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会计信息失真的探讨及防范

一、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目前,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滞后,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

首先,对企业领导的管理仍然集中在政府部门,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使企业的领导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更重要性的是一个政治家,在社会上流行“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风气影响下,势必导致会计信息要迎合企业领导的意志,而使会计信息失真。其次,由于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还未市场化,企业职工流动困难重重,使会计从员不得不按企业领导的意志进行会计核算,从而使会计信息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实际经济状况。

(二)收入分配制度和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不适应经济的发展,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也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企业内部监督控制存在着局限性。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主体看,企业的会计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会计人员的工资报酬是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其次,对企业的社会监督、政府监督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再则,由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有不正当竞争的现象和一些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较低,使有些经审计确认的会计信息仍缺乏可靠性。

(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会计核算,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但任何完善的法规制度,都无法阻止一些利益主体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要杜绝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关键在于依法执法,是否能将违法违纪者绳之以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之一。执法不严,法将不法,对违法行为往往只是以罚代法,支付一些罚金,企业领导及有关人员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因此对法律孰视无睹,法律观念极为淡薄,一些执法机构也往往有章不循,执法时随意性大,从而助长了部分经营者的违法行为,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朝量化方向发展。

(五)会计人员本身素质与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有很大的关系。

第一,业务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导致会计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业务训练。

第二,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日常化程度低。目前,会计证的年检考核由各主管部门负责,基本上流于形式,会计技术资格只要通过考试就可取得,只要取得就能享用一生,日常考核和继续教育、知识更新成为薄弱环节,使会计人员的实际业务水平大打折扣。

当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还有很多方面,如企业的纳税意识不强,市场上仍然存在不正当竞争等,也会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我认为主要的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以上各点。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在目前生活中日趋严重,对人们的工作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危害,概括起来,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递错误信息,误导经济行为。

(二)损害各方利益,导致企业亏损。会计信息失真仅仅是一种表现,其实质关系到经济利益的分配。

(三)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

(四)会计信息失真削弱了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

(五)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国家或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的编制出现方向性错误。

纵观上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危害性。特别是从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性来看,我们可以了解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为经济服务的基本任务,也是《会计法》的基本要求。为了适应改革的要求和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应当从社会各个方面的改革入手,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三、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三)改革我国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

(四)建立健全内部、外部控制制度,重点建设和完善社会中介机构,发挥其公证和监督作用。

(五)严格执法,提高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六)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对会计证的管理。

总之,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从宏观方面讲,要真正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使企业、单位在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营;从微观角度看,应加强单位内部制度的建设,强化内部监督。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将会计信息正确运用于企业的决策过程,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