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尤为重要。作为一种逐渐被广为认可的商业语言,作为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平台,报告能够有效促进商业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能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能够提升企业在国际上的形象和认可度。截至2009年10月31日,我国企业发布的各类社会责任报告达582份,是2008年169份的3.44倍,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涌现出了一大批关注企业社会责任战略、重视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全球化发展视野的优秀企业。2009年12月2日《WTO经济导刊》主办的“金蜜蜂2009优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了我国第一个优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榜单,中远集团、中石油、国家电网、中煤集团等公司发布的报告获得“领袖型企业”奖;红豆股份、哈药集团三精制药、山西安泰集团等6家企业发布的报告获得“成长型企业”奖;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等发布的报告获得“员工”专项奖;中国移动、华夏银行、中化集团等发布的报告获得“客户”专项奖;中国华电集团、神华股份等发布的报告获得“环境”专项奖;南方电网、大连万达集团等发布的报告获得“社会”专项奖;青岛啤酒、广西玉柴等发布的报告获得“供应商”专项奖。东芝、帝斯曼、巴斯夫发布的报告获得“在华跨国公司优秀社会责任报告(中文)”奖。这些优秀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一、我国企业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值得肯定的方面
(一)报告数量大增
我国企业发布的2007年社会责任报告只占全球报告总数的5%左右,而2008年报告占全球报告总数的15%,这反映了社会责任理念在我国企业界发展迅猛,得到普遍认可,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巨大价值。这对于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二)报告质量明显提高
1.能准确把握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报告内容框架完整且逐年丰厚。国家电网公司是我国第一个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中央企业,其社会责任模型的表述非常细致。
2.量化信息逐年增多。国家电网公司2005—2008年连续四年的社会责任报告是我国社会责任报告计量日渐完善的缩影。2005年社会责任报告表达比较抽象、模糊,定性的文字表述较多,2008年报告的表达由于广泛地采用数据使报告表述精确、清楚。中远集团的报告计量尤其优异,指标体系健全,计量界定清楚,可比性高,而且有第三方评价保障其真实可靠,中远集团成为第一个入选联合国全球契约典范榜的中国企业。
3.社会责任战略的实施。从报告内容反映出社会责任已被大型企业作为一种战略渗透到了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国家电网公司认为社会责任竞争是跨国公司继价格竞争、质量竞争之后,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要标志。中远集团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更是一种新的发展战略、企业管理理念,履行社会责任是基业常青的基础、企业永续经营的秘诀。
二、我国企业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存在的问题
(一)报告发布主体主要集中在央企和上市公司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发布的报告占报告总数的72%,上市公司发布的报告占报告总数的86%,东部地区发布的报告占报告总数的70%,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小企业领域报告近乎盲点。这充分反映出不同所有制企业、处于不同经营环境下的企业、不同行业的企业对社会责任及社会责任报告的认识存在很大差距。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的自愿披露程度较低。
(二)报告质量参差不齐、差距较大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整体水平不高,约一半报告还处在起步阶段,报告结构存在较大不足,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非常有限,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度仍存在欠缺,对回应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和体现公司价值方面的信息披露不足。报告质量与企业规模正相关,领袖型企业报告整体较好,有的企业是某一部分做得好,例如客户、环境、供应商等某一方面做得精细;中央企业报告的质量远高于所有报告的平均水平。不同行业报告的质量存在较大差异,采掘、金融保险和电力行业报告质量处于领先水平。成长型企业、民营企业中有部分报告质量较高,但大多数报告的质量有待提高。报告的国际化程度不高,中英文双语报告的比率仅为2.4%,运用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RI G3)的比率为8.0%,难以发挥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的作用。
(三)报告内容有待进一步充实
企业在谈到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时,只是提到对员工的培训、劳动保护、职业健康、女工保护、禁止童工、工伤保险等方面,没有涉及到对员工薪酬、津贴等待遇方面的关键信息。在谈到对特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时,没有把这些利益相关方的回应叙述清楚,这些回应最能体现出社会责任工作的效果。员工对企业的回应是对企业的忠诚度,用员工的流失率指标高低体现;顾客对企业的回应是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忠诚度,用企业服务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指标高低体现;政府给予企业的回应,例如重大财务支持。在揭示针对特定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信息的同时,应该揭示每部分社会责任成本在整个企业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揭示企业利益分配的信息,弥补传统财务报表的不足,这样会使企业利益的分配更加透明化从而对其支出进行监督约束。同时,信息透明化能使有关各方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状况有个正确的评价,因为对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而言,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是有所不同的,有的企业实力雄厚,就应该多做社会贡献,有的企业正处于成长过程,虽然所做社会贡献较少,但是如果遵纪守法、诚实经营也应该得到理解。
(四)报告指标有待进一步完善
报告指标质量良莠不齐,通常领袖型企业做得比较细致,而大多数企业都做得非常简略;报告指标覆盖率不高,所披露的量化信息严重不足。企业普遍比较重视“应该披露”层次的信息,而相对忽视“必须披露”和“愿意披露”层次的信息。
(五)报告数据的信息传递功能有待强化
1.有些表述抽象而模糊,例如“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这里缺少运营效率方面的数据指标支撑。
2.有些表述虽然有数据支撑,但是表述不透彻。例如:“2004年以来,公司安全供电能力逐年提升,电网事故和设备事故每年以超过20%的比例下降。”这句话并没有明确告诉读者,2008年到底有多少安全生产事故?
