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汽车金融服务模式的反思与启迪
在2008年以美国地产信贷问题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有着近百年发展历史的美国汽车金融服务业遭受重创,其体系遭到质疑。尽管从目前来看,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金融市场的影响不大,我国汽车市场因为不依赖于汽车金融的发展,在这次经济风暴中也并未伤到元气,但仍需引以为戒,未雨绸缪,健康稳步地发展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市场。
一、金融危机对美国汽车金融服务市场的冲击
(一)违约率不断上升,市场规模萎缩
住房抵押市场的次贷危机导致许多消费者的还款能力下降,连累汽车消费贷款违约率也明显上升。根据美国三大信用报告机构之一的Experian信息服务公司统计,2009年汽车消费贷款违约率延续2008年的上升趋势且增速更快。从图1可以看出,2009年上半年逾期30天的贷款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4.6%,非厂商专属的汽车金融公司因为主要经营次级贷款,逾期率最高。同期逾期60天的贷款也增加了21.2%。由于汽车销售不景气和原先的贷款违约率继续攀升,汽车金融服务机构不得不压缩信贷规模,裁减分支机构,削减业务范围,甚至淡出市场。例如2008年8月6日,美国最大的汽车租售信贷服务商之一的汇丰(HSBC)财务公司宣布退出该业务领域;通用金融(GMAC)也被迫停止支持国内的租赁业务,限制公司为任何汽车信贷提供再次抵押担保服务。
(二)机构融资困难,消费信贷门槛抬高
随着公司财务状况日益恶化,原三大厂商专属汽车金融公司的信贷评级一再被降低,融资已经成为通用金融、福特信贷、克莱斯勒财务面临的最大难题。发行公司债券、商业票据、资产证券化等原先最为普遍的融资渠道陷入僵滞,公司只能通过出售股权融资并寻求政府救助。目前三大专属汽车金融公司只有福特信贷还完全由所属汽车厂商控制。在被私人资本运营公司Cerberu收购了51%的股份之后,通用金融又于2008年12月申请成为一家银行控股公司,以便有权获得政府救助资金并使用美联储(Fed)贴现窗口。金融危机发生后,因为信贷紧缩资金成本上升,美国汽车消费贷款受到越来越严格限制,很多家庭不得不因此放弃购车计划。通用金融目前只向信用分数非常高的极优客户提供贷款,原三大厂商专属汽车金融公司均被迫调高经销商库存融资利率。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在北美车市2008年的汽车信贷申请中,仅有22.7%的申请获得批准。2009年上半年新车贷款获批的申请者平均信用分数达到773分,比2008年上升了19分,旧车平均上升了8分。
(三)市场份额重新分配,大银行占据领导地位
因为资金紧张,贷款利率上升,加上三大汽车厂商发展前景不明朗,厂商专属汽车金融公司已经丧失在美国汽车金融市场上占据多年的领导地位。根据益百利汽车(Experian Automotive)提供的数据,专属汽车金融公司的市场份额从2008年第一季度的31.2%已急剧下滑至2009年第一季度的22%,而信贷联盟的市场份额从2008年第一季度的21.2%增加到2009年第一季度的33.3%。虽然银行也普遍削减了汽车消费借贷,但是由于资金方面的相对优势及其瞄准的细分市场——旧车市场在经济萧条期间升温较快。从图2可以看到,2009年上半年汽车金融市场份额排名前20位的大多数是银行,两大银行CHASE、WACHOVIA分别跃居第一和第二位,而前三大专属汽车金融公司通用金融、福特信贷、克莱斯勒财务的市场份额排名已经分别降至第四、六、九位。其中GMAC占据的市场份额降幅更是达到41.3%。
二、美国汽车金融服务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过度宽松的信贷政策
在美国,厂商专属汽车金融公司的经营业务,已超过汽车制造本身,成为汽车制造商的最主要利润来源;而通过信贷和租赁服务来购车,也是美国人最普遍使用的购车方式,比例高达80%~90%,占世界首位。奇瑞汽车金融公司总经理王师荣认为,如果汽车贷款在总体购车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即渗透率,在44%上下属于安全边际。日本汽车信贷的渗透率刚达到44%这条安全线。高达90%的渗透率显示了美国汽车产业对汽车金融极深的依赖,然而依赖至深,危害愈甚。极低的首付,甚至零首付条款助长了非理性的提前消费和过度消费行为;次贷市场众多的资金提供机构使得信用等级不够的人也轻易能够获得贷款买车。如此宽松的信贷政策,在金融市场状况好的时候,自然成为繁荣汽车市场的功臣,但是一旦经济不景气,坏账马上会出现。面临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汽车消费信贷更是如釜底抽薪,加速了汽车销售市场的下滑。
(二)过度创新带来的隐患
不断的业务创新给汽车金融服务机构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隐患。例如租赁业务因为盈利最为丰厚而在汽车金融机构的业务中占据很高的比重,但是租赁业务多用于高端车、高排量、高能耗的车型,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后消费者购买力大幅下降,加上油价飙升,对这类汽车的需求不断下降;租赁期满后这类汽车的出售价格也大幅下跌,给公司带来损失。再比如通用汽车金融公司(GMAC)将业务衍生到房屋抵押贷款市场,并通过全国范围的零售网络和直接租赁中心向100多万客户提供房屋抵押贷款服务。金融危机爆发后,GMAC的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因为亏损严重而牵累公司陷入财务困境。过度的金融创新也造成了GMAC居高不下的资产负债比率,据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计算,GMAC的借款为其净值的23倍,而竞争对手福特信贷(Ford Motor Credit)的借款为其净值的11倍,过高的财务杠杆给GMAC的信用评级和信贷状况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行业监管薄弱
