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上市公司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
一、内蒙古辖区上市公司概述
至2007年末,内蒙古辖区在境内共有19家上市公司(在上交所上市14家、深交所上市5家),其中A股公司17家,B股公司1家,A B股公司1家。
19家上市公司中呼和浩特4家、包头6家、赤峰2家、鄂尔多斯4家、乌海1家、阿拉善1家、通辽1家。
本文仅对内蒙古辖区上市公司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进行研究,所以剔除了B股公司,研究对象为内蒙古辖区的18家A股上市公司。这18家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简称和股票代码分别为:金宇集团(600201)、伊利股份(600887)、内蒙华电(600863)、时代科技(000611)、包钢股份(600010)、包钢稀土(600111)、北方股份(600262)、北方创业(600967)、华资实业(600191)、明天科技(600091)、西水股份(600291)、兰太实业(600328)、亿利能源(600277)、鄂尔多斯(600295)、远兴能源(000683)、富龙热电(000426)、ST平能(000780)、露天煤业(002128)。
二、上市公司在首次执行日新旧准则转换情况
截至2008年4月30日,内蒙古辖区18家上市公司均披露了《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这18家上市公司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调整后的2007年年初股东权益合计
35 620 106 557.67元,2006年12月31日按旧准则反映的股东权益合计30 109 268 259.02元,2007年年初股东权益比旧准则股东权益净增加了929 037 918.99元(扣除少数股东权益后),增幅为3.09%。分析表明,按照与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2007年年初净资产确认计量的结果,比按旧准则高出了3.09个百分点。可见,上市公司在首次执行日(2007年1月1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较好地实现了新旧准则的转换和过渡。有关情况如表1所示:
(一)年初股东权益调增项目分析
“企业合并”项目涉及2家上市公司,调增年初股东权益162 335 969.77元,占比为0.54%。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编制合并比较报表时,应视同参与合并各方在最终控制方开始实施控制时即以目前的状态存在,因企业合并而增加的净资产在比较报表中调整了股东权益项下的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涉及8家上市公司,调增年初股东权益419 473 916.9元,占比为1.39%。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这两类金融资产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年初股东权益。
“所得税”项目涉及了16家上市公司,调增年初股东权益588 786 501.44元,占比为1.96%。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重新规定了所得税的确认标准,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各自账面价值的差额和一些特殊项目的调整导致了所得税费用的减少,从而调增年初股东权益。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少数股东权益”项目涉及上市公司15家,占18家的83.33%,调增年初股东权益4 581 800 379.66
元,占比为15.22%。该项金额应当从股东权益合计中剔除,因为旧准则下“少数股东权益”在股东权益之外单独列示,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少数股东权益”包含在股东权益合计之内,属于报表项目列示变化导致的影响金额。
(二)年初股东权益调减项目分析
“长期股权投资差额”项目涉及7家上市公司,调减年初股东权益214 095 427.58元,占比为-0.71%。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余额,应当在首次执行日全部转销,相应减少了年初股东权益。
“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辞退补偿”项目涉及2家上市公司,调减年初股东权益33 586 040.40元,占比为-0.11%。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应当对首次执行日之前符合辞退福利确认条件应给予的补偿进行预计,减少年初股东权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新旧准则转换时点上调增的金额大于调减的金额,尤其是由于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少数股东权益调增年初股东权益的金额较大。其他各项,正负相抵后从总体上看调增了年初股东权益,使得上市公司资产总体的价值稍有增加。
三、上市公司新旧准则转换后,利润增长情况分析
(一)2007年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及因素分析
18家上市公司2007年实现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分别为
5 317 230 904.21元和4 438 164 910.37元,2006年分别为
2 953 502 526.63元和2 464 161 132.97元,利润总额增加了
2 363 728 377.58 元、净利润增加了1 974 003 777.40 元,同比分别增长了80.03%和80.11%。2007年18家上市公司只有伊利股份亏损,其余17家均盈利,其中伊利股份的亏损额占2007年18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合计的0.1%。(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营业利润对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起了重要的作用,18家上市公司2007年实现营业利润合计5 028 979 565.38元,比2006年增加了2 382 635 644.65元,增幅为90.03%,占利润总额的94.58%。营业利润增长是影响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营业利润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得,反映上市公司2007年经营业绩的增长,属于正常的经济增长。
投资收益作为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2007年18家上市公司实现投资收益合计为898 214 237.39元,比2006年增加了333 029 046.50元,增幅为58.92%,占利润总额的16.89%。2007年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合计529 242 678.02 元,占投资收益合计的58.92%;金融资产损益合计1 904 285.50元,占投资收益合计的0.21%;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合计-7 235 805.29元,占投资收益合计的-0.81%。2007年的投资收益中,长期股权投资收益所占比例最大,2007年长期股权投资收益比2006年增加237 415 443.20元,2007年投资收益的增长主要是由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的增长引起的。
除营业利润外,18家上市公司营业外收支净额合计为
288 251 338.83元,比2006年减少了99 122 273.80元,减幅为25.59%,占利润总额的5.42%。营业外收入主要源于债务重组、政府补助及处置长期资产利得。营业外收支净额对公司利润的影响是非经常性的。
