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记广东暨南大学宋献中教授

宋献中,中共党员,1963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1983年在湖南财经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在西南财经大学获得经济学(会计学)硕士学位,1999年在西南财经大学获得经济学(财务学)博士学位。 1983年至1992年在湖南财经学院任教。1992年调入暨南大学,1998年聘为教授,2000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曾任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现任国际学院副院长、会计系主任、财务与会计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会计学会理事、财政部会计准则咨询专家组成员、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会计专业硕士(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会计学会副秘书长、广州市审计学会副会长等职。
35岁就成为教授,37岁被评定为博士生导师,才四十岁出头就当上了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系主任,作为我国经济领域最年轻的财务管理专家之一,前后花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达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梦寐以求需要奋斗终生才能达到的目标。


他就是暨南大学宋献中教授。


由于宋献中教授一直在财务与会计学界,而没有从事或兼学过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二十年间,前一半时间作为学生学习课程,后一半时间作为教师讲授专业教材,所以不管宋献中教授在校外怎样的精彩纷呈,在校内是绝不敢有半点“张狂”的,人们不时看到暨南大学这个著名华侨学府里,有一个衣着简约,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普通教授在很认真地传道授业。

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湖南宁乡山川秀美,人文荟萃,是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故乡。1963年9月宋献中就出生于这块风水宝地。但那个年代出生的人有两大缺:缺粮食缺知识。被称为饥荒岁月。尽管如此,读书仍然是乡下穷孩子宋献中最大的梦想。所以在那艰难岁月里宋献中学习一直是很用功的。

关于读书,宋献中至今感概不已,他说,从念小学、大学到考研、读博,不论哪方面,他都在心里非常感谢自己的授业恩师们,今天的成就和治学态度主要源于恩师的悉心栽培,老师的教诲终身受益。宋教授讲起他最难忘的一件事:在西南财经大学攻博期间,他已是暨南大学的教授,但他的导师郭复初教授对他博士论文中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个错别字都予以改正,其严谨学风使他终身难忘。这种作风直接影响了他对博士和硕士的培养。宋献中说,没有他们的提携就不可能有自己的今天,包括讲授方式甚至讲授的语气方式动作,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恩师的影响。

宋教授的教学对象包括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等多个层次,承担着《财务理论与方法》、《资本运营与财务战略》、《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西方财务会计》、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工作任务繁重。特别是在承担行政工作以后,日常工作更加繁杂。然而,宋教授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授课从不迟到、早退、缺席。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赢得了学生和同事的普遍尊敬和爱戴。

宋献中教授从教20余年来,一直奉行“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育理念,要求学生既要读好书,又要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他经常鼓励学生热爱专业、热爱科学、奋发学习、掌握一专多能的本领,要求学生敢于献身科学发展和祖国建设,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在得知部分研究生利用业余时间“炒更”的情况后,主动教育他们不要做金钱的奴隶,不要为金钱而活着,要充分运用难得的读书机会多学点知识,多掌握些本领,为社会多做贡献,并在研究生的调研经费上给予无私支援,使大部分研究生在读书期间能专心向学,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作为会计学系的系主任,宋献中教授每年都要带领有关教师根据经济实践对经济管理人才提出的要求以及学校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紧跟学术前沿,补充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吸收海内外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为培养合格的经济建设人才提供有力的保证。 同时,也给学生布置了许多相关的阅读书目,使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发展动态,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会计学是一门务实的学科,要求学生既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又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宋教授非常注重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采用“个案分析”、“模拟联系”等教学方法,使授课内容既具有真实感,又具有深入浅出的效果。另一方面,宋教授还努力革除“填鸭”式的传统教法,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精讲多练,突出重点,点出精华,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再组织课堂讨论,实现师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教学相长的目的。

在本科生的培养方面,宋献中教授一直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指导方针,注意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不同专业,调整教学内容。根据暨大是侨校的特点,在授课时很注重港澳台地区学生要求,因材施教。

