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体系的措施
摘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院作为医疗市场竞争的主体,要想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不被淘汰,就必须改革现行医疗成本核算和经济管理方式,积极推行全成本核算。
关键词:医院全成本核算;归集;分摊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对医院经济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旧的体制下形成的各种问题也冲击着医院的管理。原有成本核算与管理仅由财务人员进行被动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因为它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医院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使得医院的经营面临着资金短缺、效率不高、效益低下等问题。也使得医院的全成本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医院作为医疗市场竞争的主体,要想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不被淘汰,就必须改革现行医疗成本核算和经济管理方式,积极推行全成本核算。
1 全成本核算的概念与方法
1.1 全成本核算的概念
全成本核算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一种方法,是对医院工资成本、医疗消耗和管理费用等全部成本项目进行会计归集,从而确定科学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工资成本比例和管理费用标准,借以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制定合理的消耗以及合适的经济指标,从而改善医院经营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向全体公民提供公平、透明、有效、高质的医疗服务。
1.2 全成本核算的方法
在全成本核算中,原则上将医院各科室根据其工作性质分为直接成本科室和间接成本科室,每个科室的成本项目归为劳务费、卫生材料费、低值易耗品损耗费、公务费和业务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六大类。具体操作为:第一步,归集、计算各直接成本科室和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值;第二步,将间接成本科室成本分摊到直接成本科室;第三步,将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和分摊来的间接成本相加,得到直接科室进行卫生服务的实际全成本。在科室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涉及到两次分摊:(1)不能直接得到的科室消耗数的分摊。比较实际的做法是,按人头、科室实用面积或床位数进行剔除消耗大户消耗量以后的节余分配。(2)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向直接成本科室的分摊。
2 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2.1 适应客观经济规律的需要
医疗服务也是用来交换的商品。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规律,在卫生领域也必然发生作用。医院只有加强成本核算,才能自觉地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贯彻物质利益原则,才能改变过去那种不计成本,不讲效益,不搞核算,吃大锅饭的状况,才能正确处理医院内部和外部单位之间、医院员工和病人之间等各种经济关系。
2.2 医院自身管理的需要
通过建立医院全成本的概念,既可以掌握医院总况,也可以了解所有科室的成本状况,这与医院以往开展的、对科室进行部分费用核算的方法有显著区别。过去科室核算不能反映出科室的收支结余情况,实行全成本核算后实现了成本核算数据与财务会计数据信息的一致性,使财务管理上升到经济管理的高度,深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
2.3 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需要
就社会医疗保障服务来说,社会的物质生产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高,社会成员对医疗保健需求的范围和质量也越高。同时,医院也力求以较少的劳动消耗,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优质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医院实行成本核算,不仅能够完整、全面反映医院的医疗成果,而且还能完整、全面地反映其经济效果。通过成本核算,把各类人员的劳动效率、病床使用率、设备利用率、物资使用率、药品加减率等工作量效率与经济收益挂钩,促使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从而正确及时地反映医疗费用的情况。使广大职工,特别是业务技术人员树立成本与效益观念,自觉地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控制费用,减轻病人和社会的负担。
2.4 医院目标成本建立的需要
全成本核算使目标成本管理纳入医院日常工作范畴,分析目标成本执行情况,定期考核目标成本,各成本责任中心根据成本管理小组下达的指标,结合工作量和相应的固定费用、变动等情况,将指标落实到如,并采取奖罚措施。同时,结合目标成本完成情况,认真分析与比较,从比较中找出差距,既包括不同科室间成本控制绩效的比较,也包括不同时间段的成本控制成果的比较,使各科室对自己科室的收、支情况帐目清晰,高度关注。改变了原来只能在会计核算后由医院高层做事后控制的被动局面,从而使各科室能够控制自己的可控成本,形成全面成本管理的新局面。
2.5 有效利用卫生资源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公立医院中,有国家拨入的补助资金和自身的业务收入,并消耗相当数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医院必须对自己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考核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果。保证国有资产的不断增值,特别是在当前国家财政补助有限,医院收费偏低,医院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成本核算研究成本的构成,可考核和审查各种医疗消耗的合理性,揭露浪费现象;寻找适宜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对各项开支精打细算、降低消耗、节约资金。
3 医院全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
3.1 医院全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内容
依据《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借鉴现代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模式,医院全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内容包括医院的收入与支出,科室的人员分配与设备情况,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和医辅科室的报告期实际服务量,医疗设备的使用分配情况,医院的房屋建筑、资产总值、设备总值、固定资产、科室设置、人员工资、福利保障、科研教育、公务办公以及财政拨款等各项支出和收入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模块。核心模块主要有: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系统、成本分析系统、医院经营状况与绩效分析系统、三级绩效考核与奖励分配系统。辅助模块主要有:工资管理子系统、医院医疗物资管理系统、医院非卫生物资低值易耗品管理系统、医院高值耗材管理系统、医院消毒供应管理系统、医院网络一体化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医院后勤保障与维修管理系统。
3.2 医院全成本核算体系的成本归集
(1)建立医疗组的概念。医疗组由主诊医师、副主诊医师及三级医师组成,每个医生对应唯一的医疗组,医疗组在系统内部对应唯一的编号。这样,在门诊,医生只要在处方、申请单上签清楚医生姓名,由操作员准确输入,即能根据其工作量和收入,准确归结其所在医疗组的成本;病房则根据病人在院时对应的医疗组,产生医疗组的各种效益、效率数据,并据此进行相关的成本分摊。(2)利用工资管理系统中产生的每一职工的实际工资、各种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等,汇总产生其所在科室实时各核算单元的部分成本。同时利用医院后勤保障与维修管理系统,直接完成水、电、气、电话费及差旅费等的输入。(3)利用医院网络一体化固定资产系统中的后勤固定资产和器械固定资产,各固定资产的购置年限、物资及设备总值按《医院财务制度》关于折旧的规定,一次性产生固定资产折旧成本和提取大型设备购置维修成本;同时根据后勤固定资产系统中的房屋信息按一定的折旧年限产生核算单元的房屋占用成本。(4)利用非卫生物资低值易耗品管理系统中低值易耗品的总值,分门别类产生低值易耗品消耗或折旧成本,并直接产生各核算单元的办公用品和医疗杂支的实际消耗。
3.3 医院全成本核算体系的成本分摊
根据《医院财务制度》,上述成本分集后,我们首先就要按人头分摊到医疗和药品经营成本,比如:某科室房屋租赁费=全院房屋租赁费×某科室人数/医疗科室职工总人数,其次分摊医疗辅助科室成本,最后分摊医技科室成本。同时按照“测算直接成本科室成本-测算项目成本(定额比例法或系数比例法)测算-医疗服务社会平均成本……”的原则进行逐级测算。只要求对各核算部门分别加以各类成本分摊的识别代码,各相关成本也分别加以特别代码,在成本代码和核算部门代码之间建立一定的对应关系,根据事先预定的分摊原则,由管理系统本身即能完成相应的成本归结,最终得出各成本科室的总成本。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J].中国卫生经济,2001,12(10):24-25
[2] 葛人伟,孟庆跃,卞鹰,等.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成本核算中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9,1(127):20-21
[3] 张晓光,包岩琦,刘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全成本核算与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杂志,2004,(3):75.
[4] 梁宇薇,王真,成本核算是医院发展的重要环节[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5:283-284.
[5] 成良萍,成本核算是21世纪医院改革的重点[J].西部医学2005,17(2):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