3.大部分企业报告数据缺乏连续性与可比性。数据经过比较,才能使读者准确评价出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所做的工作进展状况和工作效果。少数企业能做到数据纵向比较,用图表揭示不同的报告年度数据的变化,但能做到象中远集团那样同国内外、同行业进行数据比较的企业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
(六)对社会责任的价值相关性揭示不够
1.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度仍存在欠缺。报告对于社会责任绩效披露相对比较重视,而对环境责任绩效的披露相对较弱,经济责任绩效披露介乎其中,对利益相关者的回应披露缺乏。
2.社会责任成本信息和社会责任绩效信息很少能统一反映到一张表中给人以整体印象,信息散乱。中石油的业绩数据归总就做得非常好,分类为财务与运营、安全环境、员工、社会公益几类总体反映到一张表中。
3.社会责任报告和传统财务报表关联不够,揭示经营效益的信息不精确。从报告中不难发现,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同经营绩效是正相关的,例如中化集团严格为顾客奉献绿色高质量产品,中国移动竭诚为客户服务都取得了不俗的经营绩效,这些企业的经营绩效信息也应该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反映。
(七)报告真实性、可靠性较差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邀请第三方进行独立审验的比率为6.3%,有很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没有经过第三方审验,内容不实,有的企业把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公关的一种手段。
(八)报告信息的及时性较差
例如,中远集团2006年可持续发展报告直到2007年12月才发布,2005年可持续发展报告2006年10月才发布。中煤集团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2009年10月才发布。
三、提高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建议
(一)积极实施社会责任战略
提高报告质量的根本在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积极实施社会责任战略进行全方位再造,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根据王靓的研究结果“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确实会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依然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绩效,原因就在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虽然弱化了企业的成本优势,但可以使企业建立起新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竞争优势。”高质量的报告只能建立在高质量的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之上。
(二)改进报告的完整性
1.报告披露的内容框架体系应该完整,全面涉及到利益相关各方的期望,特别是公司运营对广义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报告内容应该全面、规范、深刻,要有完善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对内容进行数据支撑,指标应该采用GRI的指标定义或遵从其他的类似的国际通用的指标表达方式。
2.社会责任报告应与传统财务报告紧密衔接,从传统财务报告中采集相关数据,进一步披露营业额、净利润、税费、总资产额等具体财务信息。
3.对某些关键信息不能回避,对于企业不自愿披露的关键信息,必须加大强制披露力度。例如环境信息、事关员工薪酬待遇方面的信息、对企业收益分配方面的信息等都应该透明化。
(三)改进报告的价值相关性
1.从价值双向式流动的角度,核算披露社会责任所得与所费,加强对社会责任成本的归总披露,加强对社会责任效益、利益相关方的回应地披露,加强对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管理后经营绩效的披露,并且要把分散披露的信息统一制表归总披露。
2.为了实现数据的信息功能,必须改进社会责任计量,把绝对数和相对数结合使用,做到绝对数精准,相对数既要能体现出公司业绩的年度纵向比较,还要体现出公司业绩和国内、外同行的横向比较。这样既能够让读者观察到年度业绩的变化趋势,又能够增强报告的可理解性、提升报告的国际可比性,以便于在国际上和利益相关方沟通,和杠杆对比、找出差距、改进管理、提高绩效。
(四)改进报告的及时性
企业应该加强社会责任日常工作规范的制定,把社会责任融入到日常经营管理中去,规范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日常记录、计量和会计核算,设计和开发社会责任信息管理平台,以满足数据收集、分析统计、报告整合、信息发布、知识管理等多项功能。不但满足高效地完成年度公开报告的需求,及时报出社会责任报告,还能实现对指标实时监控的目的。如果能做到每年12月启动报告指标和素材收集工作,次年4月完成报告编制,6月提交外部审验,7月31日前发布,就能保证报告的时效性。
(五)改进报告的可靠性
为保证报告的可靠性,我国企业应该借鉴中远集团建立的严谨的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流程和沟通机制,从指标数据收集、素材收集、报告框架、报告编写、报告初稿、报告修改、报告送审、内部审核、专家委员会审核、外部审核和相关方沟通全过程完成报告质量控制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