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务管理教学内容安排逻辑及重点难点讲解的思考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改变了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和特点,也促使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同时带来了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促进了财务管理研究、教学的发展。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教育部于1998年将财务管理列为管理学下的独立专业,同时,财务管理也成为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这些变化为财务管理教学带来许多新的问题。本文从市场经济下企业资金运动规律出发,对财务管理教学内容安排的逻辑思路进行探讨,并对相关的重点、难点的讲解方法进行介绍。
一、市场经济下企业资金运动与财务管理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被看作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一种经济组织,因此,企业的核心目标自然是利润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能有效地组织生产被市场接受的产品或服务,并将这些产品或服务推销出去,实现利润。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资金的流转来完成。财务管理则是围绕企业目标而进行的有关资金的管理,同生产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一样,是实现企业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金管理同采购、销售和人力资源一样,要通过市场来完成。通过市场,企业必须解决筹集多少、如何筹集其所需要资金的问题,接下来,企业要解决如何分配和有效使用这些资金,并给企业带来增值的问题,具体流转如图1。企业通过金融市场采用权益或负债的方式筹集其所需要的资金,根据事先选定的投资项目,将筹集资金在长期资产和流动资产间进行分配。通过人工,利用固定资产将材料加工成产品,产品的销售为企业带来现金的流入。最后根据权益和债务契约分配利益。在整个现金流转的循环中,财务管理工作就是解决如何遴选投资项目、如何为这些投资项目筹集所需资金、企业经营活动成果如何分配的问题,以及日常经营中资金的管理和控制。财务管理教学应考虑如何合理安排相应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二、财务管理教学内容安排的逻辑体系
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如何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容易接受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现有的教材来看,国外的教材多从财务报表分析开始,而国内的教材多从财务管理的原则出发。对于初次接触该专业或外专业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本文根据企业资金流转的规律和笔者对财务管理的理解以及教学的经验,对财务管理教学内容做了如下安排,如图2。
在内容安排中,第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财务管理在企业中所发挥的作用,财务管理的内容以及职能。在此基础上指出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既然将财务管理的目标界定在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就要让学生掌握什么是企业价值,如何计算。要理解企业价值,就要掌握不同时点的现金如何加总,因此在第二部分介绍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进而讲述如何评估企业价值。在评估价值时,影响企业或一项资产价值的有分子和分母两个因素,在分子里,主要是相关资产所带来的现金流。而在分母里,是所采用的折现率,它由时间价值和风险决定。
既然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因此,要增加企业的价值,企业应该如何选择投资项目呢?即投资决策。在讲述投资决策评价的方法时始终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而为什么的标准就是是否能够增加企业价值。而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既要考虑它所带来的现金流,又要考虑分母中的资本成本。
在企业选择确定了投资项目后,企业需要筹集资金。如何筹集资金呢,当然必须是能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的筹资方式。而筹资方式影响企业价值主要是通过影响资本成本的,因此,筹资应围绕资本成本最低来进行。所以在筹集决策部分,讲述了资本成本及其计算方法后,重点讲解资本结构理论。
企业筹集资金,通过将资金进行投资后获得利润,这些利润是属于投资者的。在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中,对于利润的处理并不复杂,但对于股份公司来说,就存在要不要将利润分配给股东、以什么方式分配以及分配多少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标准仍然是是否影响企业价值。以这样一个思路讲解股利政策。
上述内容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即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如何选择投资项目、如何筹集投资项目所需要的资金,在投资项目经营获利后如何分配。而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更多的是面对日常的资金管理。因此,接下来介绍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即流动资金的管理。最后是报表分析、财务计划与财务控制。
三、重点、难点的讲解
在确定教学内容安排逻辑顺序后,接下来笔者将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各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梳理。
(一)总论部分
总论部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财务管理有个总体认识,掌握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职能,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以及其与相关学科(会计学、投资学、金融学等)的关系。教学的重点是财务管理目标、内容、职能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难点是财务管理目标。
