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工作

摘要:制度建设是保证医院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基础,本文首先阐释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并对我国目前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提出了一些看法,最后还对其他有关制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制度 医院 财务会计

一、制度建设是保证医院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基础
会计是诚信行业,如果会计失于诚信,弄虚作假,欺诈舞弊,那么会计关系得以存在的基础就会随之崩塌,会计业的生命力也会随之完结,会计制度的建设与医院发展密切相关。只有根据国家制定的《财务制度》、《会计制度》以及相关的法规要求进行核算而产生的会计结果,才具有法律权威性和社会允许性,才能作为医院利益关系确认的依据。如果没有会计主体的确认,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开展的各项医疗经济业务就无法确认,只有通过会计的核算,才能形成资产、负债、净资产的时点状况,以及收入、支出之间的结果。所以,不论是所有者还是债权人,都需要通过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产生信息对其权益进行保障。医院财务制度的建立是控制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推进财务工作不断完善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担负起医院内部管理的经济监督责任。

二、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现行的医院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是1999年1月1日颁布并实施的,它对于规范医院会计核算、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两个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不足又逐渐显现出来,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已不能准确揭示医院的财务和运营状况。下面笔者从坏账准备的提取、对外投资的核算等方面来谈点自己的建议。
(一)取消“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一修购基金”科目,增设“累计折旧”科目
在《医院会计制度》中,固定基金表明固定资产占用的资金,它的作用仅仅是在净资产中对固定资产进行单独反映。而实际上固定资产与药品、卫生材料一样,作为医院拥有的卫生资源,用于开展医疗服务,履行医院的职能,它在购入、使用、清理等各个环节并没有特殊性,固定基金纯粹是固定资产的影子,它达不到管理、的效果,也不具备控制功能,发挥不了多大作用,所以用这个影子对固定资产单独加以反映殊无必要,建议取消。在添置固定资产时,不必按资金来源列支,可直接借记固定资产,贷记有关资产科目。计提修购基金的核算方式和财务报告方式的弊端在前面已有说明,解决的方法就是废止计提修购基金制度,建立计提折旧制度,设立累计折旧科目,做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一律通过累计折旧归集反映。具体的做法完全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一固定资产》的有关规定执行,并且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下,改设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以准确反映医院拥有的固定资产的真实净值。取消修购基金制度后,固定资产的一般修缮与大型修缮也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一固定资产》的标准,划清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分别予以资本化或计入当期支出。这样也可避免由于一般修缮与大型修缮难以划分界限而导致的列支随意化,结余被操纵的弊端。
(二)在会计制度中对或有事项加以规定
如前所述,因医疗纠纷所引起的诉讼是目前各医院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由于我国相应的法律尚不够完善,对这类事件的处理存在一定程度的无序,它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医院造成较大影响;将来这类事件步入正规以后,对该类诉讼医院也要正确面对,医院均承担着赔偿风险。会计上均要予以核算反映.医院会计制度有必要针对这类事情加以补充,对医院或有事项的定义、确认标准、计量方法、账处理、报告方式一一确定。在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方面建议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一或有事项》的有关规定,账处理方面可借记其他支出/医疗支出,贷记其他应付款,不必另增设科目。但在财务报告中应予以详细披露,以使相关人群了解该项业务。
(三)使无形资产更加具体化
医疗服务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行业,其无形资产主要表现为医疗技术专利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医院的信誉。医院为了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必然开展一些能给自身带来较人经济收益的科研项目,其费用较大,如果不将其资本化,直接反映在当期支出中,其收支结余既不真实,也不利于考核当期财务成果。随着医疗市场的逐步开放,出现了许多合作、合资医院,医院除用设备、技术进行合作外,还可以用良好的信誉作为合作资本。但目前《医院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未能做出具体界定,医院进行核算就没有法律法规方面的依据,无法具体操作。
(四)关于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是医院总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该类资产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整个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与公允。《医院财务制度》第三十一条规定: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和大型修缮。笔者认为,上述规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病:
第一、虚增固定资产总量。医院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医院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的金额只反映原值,未能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损耗,造成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的严重背离,无从体现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新旧程度,不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特别是遇到医院合并、分立和用固定资产进行对外投资时报表关系人无法仅从报表对医院的整体资产状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第二、虚增了净资产。按规定,医院通过对固定资产提取修购基金的方式使固定资产的资本金额作为净资产的一种形式逐渐沉淀于医院之中,而同时又将固定基金的金额保持不变,这样就使得同一笔固定资产对应的资本额同时在净资产项目中做了两次重复反映,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重复额越来越大。第三、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目的在于对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分配和对其已损耗价值的补偿。现在在没有明确划分比例的前提下,规定修购基金也可用于固定资产的大型修缮,无形之中会侵蚀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基金。第四、不利于日常管理。由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其原值与实际净值的差异与使用时间呈正比,所以一旦发生报废、毁损、盘亏等情况,医院将无法知晓该资产的实际损失情况,不利于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第五、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价值不做调整,而当该资产由于各种原因而退出医院时却按固定资产原值作一次性减少处理,医院资产减少过快。


三、完善医院其他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议
(一)建立医院会计监督制度体系
1.应加大政府对医院的监管力度
各单位监督检查重复较多,财务、税务、审计部门应既要合理分工,又要明确责任,严格监督,各司其责。针对会计人员中违纪不止的现象,单纯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要求的会计人员坚持原则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应从体制上设计出适应医院发展要求的会计监督体系,使之结构合理,运作有效。
2.医院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目标要一致
审计的职责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监督检查职能。对管理过程中的重大决策、业务技术等活动的真实情况依法进行动态监督。二是综合评价职能。对管理者经营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三是对经济活动的鉴定和证实职能。对医院管理中的财务报告的真实合法性作出书面审计报告,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建立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医疗卫生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约束机制。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根据医院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立独立的会计机构,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医院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科管理全院的各项财务工作,院长是医院财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明确单位领导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职责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职责。
2.设置科学的内部岗位。结合医院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会计岗位,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科学划分医院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互相牵制的机制。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主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确保资产保管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经营责任与会计责任相分离、授权与执行、保管、审查、记录等相分离。
3.完善票据管理制度。对医疗服务收费票据、行政事业单位结算凭证、向银行购领的银行结算空白支票等医院所有票据的领购、保管、缴销、管理统一归口财务科管理。财务科必须按有关票据管理规定进行印刷、购领、使用、保管。
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内部会计控制也应随着环境和风险的变化而变化,即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各单位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方式,设计出适当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为法律法规的遵循、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性及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性等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