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实现了持续趋同等效

两地会计准则实现了持续趋同等效

沪深两市66家A+H股上市公司,除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在A股市场披露年报外,同时还要按照香港会计准则在H股市场公布年报。

2010年,A+H股上市公司在内地与香港披露的年报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呈“双下降”态势,已经基本消除。

分析表明,企业会计准则实施4年来,A+H股上市公司大幅度消除了原有差异,基本上没有产生新的差异,这进一步验证了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成果,而且从这一角度表明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得到了持续有效实施。

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内地准则与香港准则的等效,大幅度地降低了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财务报告编报成本和融资成本,有助于加快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内地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贯彻落实,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两地资本市场的共同繁荣和 发展。”

创业板以研发投入带动业绩

从上市公司年报分析结果来看,18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净增加额领先于上市公司整体水平,但经营业绩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在上市公司整体中所占比重极小,分别为0.45%和1.15%。可见,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地位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IPO(首次公开募股)为创业板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创造了有利条件。18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年研发支出总计36.0亿元,较2009年增长了38.1%,占上市公司整体研发支出109.8亿元的32.85%,占创业板上市公司营业收入 总额的比重达到4.60%之高。其中,97家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增长率超过了营业收入增长,3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了亿元。


公允价值不够透明

分析发现,少数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及确定方法还不够可靠和公允。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上市公司中,一方面,部分公司未能详细地披露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以及确定方法,致使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无法判断;另一方面,即使披露了确定依据以及确定方法,但各公司采用的依据与方法形式各不相同,对其可靠性和公允性判断难度加大;

二是部分上市公司在披露所持金融工具的分类情况时,只是照搬了企业会计准则的原文规定,没有反映出公司自身的金融工具意图和特点,影响了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确定的可靠性;三是采用股票期权作为股份支付的上市公司在使用期权定价模型对股票期权进行定价时,大多数公司对模型的选择依据和具体参数没有充分说明,主观因素对公允价值的影响较大;四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支付的合并对价的公允价值和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尤其是以发行股份为对价的企业合并中公允价值的确定,都有待改进;五是各类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确定的3个层次的应用和披露不规范。
  
  并购重组产生巨额商誉
   通过连续4年对上市公司的年报分析发现,从2007年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过程中产生的商誉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2010年,2129家上市公司中741家上市公司存在商誉,占比为34.81%,商誉金额合计为928.23亿元,当年发生商誉减值损失为6.62亿元,当年存在商誉的上市公司户均商誉金额为1.25亿元。产生巨额商誉且持续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巨额商誉的来源和减值确认值得各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