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对会计集中核算运行的体会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政府成立会计中心,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同级机关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由会计中心集中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实施会计监督,是会计委派制改革中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一种形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就是为了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基础,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因此,全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势在必行。

会计集中核算是中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它的实施与运作标志着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突破,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形式,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下笔者就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

1.强化了财政监督力度,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各单位自设的银行账户,由会计核算中心在银行为各单位设立分户,并预留单位付款印鉴。预算内资金由财政拨入各单位的基本账户,预算外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先入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再按规定拨到各单位的账户上,使预算内外资金由过去的分散管理变为集中管理,有效解决财政资金调度紧张的问题,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同时,通过对单位每笔资金的审核,全方位和全过程监督,保证每笔资金按预算、按项目使用,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优化会计机构设置,规范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工资发放权及业绩评定权等都将从单位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使会计人员有效地摆脱了与核算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相对独立地工作,因而能够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来处理每笔核算业务,而且能够依法大胆地抵制一些违规行为,从而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等问题,使会计核算工作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3.核算中心的成功运行为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改革、国库集中支付纵深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核算中心为部门预算的编制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基础的资料,促使单位严格执行预算,同时为政府采购的纵深发展提供了空间,凡规定纳入政府采购的物品或劳务,统管单位违规的,核算中心将予以拒付,凡部门预算中没有纳入的采购项目,单位自行办理的,核算中心也不予报销。核算中心使政府采购真正实现了采购权、物品使用权、资金拨付权三权分离。

二、当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主要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监控。原始凭证是反映经济业务最基本的资料,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和监督是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环节,会计中心的人员并没参与单位的具体业务,只能根据票据来判断,看单位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备、票据是否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

2.不利于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会计人员提供的财务信息,自从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之后,集中核算将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进行了集中,而对实物、资产、合同等需要反映的经济事项分散在单位,会计人员与单位的联系较少,组织关系脱离,会计核算工作由中心会计人员操作,这样的制度明显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脱节,不易获得及时的财务信息,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违反了基本的会计理论,导致资本运动不能真实的反映在财务管理工作上。

3.会计集中核算中弱化了对实物资产的管理。集中核算重视资金管理,而忽视了对实物资产的管理,从而使单位实物资产管理环节相对薄弱。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购进固定资产由单位报账员凭购货发票等原始凭证报账,核算中心据以登记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而大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实物账,放松了对实物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的后续控制,核算中心人员无法了解资产的使用状况。

4.核算中心人员少,工作量大,会计信息的时效性降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由很少的会计人员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统一核算,并且取消了单位银行账户,由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统一核算账户,集中办理资金收付,进行统一会计核算,预算单位不再设会计人员,实行报账员报账制度。但是由于工作人员较少,工作量较大,各单位的报账员等候时间较长,不仅给会计人员带来巨大的压力,也使经济业务的核算不能第一时间进行,会计信息的时效性明显降低,致使各单位不能及时了解本单位的财务信息和资产运行的情况,也不能及时做出决策信息,降低了各单位的工作效率,这无疑也会带来各单位报账员与会计中心工作人员的矛盾。

三、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几点建议

1.强化监督,实现从单纯核算服务型向监督管理型转变。中心会计既要向核算单位负责,认真搞好日常会计核算,及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同时更要向政府财政和《会计法》负责。核算中心一方面要严格按照财经纪律办事,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掌握单位正常经济活动情况,参与单位的经济决策和预算编制,定期组织报账员学习财经法规,听取单位建议和意见,最大程度地避免核算业务判断上的误区。另一方面要更新监督观念,建立一个有效实施会计监督的运行机制,改善监督环境。加强同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联合检查监督,重视社会监督作用,切实强化会计监督,真正发挥源头治腐作用。
2.在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方面,需要加强报账员队伍建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并不改变单位会计责任主体,并不减少各部门财务职能,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政策的出台,部门财务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统管单位应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加强报账员队伍建设,提高报账员整体素质是强化财务管理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前提条件。财政部门及单位应切实抓紧报账员的培训和教育,开展时间短、收效高、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和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加强《会计法》等国家各项财政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报账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水平。通过一系列制度,规范报账员的行为,保证报账员诚信为本,爱岗敬业,坚持准则,客观公正,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3.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需要完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财政部门要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使会计中心能够统一固定资产入账口径,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账务审核制度,严格规范预算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账实相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预算单位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入账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证账与实物一致,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主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单位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严格规定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财政部门、会计中心通过定期全面清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

4.开通远程报账系统和远程查账系统。会计核算中心要建立一个高效的运转机制,必须立足于电算化和网络化,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处理日常工作。目前,中心工作人员主要的工作量在凭证的整理和摘要的输入上,实现远程报账后工作人员只需花审核和修改的时间,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单位的财务和预算管理工作。对单位而言,报销和凭证的输入工作可以在几天的时间里分散进行,到中心报账时可以减少报账等候时间,另外还可以根据自己单位工作的特点和需求设置一些明细科目,有利于对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开通远程查账系统,单位能够及时了解预算执行、财务收支情况,增进了核算中心与单位之间的会计信息交流。

参考文献:

[1]昝志宏,王东.山西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读本[R],2008.

[2]杨吉芳.企业内部如何实行会计集中核算[J].财会月刊,2003,(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