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模式改变带来的经济效益——辽宁省辖区内实施库款报解新模式的实证分析

邓海燕

2005年4月11目,辽宁省辖区内14个中心支库中央级、省级贷记业务通过大额支付系统上划。各级国库严格按照总行《国库资金汇划报解指导原则》的规定,实行分层次、分时间、分轻重、分缓急、序时、滚动的库款汇划报解工作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展示库款报解模式改变为辽宁省带来的经济效益。
分析基础
(一)基本假设
——假定辽宁省2005年1月1日起全部采用库款报解新模式。
——在途时间以天为单位,且不包括经收处或乡镇金库到支库这段时间。
——假定实施新库款报解模式后,由于受到上划时间的限制,存在当日省级预算收入不能及时上划的可能性,所以本文依照谨慎性原则,假定支库收纳的资金当日90%能够上划到分库,中心支库的资金当日95%能够上划到分库。
——不存在人为延解占压资金现象。
——暂不考虑各级国库上划的借记业务。
(二)数据的选择及分析方法。以2004年、2005年全年省级预算收入的数据为基础采用比较分析方法,通过对2004年传统库款报解工作模式与2005年采用库款报解新模式之间进行比较,分别以在途时间、在途资金量、在途资金的机会成本、库存计息积数增加量为比较对象,最终验证采用新库款报解模式带来的效益。
基础数据
(一)在途时间的确定
——传统库款报解横式的在途时间。大额支付系统开通之前,省级预算收入的入库时间为:从支库到中心支库1天;从中心支库到分库在途时间也为1天。如表所示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天
星期一
..
平均在途时间

支库
2天
2天
2天
4天
4天


2天

2.8天

中心支库
1天


1天


1天


1天


3天




1天



1.4天



——实行库款报解新模式之后的库款在途时间。2005年随着大额支付系统在垒省推广应用,省级预算收入实行了序时、滚动的库款汇划报解工作模式。从支库到中心支库通过国库内部往来划转资金,但由于受业务量、同城票据交换场次、交通以及上级库规定上划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没有达到收支款项汇划报解“零在途”的目标,我们定义为“半日在途”;从中心支库到分库通过大额支付系统汇划,资金实现“零在途”。

库别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天
星期一
..
平均在途时间

支库
0.5天
0.5天
0.5天
0.5天
2.5天


0.5天

0.9天

中心支库
0天
0天
0 天
0天
0天


0天

0天



——在途资金量的确定。2004年分库收到的中心支库上划的省级预算收入共计9,596,770,087.69元,按全年251个工作日计算,2004年日平均省级预算收入为:38,234,143.77元。2005年分库收到的中心支库上划的省级预算收入共计13,528,927,414.40元,日平均省级预算收入为:53.900.109.20元。
——在途资金机会成本的确定。(1)机会成本的界定。一般情况下,机会成本是指在若干被选方案中,选定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丧失的潜在利益。本文界定的机会成本含义是:当资金支付手段落后、报解不及时会造成大量在途资金,致使这部分资金不能有效利用而丧失的潜在利益。(2)在途资金收益率的选择。目前库款计息采用单位活期存款利率0.72%,所以我们以0.72%为收益率计算在途资金的机会成本。
实证分析
——在途时间的比较。传统库款报解模式的库款平均在途时间:支库2.8天;中心支库l.4天。实行库款报解新模式之后的庠款平均在途时间:支库0.9天:中心支库0天。通过简单的比较,2.8>0.9;1.4>0,我们很容易看出实施新库款报解模式的在途时间比传统模式的在途时间短,平均缩短1.65天。
——在途资金量的比较。计算公式:在途资金量=日平均省级预算收入×(中心支库本级直接收纳的省级收入占比×中心支库平均在途时间+支库上划的省级收入占比×支库平均在途时间),根据公式算出2004年、2005年省级预算收入在造资金量如表所示:

年份
传统库款报解模式
实行库款报解新模式之后

2004年
68,371,060.57
2.321,424,27

2005年
96,385,253.27
3,272,599.03



可以看出:若假定2004年已实施库款报解新模式,则2004年实行库款报解新模式后的在途资金比传统库款报解模式的在途资金减少66,049,636.30元;若假定2005年仍沿用传统报解模式,则传统库款报解模式的在途资金比实行庠款报解新模式后的在途资金增加93,112,654.24元。通过以上比较可得出:在途时间的缩短使在途资金明显减少,并且伴随着省级预算收入的增加,在途资金的减少额越大。按实际情况,2005年比2004年在途资金减少65,098,461.54元。
——在途资金的机会成本分析。以现行单位活期存款利率0.72%为收益率计算在途资金的机会成本,2005年传统库款报解模式在途资金的机会成本为693,973.82元;2005年实行库款报解新模式之后在途资金的机会成本为23,562.71元。可以看出:2005年实行库款报解新模式的在途资金的机会成本,比采用传统库款报解模式的在途资金机会成本减少值为670,411.11元。
2005年11月国库现金管理已经准备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可将库款用于购买国债或进行其他投资项目。若假定以二十年期国债利率4.11%为收益率计算在途资金的机会成本,2005年传统库款报解模式在途资金的机会成本为3,961,433.59元,2005年实行库款报解新模式之后在途资金的机会成本为134,503.82元,相差3,826,930.08元。即2005年省级预算收入在收益率提高的情况下,实行库款报解新模式在途资金的机会成本比传统模式明显减少。
——从库存计息积数增加量的角度分析。在途资金的减少必然带来库存资金计息积数的增加。通过上述分析,2005年财政可支配资金中至少自670,411,11元(在途资金机会成本减少值)是实施新的库款报解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且随着利息率的增加,收益将随之增长。所以,只要我们能加强现金管理使资金充分加以利用,经济收益是非常可观的。
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横向联网工作的稳步推进,支付手段的不断改善,库款报解方式的科学转变,各分支库必然实现资金汇划“零在途”的目标,在现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取得的经济效益将会更大,节约的社会成本必将越多。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