求也促使部分企业开始尝试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筹资来完成并购。海外上市、海外发债、发行美国存托凭证、换股等多元化的融资手段逐渐出现在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过程中,还有些国内企业通过联合国外公司完成并购,但这都还远远不能代表当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的主要方式。
(二)支付方式分析
我国企业在选择海外并购的支付方式时,表现出了强烈的“单一化”的趋势。在TCL并购斯奈德电器公司、上汽并购双龙、中石油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以及中海油并购尼日利亚海上石油开采许可证等案例中,中方并购企业都无一例外的采用了纯现金支付方式。在京东方并购TFT-LCD等案例中,中方并购企业也仅仅只是采用向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方式来降低现金流出。
当然,也有少数企业在海外并购的支付方式上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联想并购IBM时就采用了“现金 股票 债务”的支付方式。2004年5月,TCL集团香港上市子公司——TCL通讯宣布将向阿尔卡特定向增发5%的新股作为对价,来换取其在TCL—阿尔卡特合资公司(简称T A)中持有的45%股份,从而T A成为TCL通讯全资子公司。
(三)融资支付障碍分析
1.资本市场不够成熟。我国债券市场不发达,市场容量有限,审批手续严格,对发行主体的盈利能力、负债规模及资金用途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导致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只能是上市公司和重点国有企业。
我国股票发行和上市实行核准制,程序复杂,发行条件近于苛刻,不但核准困难,实际操作也有较大难度。此外,我国A股市场非国际化也使得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时不可能通过换股方式进行。
2.银行信贷规模有限。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与海外投资借款尚未形成良性互动。2008年末,我国资产结构中对外直接投资仅占6%,而储备资产高达67%。多年以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只能依靠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两家政策性银行融资,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参与海外并购和海外融资。虽然从2009年开始,具有海外运营经验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中资商业银行正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来,但对贷款对象和贷款规模都还有相当严格的限制。
3.发展海外并购基金。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司并购基金,对开辟并购重组资金来源新渠道具有重要意义。公司并购基金是共同基金的创新品种,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司并购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突出的作用。该基金既具有共同基金“集体投资、专家经营、分散风险、共同受益”的共性,又因其有明确的投资倾向而独具特色,主要体现为高风险、高收益、筹资迅速,并能为并购双方提供其他服务等。
公司并购基金的建立,将有利于增加我国公司并购活动中的资金来源。一方面能够为众多中小投资者参与公司并购提供投资渠道,起到分流银行存款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为公司并购活动提供资本性资金,改善公司资本结构,增强经营活力与偿债能力。同时也解决了我国公司投资主体错位的问题,使资金的真正供给者成为公司股东。
(三)综合运用多种支付方式
1.换股并购。相对现金支付方式而言,股票支付方式具有不受并购方获现能力制约、规避股价风险、延期纳税等明显的优势,因而应当成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首选支付方式。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及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现金在海外并购支付方式中的地位将下降,股票将有可能居于主流地位,成为主要的并购支付方式。我国应逐步规范证券市场,尽快出台有关跨国换股并购的法律法规及操作细则、换股并购中会计处理方法(购买法与权益法)的具体应用条件,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规定等,推动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实施换股并购。
2.定向增发。定向增发股票是指上市公司向特定的投资者增发一定份额的股票或者将其证券主要出售给经其选择的人士或者机构投资者。当定向增发换取对方股票则为换股并购,如果对方以现金认购增发股票,就是以现金支付方式取得上市公司股权。该种支付方式将成为国际并购市场上一种主要的支付手段。
此外,可转换债券具有债券的安全性和股票的盈利性相结合的双重性质,因此,一些偿债能力较强,有可靠的业绩增长基础的公司可以考虑运用可转换债券进行并购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