此外,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也对营业利润产生一定影响,2007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41 152 098.89元,比2006年增加了26 034 515.35元,增长幅度为172.21%,占利润总额的0.77%。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增长,这反映了企业在二级市场上投资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所获得的收益,反映了企业的融资情况,但并不是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
以上分析表明,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源于营业利润,从而奠定了2007年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的基础。同时,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增长中的某些因素,如被投资单位分派利润及发放股利、债务重组利得和处置长期资产利得等,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二)2008年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及因素分析
18家上市公司2008年实现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分别为
1 305 589 517.02元和841 157 964.98元,2007年分别为
5 413 562 986.44元和4 532 336 938.65元,利润总额减少了
4 107 973 469.42元、净利润减少了3 691 178 973.67元,同比分别减少了75.88%、81.44%。2008年盈利上市公司为:时代科技、远兴能源、ST平能、露天煤业、包钢股份、包钢稀土、金宇集团、北方股份、西水股份、鄂尔多斯、兰太实业、北方创业12家;亏损的为福龙热电、明天科技、华资实业、亿利能源、内蒙华电、伊利股份6家上市公司,其亏损额分别占2008年18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合计的16.21%、23.54%、17.27%、12.64%、72.46%和204.93%。(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营业利润对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变化起了重要的作用,18家上市公司2008年实现营业利润合计1 178 743 491.73元,2007年营业利润合计5 087 861 043.17元,减幅为76.87%,占利润总额的87.95%。营业利润的减少是决定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减少的主要因素,营业利润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得,营业利润的减少影响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减少,属于正常的经济变动。
引起上市公司2008年营业利润较少的主要因素是期间费用的增加。18家上市公司实现期间费用合计为14 954 434 277.98
元,比2007年增加了4 471 607 859.06元,增幅为42.66%,占利润总额的1133.75%。其中销售费用增加了1 760 244 242.78,增长幅度为30.73%,销售费用增加主要由于2008年大部分公司产品销售量增加引起;管理费用增加了1 835 081 997.89,增长幅度为65.62%,管理费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公司2008年办公费、修理费、折旧费、职工薪酬等费用的增加引起;财务费用增加了876 281 618.39元,增长幅度为44.75%,财务费用的增加主要由于一些公司2008年借款的增加,从而导致了企业利息支付的增加。在18家上市公司中,伊利股份的期间费用变化最大,占18家上市公司期间费用总额的49.90%,其中销售费用占18家上市公司期间费用总额的36.99%,管理费用占18家上市公司期间费用总额的12.81%,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三聚氰胺事件”致使消费需求下降,乳制品消费市场受到巨大冲击。
资产减值损失的大幅增加减少了营业利润。2008年资产减值损失增加了1 987 345 885.41元,增幅为1 465.20%,该项目的大幅度增加,值得关注。
投资收益作为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2008年18家上市公司实现投资收益合计为614 220 311.02元,比2007年减少了285 993 784.71元,减幅为31.77%,2008年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47.05%。2008年的投资收益中,2008年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合计599 203 063.26元,占投资收益的97.56%;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合计13 954 473.95元,占投资收益的2.27%;持有至到期投资收益合计1 062 773.81元,占投资收益的0.17%。相比2007年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减少了
187 061 597.54元;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增加了10 044 401.16元;持有至到期投资收益减少了106 976 729.99元。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和持有至到期投资收益的减少幅度远远大于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增加的幅度,使得2008年投资收益总额减少。
此外,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也对营业利润产生一定影响,2008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44 642 068.50元,比2007年减少了85 998 132.49元,减少幅度为207.95%,2008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利润总额比例为-3.42%。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变化主要由于公司持有的股票市价下跌。
除营业利润外,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减少也是导致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减少的一个因素。2008年18家上市公司营业外收支净额合计为126 846 025.29元,比2007年减少了161 161 713.21
元,减幅为55.96%,2008年营业外收支净额占利润总额的9.46%。营业外收入主要源于债务重组、政府补助及处置长期资产利得。营业外收支净额对公司利润的影响是非经常性的。
以上分析表明,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减少主要源于营业利润。同时,资产减值损失的增加与投资收益的增加也对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变化起了一定作用。
四、结论
通过对内蒙古辖区18家A股上市公司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可知:上市公司在首次执行日较好地实现了新旧准则的转换和过渡;2007年总体运行平稳;2008年总体来说利润下降幅度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伊利股份由于“三聚氰胺事件”致使利润大幅下降,其他5家上市公司主要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利润下降。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关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J].会计研究,2008.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