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于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的构想

随着时代的推进、外界环境的变迁及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也在逐渐演变。从适应人才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就业市场的岗位群,其课程结构要求应更侧重理论的应用性,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所谓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个体在职业工作、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地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是科学工作和学习的基础。简言之,就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即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而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在职业能力的三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会计工作就是一个收集、处理和输出会计信息的工作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工作过程和会计模式正发生着深刻变革。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会计电算化被提出并不断得到扩展,逐步形成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以集成观和系统观为理论基础,融合会计学、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及经济计量等学科,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会计模式和会计工作过程。因此,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必须改变原来与社会脱轨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强调职业能力、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二、构建以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为核心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一)主干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能力相吻合

根据知识与能力要求,合理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突出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

1 主干课程模块设计方案。(1)职业能力基础课模块: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经济学基础、经济法、基础会计与实训、审计基础、统计学基础、数据库应用基础等课程的子模块。(2)职业能力核心课模块:包括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企业会计实务、成本会计与实训、财务管理、税务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课程的子模块。(3)职业能力体验课模块:包括专业模拟实训、社会实践、毕业实习、职业与就业指导等。这一课程模块,把如何形成职业能力特色作为整个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设计的主要目标,从而使课程之间、理论教学与职业岗位能力训练之间有机结合,以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

2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具体做法:(1)重视实践教学,按培养基本技能、专业基本能力、专业综合能力的不同要求设置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配套,有机融合。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等主干课程之外拓展出相应的模拟实训课。(2)增加实践教学占总教学学时的比例。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占总教学课时的50%-60%,做到了实践教学不间断。(3)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单项实训一综合实训一企业实习一社会实践报告等环节。其中,在实践教学中,模拟企业会计实务进行仿真训练,形成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手工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相结合的技能训练模式。

(二)实践教学标准与职业岗位能力标准相吻合

1 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职业工作能力为导向。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出市场经济社会中具备职业工作能力、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毕业生。要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前,必须先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分析会计职业所需要的各项工作能力,然后再对各项工作能力进行分解,据此确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并选择适用的教材。

2 专业实践教学标准与现行的职业资格标准相吻合。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双证书”教育。主要做法是与职业教育推行的学生双证制模式相适应,会计电算化教学全面推行职业能力证书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的“直通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改革,将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应知”、“应会”内容融入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中,比如将会计职称考试(助理会计师)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等内容融入教学中。试点班级的“财务会计”和“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直接使用助理会计师考试指导用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助理会计师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坚持将国家职业考试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中,落实“双证书”制度。突出课程目标的职业化方向,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取得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有关职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珠算技术等级证书等),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三)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

大力开展专业领域的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专业领域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使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增加职业认同感创造条件。比如:(1)代理记账。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代理记账业务较为发达。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为企业代理记账,这是在校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的简便方式之一,可以用年级传递的方式长期为企业提供代理记账服务。(2)委托建账与设计核算体系。每年都有大量工商企业注册成立,这方面的业务量较大。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企业建账和设计核算体系,使学生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锻炼成长。(3)委托查账及审计。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社会经济运作背景下,每年都有大量的企业需要查账审计。(4)可以在校外亲身体验各种岗位(卖场主管岗位、售货员岗位、收银员岗位、网络营销岗位及卖场核算岗位)的工作。亲身体验会计主管、稽核、出纳、会计核算等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传递及内部控制关系,可以亲身体验办理银行结算、纳税申报等相关工作。因此,开展专业领域的社会实践活动。直接与上岗就业挂钩,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了学生“零时间”待岗、“零距离”上岗。
三、实施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辅助条件

(一)应用“混合式学习”教学方式

从传统课堂教学到网络教学,再到“混合式学习”教学,这不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和教学形式的简单改变,而是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变革。其目的是将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应用于教学中,以提

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可以有以下不同的活动形式:课堂讲授、阅读、讨论交流、协作学习、案例分析、资料收集、问题解决等。“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早已存在的教学形式,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趋势。

(二)编写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性教材

教材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应组织多年从事实践教学研究的教师,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从业人员合作编写。教材内容要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搜集、整理模拟实践所需资料,在编写过程中还要留好“接口”,便于修改和重新组合内容。教材的形式应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便于使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教材的出版发行工作也要做好统一规划,避免教材的重复编写。

(三)建立“三双三高”型的师资队伍,推动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构筑“三双三高”型的师资队伍,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做好必要的师资准备。“三双”是指“双师、双语和教学科研双方兼顾型教师”,可以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及加强与国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等措施来实现。“三高”则指“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准”,在引进和培养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同时,推行重点课程负责人、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制度,推动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四)建立开放式多功能实验室

实验室是大学的心脏,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条件,而先进的实验室设备是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保障。为此,需建立集会计模拟实验、ERP模拟实验、案例教学中心、信息资料库、企业培训服务基地为一体的开放式多功能实验室,实行统一协调、集中管理。在整体布局方面,对整个实验中心实行统一联网统一管理。在实验室管理方面,采用刷卡机、计算机辅助管理,实现半自动化。

(五)实践教学考核形式多样化

实践教学考核目的是检查学生学以致用的效果。由于教学形式不同,考核方式也应不同,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比如说可采用项目考核、社会调查、资格认证、撰写实验报告等考核办法。注重考核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应用能力。对考核成绩评分标准可采用优秀、良好、一般、及格、较差五级评分制和激励评分制等方法。

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设置课程体系;以抓教学质量为中心,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以能力评价为核心,改革考核方法;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的系列改革,形成了鲜明的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特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