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上市公司与当地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作为一个独特的企业板块,在行业和地区经济中已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力。内蒙古自1994年第一家上市公司(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成功发行后,截至2007年底,内蒙古上市公司数已达20家。其中在香港上市1家,在境内上市19家(上交所上市14家,深交所上市5家),其中A股公司17家,B股公司1家,A B股公司1家,本文仅对在境内上市的19家上市公司进行研究。
一、内蒙古上市公司特征分析
(一)数量少,规模小
截至2009年8月,按上市公司数量排名,内蒙古排27名,略高于贵州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由表1可知,2007年底内蒙古辖区共有19家企业在深沪证券交易所上市,仅占国内上市公司总数的1.24%,这些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总数为72.87亿元,仅占国内上市公司流通股总数的1.48%,其市价总值仅为国内上市公司总市值的0.82%。以上对比表明,内蒙古上市公司在绝对数量及总体规模上均远远落后于国内上市公司。
(二)内蒙古上市公司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企业,科技含量低
内蒙古在境内上市的19家上市公司全部为生产企业,依托自治区丰富的煤炭、稀土、草原等资源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产品主要分布在电力、煤炭采选、机械加工、食品加工、钢铁、化工等行业,少有归属生物工程、微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行业。如内蒙华电、富龙热电、伊泰B股等均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发展,其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自然资源在不断地减少,甚至企业的发展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又如鄂尔多斯依靠地区资源为发展基础,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其技术特点和产品特征看均缺乏科技含量。而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资源优势已不是决定一个地区发展潜力的最重要因素,关键是科学技术。仅依靠资源类企业并不能支撑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内蒙古只有不断地提升地区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才能实现真正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上市公司是优秀企业的代表,它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潮流,而内蒙古上市公司大部分是以能源和资源为基础的,科技含量偏低,这必然会限制上市公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资本运营效率低
资本是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的基础,资本运营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的效果。
由表2可知,内蒙古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式主要以配股为主,在2001年以后,只有3家上市公司尝试了增发股票的方式;1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还有7家上市公司自上市以来未采取过任何再融资行为。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有限的资金必定限制企业的发展。而2007年内蒙古上市公司的筹资额仅为国内上市公司总筹资额的0.10%。可见,内蒙古上市公司要想发展,应该先提高自身的资本运营效率。
(四)盈利能力欠佳
盈利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盈利质量的优劣体现着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和水平。净资产收益率则反映了公司股东权益的投资报酬情况,是从盈利的角度对公司管理水平的考核。
由图1可知,内蒙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在2004~2008年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动,尤其是在2005年,净资产收益率变为-5.83%,明显低于全国全行业平均值且为负值,只有在2007年略高于全国全行业的平均水平。总体而言,内蒙古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基本处于全国全行业的平均值之下,说明内蒙古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不佳,尚需提高。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GDP是反映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也是常用指标之一。上市公司净资产可以较好地反映整个上市公司的价值,为考察内蒙古上市公司与当地经济增长的关系,故选择内蒙古上市公司净资产作为上市公司发展能力的指标;GDP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增长的指标。样本研究对象为1994年(内蒙古第一家上市公司上市时间)至2007年内蒙古上市公司的净资产与内蒙古的GDP。数据来源于《内蒙古统计年鉴2008》及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
(二)研究假设
上市公司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即内蒙古上市公司净资产与GDP呈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利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首先对内蒙古上市公司净资产与GDP做相关分析,检验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为了得到内蒙古上市公司净资产与GDP间的数量关系,进而对它们作回归分析。以验证内蒙古上市公司的发展是否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
三、实证分析
(一)相关分析
Pearson相关系数的计算是相关分析的基础,将1994
~2007年内蒙古GDP及对应年份内蒙古上市公司净资产(X)输入到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中进行相关分析,所得到的相关系数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GDP与净资产的相关系数在显著性水平 =0.01下是显著的,且相关系数=0.937﹥0.8,表明GDP与净资产之间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
因此建立线性回归模型:GDP=α βX ε
(二)回归分析
将1994~2007年内蒙古GDP及对应年份内蒙古上市公司净资产(X)输入到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中,估计模型参数并进行检验。估计结果见表4、表5、表6、表7。