在微观经济学中,企业被视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因此,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具体到财务管理活动,学生很容易理解利润最大化这一理财目标,但对价值最大化目标很迷茫。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例题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来理解。例如:假定两个企业A和B,其经营期均为三年,各年获利情况如下:A企业一到三年的利润分别为300万、200万和100万;而B企业的利润分别为100万、200万和300万,其他情况相同。作为投资者或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如何评价这两个企业的业绩呢?通过讨论逐步引入时间因素和风险因素,让学生理解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目标。
(二)财务估价
财务估价是将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目标具体化和操作化的基础,也是连接财务管理目标与投资、筹资等财务决策评价方法的桥梁,因此是财务管理这门课的基础,也是重点。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解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基础上,掌握如何计算系列现金流的价值,并将其应用在债券估价和股票估价上。教学重点是货币时间价值、债券估价、股票估价和风险报酬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教学难点是货币时间价值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在货币时间价值的讲解中,首先要强调其本质:从投资者的角度,是对其推迟消费的一种补偿;从企业的角度,是投入再生产而带来的增值。因此,不同时间点上的现金不能简单相加,从而来理解复利终值、复利现值、年金终值、年金现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债券的估价中。
在掌握债券估价的基础上,应该如何给公司发行的股票估价呢?通过股票与债券所带来的现金流特点比较,让学生理解股票所带来的现金流的不确定特点。在对不确定的现金流折现时,不能用估价债券所用的折现率,从而引入风险的概念。如何衡量风险以及对风险的补偿?通过实际市场中两个股票的投资分析来讲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三)投资决策评价
通过财务估价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如何计算系列现金流的价值。对于企业来说,其价值就是一系列现金流的折现,即V=。价值最大化目标就是要使这一折现值最大。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企业应该如何选择投资项目才能够带来增值?投资决策评价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价值最大化目标下的评价方法:净现值法、现值指数和内涵报酬率等。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净现值大于零、现值指数大于1以及内涵报酬率大于折现率的投资项目可以给企业带来增值。而这依赖于学生对财务估价内容的掌握。
(四)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理解资本成本概念基础上,掌握资本成本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资本结构理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相关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使用投资者投入资金而给予投资者的报酬,因此,投资者的报酬也就是企业的成本。企业如何筹集所需资金才能带来价值最大化,从上述折现公式可以看出,当然是以较低的资本成本来筹集资金。在比较企业两种筹资方式——负债和权益的特点后,讲解不同筹资方式及其组合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讲解顺序从完美市场下的MM理论逐步扩展到权衡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
(五)利润分配与股利政策
企业获得的利润是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可以以股利的方式支付给投资者,也可以留在企业。对于管理者来说,究竟要不要给投资者支付股利、支付多少是必须面临的决策。本部分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股利理论基础上,掌握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进而掌握现实中的股利政策。
(六)营运资本筹措与管理
在实践中,财务管理除了面对投资、筹资与股利分配等决策外,更多的是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财务人员要确定筹集到的资金多少投放到长期资产上,多少投放到流动资产上;要确定不同资产所需要资金用什么方式来筹集;以及现实中如何管理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因此,本部分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如何确定营运资金的规模、如何筹措营运资金以及如何管理营运资金中的应收账款、存货等重要项目。
教学中,要从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出发,让学生了解资产中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各自的特点,同时了解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特点,进而掌握资产的期限结构与负债的期限结构对应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讲解营运资金规模的确定以及营运资金的筹措政策,则学生更容易接受。
财务报表分析、财务计划与控制部分内容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学生对这部分的理解依赖于对上述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结束语
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创新的加快使得企业理财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新的业务和内容不断涌现,财务管理教学所涉及的内容不断增加。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锻炼并提高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陈志勇.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5(1).
[2] 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5(12).
[3] 郑淘.浅议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3).
[4] 雷思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进[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