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浅谈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解决的发展,许多单位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把会计基础工作与改善经营管理,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等结合起来,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本文对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会计 基础工作 存在问题 对策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不仅影响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也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近年来,会计管理工作在强化基础建设、完善内控制度、严肃结算纪律、加强财务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应认真研究分析并加以解决。
一、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⒈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会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
在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股份企业,很大一部分报账员没有从业资格证书。有些单位对报账员一年之内多次更换,而有的报账员则身兼数职,个别单位甚至出现了由办公室人员轮流担任报账员的情况,直接影响了本单位的会计工作。
⒉部分会计人员学历层次低,专业知识匮乏
由于没有进行过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不少会计人员对专业知识一知半解,常常出现诸如编制记账凭证无原始单据或单据不全;经办、复核、验收、审批签章不全;没有内部稽核制度;不按规定改错等等问题。还有极少数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造成严重的后果。
⒊审核不规范,原始资料失真
会计核算应以经济活动中取得的各种原始凭证为依据,而有一些单位为了局部利益,小团体利益的需要,对一些不合法的开支,用假发票或假凭证来处理;个别单位存在原始单据与记账凭证金额不符,明细科目记载不清等问题。财务混乱,违背了会计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⒋没有建立财产定期盘点制度
有些单位长期不进行财产清查,账实不符现象严重。个别单位部分财产早已报废,而在账面上依旧存在,有的单位却在购进财产时不在财产账上如实反映情况,造成单位财产不实,数据失真。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也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既有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因素,也有会计制度不健全、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的因素。
一是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一般来说,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越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越强,会计的监督作用就越大。那么会计队伍的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会计人员已达1000多万人,然而中高级职称人员仅占20%左右,其余绝大部分为初级职称人员。有一定数量的会计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均不达标,以致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置问题。还有不少会计人员不坚守职业道德,一味迎合领导要求,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二是会计管理和会计制度不健全。表现在:①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能真实、完整地核算和反映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后出现的新业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使财政资金的流向发生了重大变化(如预算单位用于发放工资、购建固定资产、购买材料及服务等所需要的财政资金不再由财政通过主管部门拨入用款单位,而是由财政部门按规定程序直接拨入职工工资账户等),这就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尽管财政部制定了试点核算办法,但是,该办法仅适用于中央试点单位。②内控制度落实的环境欠好。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的环境包括很多方面,起主导作用的是单位管理者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单位领导缺乏对本单位会计管理的主动性或依赖于上级财务主管部门管理会计业务等,都影响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一)加强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
一个企业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会计基础工作好坏与领导重视和支持密切相关。要支持会计人员按政策、制度办事,为会计人员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具体会计工作等的指导。
(二)狠抓《会计法》的普及
必须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使各级领导和财会人员普遍提高认识,促使层层制定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目标和规划,同时提高广大财会人员的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三)加强财会人员的专业教育和业务培训
各单位领导和财会部门应重视财会人员的在职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分期分批轮训在岗财会人员,规定学习内容,建立考核制度。尤其对财会、税收、金融等方面出台的新
政策,更要组织财会人员参加培训。对于财会人员本身来说,一是应认真学习《会计法》,掌握国家有关会计政策法规,做到依法建账、算账和记账,扎扎实实地做好会计基础工作。二是娴熟地掌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人员只有充分掌握会计工作的要领,才能提高会计分析和管理水平,真正发挥会计分析的重要作用,为领导决策和管理提供服务。三是应具有优良的政治品质和职业道德。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树立为国家为单位理好财,为人民为职工服好务的思想,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准,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四)以制度规范会计行为
为确保会计核算操作的合法性、规范性,必须从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入手,狠抓会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首先,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制约措施。要对现有不合适、不合理的会计制度及时进行补充、修订,使会计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纠。其次,严密程序,强化管理。要按照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制定会计管理措施,并尽力避免管理失控、制度悬空的问题。要严格实行印、押、章使用与保管环节相互分离,做到会计核算与事后监督相互牵制。再次,明确责任,奖罚分明。要对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和会计岗位责任制作出明确规定,把会计制度、任务和工作职责分解到具体岗位,落实到具体经办人员。
(五)加强会计监督
加强会计监督是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保证。监督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自我监督。其监督的内容有:①建立健全单位内部制约制度。单位有关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收付、结算,都必须由有关人员分别掌管,并使其相互制约和监督。②建立健全单位财务凭证稽核制度。会计机构内部应配有业务水平高、素质好的会计人员,专职和兼职从事会计凭证的稽核工作。③单位领导人应重视监督工作。单位领导人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领导者,也是保障各项财会制度顺利实施的组织者,他们对会计基础工作的态度,直接决定本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水平。单位领导人应当认真履行自身应尽的职责,推动单位生产经营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六)开展会计达标活动
各种会计管理制度能否贯彻落实,是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关键,因此,应建立必要的检查和激励制度。开展会计达标活动是根据《会计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有力措施。各单位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规章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达标的目的。对于会计达标工作,主管部门应统一布置、组织互检互查、进行考核验收并颁发达标证书。
(七)推广会计工作电算化,进一步推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会计电算化有利于会计账、证、表的规范处理和会计档案、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同时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从而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充电,使有能力的会计人员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