1.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
由表4可知该模型调整的判定系数(Adjusted R Square)为0.867。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n=14,k=1(不包含常数项),查表得dL=1.045,由于DW=0.521
2.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结果
由表5可知,F检验统计量的观察值为85.803,对应的概率P值近似为0。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由于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应拒绝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零假设,认为各回归系数不同时为0,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全体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可以建立线性模型。
由表6可知,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回归系数显著性t检验的概率P值近似为0,小于显著性水平α,因此应拒绝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的零假设,认为回归系数与0有显著差异,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的线性关系显著,可以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4.标准化残差和标准化预测值的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由表7可知,计算残差与预测值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051,检验不显著,因此认为异方差现象并不明显。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回归方程显著、回归系数显著,且模型异方差现象并不明显,本模型中只有一个解释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但存在一阶自相关。因为GDP的影响因素很多,此处只选择了“上市公司净资产”一个解释变量,所以,模型中可能存在遗漏变量的现象,导致随机项中有一个重要的系统性影响因素,使其呈序列相关性。但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净资产与GDP的关系,并非GDP的影响因素,因此不必增加影响GDP的重要解释变量,认为可以建立线性模型。
5.结果分析
根据回归结果得:GDP=433.280 10.711X
由回归结果可知,上市公司净资产与GDP是正相关关系,即内蒙古上市公司的净资产越大,相应的GDP也越大。符合本文的研究假设,上市公司的发展可以带动经济增长。然而,通过对内蒙古上市公司特征的分析可知,内蒙古上市公司的发展与全国上市公司相比仍处于落后地位。因此,要想更好地发挥上市公司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必须提高上市公司自身的发展能力。
四、政策建议
(一)给予宽松的条件,鼓励企业的发展,培育有潜力的公司上市
从内蒙古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规模来看,发展空间较大。政府应该制定适当优惠的政策,给予宽松的条件,鼓励企业的发展,并培育更多有潜力的公司进行上市,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优化重组功能,提升管理水平,获得快速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上市公司的数量,加大融资的规模。
(二)提高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效率
所谓的资本运营,是指通过融资、资产重组和产权交易等手段,对资本实行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资本盈利最大化的经营活动。而通过对内蒙古上市公司资本运营效率的分析可知,大部分上市公司只注重配股融资,只有少数的几家尝试了增发股票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融资方式,而对于资产重组和产权交易等资本运营方式使用较少。但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仅仅依靠传统的企业自身积累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经济步伐。内蒙古上市公司只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探寻融资的新渠道,增加资本运营的新手段,才能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中健康稳定地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
(三)集中资源优势,在发展优势产业的同时应加大技术开发的投资力度
内蒙古上市公司多为以资源为基础的上市公司,其资源优势是极其明显的。因此应集中资源优势,巩固和提高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发展壮大具有地区特色的优势产业。同时应不断提高产品的加工深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而不仅仅是作为初级原材料的提供者。企业的科技含量意味着是否能够与世界技术发展的方向相一致,这将影响内蒙古整个地区未来经济能否得到全面发展,而目前内蒙古的上市公司缺乏这种能力。为此,内蒙古上市公司应集中资源优势,在发展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大技术开发投资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稳定发展壮大企业规模,促进内蒙古地区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增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第一,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加快产品品种和结构的调整,突出特色,实现产品创新;第二,应加强内蒙古上市公司管理水平,制定完善的公司管理制度,吸引高新技术公司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通过提升管理水平来提高上市公司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颉茂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综述分析[J].中国经济评论,2004(3):25-29.
[2] 李兴江,董雅丽.甘肃省上市公司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财会研究,2009(9):54-56.
[3] 刘兴荣.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2):109-112.
[4] 郑洪波.内蒙古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D].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2-39.
[5] 曹里加,冯根福.上市公司产业与区域分布、规模及绩效[J].经济学家,2001(6):105-111.
[6] 马瑞勇.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