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借鉴西方经验 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

一、西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索过程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由来已久。可以这么说,自从会计诞生以后,会计信息失真便已存在。但早期的会计人员只是向业主负责,属“帐目保密”的时代,会计信息失真并未引起人们重视。人们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关注是和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分不开的。

(一)法律制度的约束。

在西方国家,法律的规定构成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基本的监督和约束。大危机之后,美国政府先后于1933年和1934年公布了《证券法》、《证券交易法》两部重要法规,要求股份公司在向社会公众出售股票之前,必须向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并公布其会计报表。由于送交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会计报表,必须按公认会计原则编制,并经独立会计师的审计,这就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形成强有力的约束。

(二)公司制度的完善。

股份公司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制度创新。但最初的股份公司是不完善的,股东、债权人和经营者的关系也是模糊不明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股份公司也发展起一套包括法人财产制度、有限责任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等在内的完整的制度。这套制度全面界定了股份公司内部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形成了强有力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在西方,上述制度的形成和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公司制度,尤其是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形成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约束所以,由于股份公司的出现,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公司制度的完善同时又形成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约束。

(三)民间审计制度的出现。

民间审计制度发端于1720年的“南海公司”破产事件。由于股份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股东和债权人不可能直接接触经营的各个方面,要了解公司经营的详细情况,只能求助于数字和报告书,这就要求有独立的“外部控制”一公司审计。西方民间审计制度正是适应这样的历史要求而建立起来的。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无疑起了重要作用。

(四)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促使西方各国政府社会公众迫切要求公司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由此可见,会计准则在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上也起着重要作用。

从上述西方会计信息失真史及西方对其治理过程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而不能单纯就会计治会计。

2、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3、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过程同时是一个产权制度、公司制度、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所过程。

4、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过程中,政府干预起了重要作用。

二、西方历史经验对我国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启示

(一)加强法制建设。

从西方历史经验看,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过程也是法制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当前,我国已发生了不少重大的会计案例,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应当看到,我国现行法规中,缺乏对会计信息具体认定的法律规定。当前,我国的《会计法》已再次修订,我们希望在新的《会计法》中能处理好这些问题。

(二)改革产权制度。

产权的明确界定,是会计规范运行和会计信息生成的基础。在借鉴西方经验时,我们应看到,中国与西方各国在产权制度上是很不相同的。西方各国在其长期发展中已形成比较有效的产权制度,而其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所各项制度正是建立在私有产权制度基础上的。但我国实行的是公有产权制度,且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笔者认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具体措施包括:(1)塑造公有产权主体代表,使其真正负起监管国有企业的职责,例如可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采取“政府专职管理部门一控股公司一国有企业”的模式。(2)在塑造公有产权主体代表的同时,引进部分私有产权,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3)形成剩余索取权和控制管理权相分离的产权结构;(4)形成剩余索取权可转让的产权结构。

(三)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的治理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通过竞争的市场所实施的间接控制,或称外部治理结构,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兼并市场等等。其二是为实行事前监督而设计的直接控制或称内部治理结构。内部治理结构方面,我国国有公司形成了六套组织机构(职工代表大会、党委会、工会等老三会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新三会),但相互之间责权界限不清,运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会计不是兼顾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而成为经理人直接操纵反映其意图的工具。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包括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逐步培育经理市场。这些外部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构成了对经理人的威胁机制。(2)规范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要对复杂的新、老三会进行责权的明确划分,必要时可予以整合,形成有效的权力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3)建立和完善对经理人的绩效考评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四)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西方国家的经验表明,民间审计制度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十分有效的。我国虽然有名目繁多的监督部门,且隔三岔五地检查,但往往没有起到作用,这些监督成本高昂,而且对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所起的作用不大。因此,我们应转变监督方式,建立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监督体系。国家一方面要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质量,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要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质量进行抽查。发现舞弊行为,及时果断处理。

(五)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的主要目的在于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利于作出决策,它同时也是一把度量会计信息质量的“量尺”。我国已从1993年颁布了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目前也正逐步推出。从目前情况看,正是由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等具体准则与制度的出台,以前年度普遍存在得到利润操纵行为、利用跨年度时间差异提前确认收入进而虚增利润的行为、房地产行业将预收收入确认为营业收入的行为等,都得到了有效的抑制。进一步研究并尽快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意义重大。

(六)政府适当干预。

西方历史证明,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过程中,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的会计委派制和稽查特派员制度就是我国政府干预的具体形式。但应当看到,政府干预的作用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政府管制确实能改善会计信息失真状况,另一方面,政府的干预行为又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

(作者单位:陈利民,江苏省泗阳县劳动监察大队;魏霞,江苏省泗阳县乡镇财政核算中心)

参考文献:

[1]查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

[2]陈今池.现代会计理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3]王德升等.国际会计.中国审计出版社,1993.

[4]安徽省会计学会课题组.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调查研究.会计研究,要999(4) .

[5]陈汉文等.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质量.会计研究,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