汽车金融服务行业面临的风险较高,除了传统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汽车金融服务机构还需面对信誉风险、监管风险和掠夺性贷款风险。虽然作为汽车大国,美国有较为完善的消费者保护法规和汽车信贷社会服务体系,包括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调查机构、抵押登记部门、催收和追缴部门,旧车拍卖中心等,美国的汽车金融机构也具有一整套的风险控制程序,但是从整个行业来看,监管可谓薄弱,各个汽车金融服务机构的规章制度出入很大,财务报告制度和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也缺乏统一标准。政府监管机构对于大型、相互关联、高杠杆的汽车金融机构对金融体系、汽车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危害缺乏足够的重视。美国进行证券化的信贷资产(ABS)中有25%是由汽车消费贷款打包的,其逐渐上升的违约风险牵动着包括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和银行在内的投资机构的利益,也冲击着美国金融体系的安全。
三、美国汽车金融服务市场的动荡对我国的启示
自从1998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被授权经营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汽车金融服务在我国发展已有十余年。在经历了2001~2003年短暂的膨胀期之后,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事实上一直处于萎缩状态。随着近年来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汽车工业和消费金融发展的政策,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也再度升温。
(一)稳健发展汽车金融市场,把握消费信贷扩张规模
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有观点认为当前国内汽车市场不宜从事汽车金融业务。但是笔者认为国内的汽车金融服务环境与国外存在很大差别。目前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还是以汽车消费信贷为主要形式,市场尚处在初级阶段。根据新华信公司2007的统计数据,国内消费者贷款购车比例小于20%,不到前文所述“安全线”比重的一半水平,而且开展汽车金融服务符合我国拉动内需、推动产业发展的需要。随着新生代消费观念的改变,汽车信贷消费将成为我国未来汽车消费的一大趋势。所以,我国应该继续稳健发展汽车金融市场,减少对汽车金融公司和汽车财务公司融资渠道和业务范围的政策限制,加大汽车消费信贷的力度,逐步试点和推广租赁和保险业务,以充分发挥厂商专属汽车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优势,同时实行利率引导和对市场总量进行宏观调控,把握扩张规模,防止扩张速度过快带来的金融风险。
(二)加快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强化风险防范机制
美国房产次贷危机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还款能力,导致汽车消费信贷违约率随之上升。我国目前也面临房产泡沫,一旦房价急剧下降,汽车金融市场将面临巨大的违约风险。加之近年来,国内汽车价格频频下降,一年降幅高达10%以上的情况并不罕见,这也加大了汽车消费信贷面临的信用风险。因此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中应特别注重对消费者的资信情况、偿债能力和对潜在风险的分析。而我国目前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很难及时获得消费者的信用度分值。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资信评估制度、信用惩戒机制、担保机制和保险机制,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汽车金融机构也要有强烈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三)合理引导竞争,加强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的合作
危机发生前,美国众多的汽车金融服务机构为争夺市场,实施全方位竞争策略并且降低信用门槛,结果风险累积、祸患无穷。我国汽车金融市场上虽然仍然是银行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其市场份额明显下降,与此同时汽车金融公司在我国汽车金融市场上的作用正在日益凸显,未来竞争定会加剧。为避免变相零首付等恶性竞争的发生,有必要在两者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厂商专属汽车金融机构较之银行具备专业优势,但是却面临着资本充足率、营业网点、资金来源、业务范围等很多方面的政策限制。而银行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资金成本较低,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汽车金融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资金支持力度有多大。因此,可鼓励将两者进行一定形式的融合,比如银行入股汽车厂商发起设立的汽车金融公司,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开展金融服务的竞争力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跨国公司在国外市场的需求减少,对中国市场包括投资、新产品投放以及营销等各个方面的投入力度却在加大,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无疑将面临更大的压力。美国政府几次向GMAC提供资金援助,旨在帮助汽车产业复苏。我国政府也可实施出台相关政策,例如通过直接注资,拓宽融资规模和融资渠道,降低从业门槛等措施,扶持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建立和发展自己的汽车金融公司,为国产微型及小型轿车的购买者提供更加便利和更加专业的汽车金融服务,进而带动自主品牌汽车的销售,整合汽车产业价值链资源,提高自主品牌汽车制造集团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美国汽车金融服务市场因为过度膨胀而在金融危机中遭遇困境,折射出其成熟的服务模式表象下存在着诸多负面问题。所以,在探索适合我国汽车产业基础的金融服务模式时,应把握扩张规模、强化风险防范、引导市场竞争、加大对自主品牌汽车金融公司的支持力度,以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