宋教授199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0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改变过去在专业上放鸭式的“粗放经营”,通过业务指导进行“精耕细作”。每接收一名研究生,都先对其基本情况进行详细地了解,把握其长处和短处,再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本人的意愿,共同定下主要研究范围。在“第一年打基础,注重博,第三年出成果,注重专”的总体构想下,分批为研究生开具必读书目,要求其每月至少向导师当面汇报一次学习心得,并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在科研上与导师合作,向研究生压担子。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宋献中教授培养的研究生几乎每年都有人入选南粤优秀研究生,2003年更有3名博士研究生获该殊荣。而宋献中教授则连续3年获得教学评估优秀的好成绩。


以科研促教学

宋教授认为,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科研成果的教师是一名“跛脚”的教师,没有科研做基础,要想取得优秀的教学成果是不可能的。


自1983年大学毕业后,他一直从事财务与会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其研究领域主要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财务理论与机制、资本运营与财务战略、税收筹划等,近5年来,宋教授作为主持人共承担了各类科研课题十余项。成绩斐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项目1项,国家财政部项目2项。并积极参与新时期的教材建设,自1992年我国会计改革、1994年税务改革后,各种会计、税务教材面临着全面更新。

宋献中教授先后主编和参编了《财务管理》、《公司理财》、《中级财务管理》等8部教材,组织出版了暨南大学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系列教材,为教材改革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同时,出版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财务理论与机制》、《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个人专著三部,出版《财务理论与公司政策》译著一部,主编和编写《财务管理》、《公司理财》、《中级财务管理》、《重组财务》、《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等重要财经著作等教材和其它著作十余部。在《中国工业经济》、《会计研究》、《财政研究》等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


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财政部、中注协和省有关部门课题10余项。多项成果获得奖励与经济学院沈肇章教授合作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企业纳税行为与反避税机理研究》,成果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呈报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考。在《中国工业经济》和《会计研究》上发表了《资产质量反映获利能力的实证分析》和《论财务活动要素》等学术论文,在其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
鉴于宋教授在财经研究方面的成绩,2003年被财政部聘为会计准则咨询专家,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受聘为会计专业学位(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其科研能力和学术成就在全国同行中得到了一致肯定和好评。丰富的科研成果充实了宋教授的教学内容,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用实力为侨校赢得会计学科博士授权点

宋献中教授自1998年起开始担任会计学系系主任。作为主持全系工作的领导,他非常注意全系教职工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凝聚力的培育。为了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他在本系教师中倡导周四午餐会的活动。通过该活动,一方面提供了教师研究讨论的机会,另一方面增进同事之间的感情交流,使会计学系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各项申报活动中无往不利。2000年,会计学系在全国第八次博士学位授权点的激烈竞争中,凭借雄厚的实力获得了会计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资格,并于2001年开始招收会计学博士研究生;2002年会计学专业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03年会计学科被评为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2003年增设了财务管理博士点;2004年获得首批国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试办权。

为了充分发挥侨校特色,注意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促进两岸交流,1997年经国务院侨办和国家教委批准,会计学系开始在港澳台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2001年开始在台湾地区招收博士研究生,并长期与英国ACCA、加拿大CGA合作,在香港理工大学设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学点,借鉴国际经验,联合培养国际化、复合型的应用性高级会计人才。在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宋献中教授针对部分学生对台海关系认识模糊,甚至在论文中出现措辞不当的现象,专门带领港澳台地区的学生在珠三角地区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了解祖国大陆近年来发生变化和现状,使学生从思想认识上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两岸的交流、繁荣与稳定。

对财经行业的思考和感悟

宋献教授自1983年参加工作,21年来,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先后获得“南粤教坛新秀”、“暨南优秀教师”、“暨南十佳授课教师”、“暨大师德标兵”等光荣称号。并先后培养了博士、硕士、学士等各层次人才数百人,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及其他各层次科研课题十多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译著1部,主编和参编教材和其他著作10余部。

几十年的财经生涯使他感悟不少,有许多经典说法,如谈及观念问题,他认为,观念并不是靠它们本身去征服世界,而是靠它们所代表的力量,它们之所以深得人心,也决非靠其灵智的内容,乃是靠它们在实践中所显现的强大生命力。作为理论工作者就是要创造观念,并使其在实践中发挥功能。

采访结束时,谈及南方不少的企业管理者们都很想接近他的话题并请他为企业赠言时,他坦率地说,从商者最重要的一点是:商以诚为本、诚以信为基、信以德为源。

另外,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但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离不开全面关注环境、关注社会、关注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切实履行其社会责任。